标题 | “豫时孙摩”,以人为本 |
范文 |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举足轻重。但在长期实践中,教师常常被写作教学的因果所困扰,以至于有当甩手掌柜,以期无为而治的现象。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从《礼记·学记》中阐释的“豫时孙摩”四项教学原则出发,联系教学实际,对当前写作教学提出了重视“前作文教学”引导、做好有序提高写作素养计划、开展“理解性教学”、实行“过程化教学”等四个方面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学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 文献标识码:C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1-0080-02 1 ? 问题与现状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的问题,我们可以罗列出来很多个方面,教师写作教学随意,效率不高;学生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学生腹内空空,写无可写,素材积累太少;写作文没有谋篇布局,很多学生甚至写流水账而不能等等,不一而足。 王荣生教授早在十年前就尖锐地指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 “作文教学停留于‘出题讲题上”。十年后的今天,作文教学已经有了很多进步,王荣生教授《写作教学教什么》、郑桂华教授《写作教学的新进展》等研究将作文教学向基于学情的“过程化教学”推进。 新课标进一步增强了指导性,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標准。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其实密不可分,是一个整体,在作文中尤为体现。 果戈里有句话说出了作文的真谛:“写作……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这句话一针见血,非常明了。换言之,写作教学,首要是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思想,其次是让学生更完善地表达。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也是不断磨练表达方式的过程。因此,写作教学,贯穿于十八个学习任务群,既要多看多读多想,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要自由表达,多说多写,抒发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精神。 2 ? 国外的经验借鉴 时至今日,仍然有部分老师将“多读多写”作为一个方法反复向学生灌输,“多读多写”的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也意味着教师指导的缺位。我们需要的是更准确有效的作文教学。 以德国中学生写作教学的文章体式(洪宗礼等《外国语文课程教材综合评介》)片段为例。11年级(相当于高二)的写作要求是:“小型论文(独立撰文,正确引证,10页左右);文论(文学作品和实用类文章);文学作品阐释和写作;专题报告(约20分钟);记录(课堂记录,会议记录,讨论记录等);其他:读者来信,评论,短评,书评。” 从中可以看出,德国写作教学强调实用性、研究性,对写作质量有明确的要求,这些方面都是当前国内写作教学未尽之处。 3 ? 《学记》的启发 《礼记·学记》指出:“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时、孙、摩,被称为“大学之法”,就是教学成功的四个基本原则。 3.1 “豫:禁于未发”——重视“前作文教学”的引导 所谓“前作文教学”,就是为学生开渠疏浚,引来活水,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阶段。在“前作文教学”阶段中,要多鼓励学生放眼去看,注重日常观察,不能局限于过去的人生经历,要多多感受、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实践,比如参加校本课程,了解本地文化。要熟练掌握教材课本,发掘其中可用的素材,同时,保持阅读量,扩大阅读面,不能局限于言情仙侠,漫画娱乐,要更多地阅读人文社会、时事评论。笔者坚持鼓励学生阅读名人传记,深入了解一个人物,对于写作内涵的挖掘是很有帮助的。就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学习观察并不需要到非洲去,也不需要到西伯利亚去,你们只要在屋子边上那块草地上蹲下来仔细看一看,你们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惊人的昆虫世界。……睁开双眼, 观察,令人惊讶的东西就在你身边。” 3.2 “时:当其可之”——做好有序提高写作素养的计划 单项的写作技能可能只需要三五个课时就能掌握,但写作兴趣的培养、写作习惯的养成、写作能力的提升则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苏教版的教材编排序列看来,往往契合模块主题,而忽视写作能力锻炼的循序渐进。如,《必修一》的写作指导为“你的生活很重要” “激活我们的诗情”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等,既有散文指导,又有议论文,既有写作内容指导,又有写作技法。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写作指导,“不当其时”。其他几本教材也是同样的情况,相对独立,全面但散乱。 3.3 “孙(逊):不陵节而施之”——在课堂中开展“理解教学” “理解教学”重视认知建构、情智相长,既包括认知,又包括情感。从认知角度来说,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化,理解是因材施教的基础。从情感角度来说,以理解为起点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话,是教学得以维持的基本要素。理解性课堂教学,强调“三环节”,课前理解目标和设计,课中理解情感和活动;课后理解个性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能将教师的句句箴言、作文的种种技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必然使他们“理解并倾听”。然而,想要师生相互理解,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麦克泰说:“表达是教师的苦恼之源”,这是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苦恼同源。教学的有效,必须来自于师生相互理解。 理解性课堂教学,首先要帮助学生画好属于自己的一张“作文素养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作文、梳理自身素养的过程。每个学生的“作文素养思维导图”都是个性化的,对不同的主题、素材理解不同,对不同的写作技巧掌握不同。一张“作文素养思维导图”就是一个系统,能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提高认知的线索。其次,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对话,取缔“一言堂”,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形式,通过活泼多样的活动如讨论、演讲、辩论等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课后,遵从激励性、多样性、跟踪性等原则,对学生的写作过程、结果进行科学、客观、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其继续提高。笔者至今坚持每次作文面批一部分,事实证明,学生对面批作文具有更强烈的好感,面批作文对提高学生写作热情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3.4 “摩:相观而善之”——多写写下水作文 葉圣陶先生请老师们“下水”,的确,写“下水作文”一个行之确然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写作水准高于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下水”首先从情感态度上促成了师生的紧密协作,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共存。“下水”,可以口头“下水”,也可以书面“下水”;按参与程度,可以是提纲式“下水”,片段式“下水”,也可以是针对性“下水”,较正式“下水”;按参与时间可分为作前“下水”、作中“下水”、作后“下水”;按功用分,可以有启发性“下水”、示范性“下水”、还可以逆行“下水”。无论是哪一种,“下水作文”,是通过师生同题共写,增强教师参与,加强师生互动的良好方法。 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滕豪斯(L.Stenhouse)提出“过程模式”,强调教师在成为一个“研究者”之前,首先应是一个“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唯有如此,才能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分析和研究。 实行过程化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把教学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积极过程,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学记》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文教学,豫时孙摩,掌握规律,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王燕.“理解性教学”的理念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4.2. [2] 山丽娜.通过“过程化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9. [3] 张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通病及解决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9). [4] 沈俊.我为高中语文作文开药方——谈高中语文作文之通病及良药[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4(8). [5] 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作者简介:肖珍(1982-),女,汉族,江苏苏州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