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人教版教材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
范文 | 经志俊![]() ![]() ![]() 摘要:基于“知识衔接”、“观念衔接”、“方法衔接”的目标,提出“知识衔接重在清除盲点,找准学习起点”,“观念衔接,贵在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方法衔接,功在精心筛选,引导方法体验”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2-002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学衔接”是高中化学教学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由于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的差异,教材知识体系和呈现方式的变更,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学衔接”这一经典课题更大的研究空间和更多的实践意义。 “教学衔接”的接口是否合理、时机是否恰当、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的难度、效率和兴趣。而有效的“教学衔接”须全面考虑“知识衔接”、“观念衔接”和“方法衔接”。 1 知识衔接:重在清除盲点,找准学习起点 化学知识凝结着人类探究物质世界的智慧,蕴藏着化学变化的规律,承载着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由于缺乏对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系统研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遭遇“想调用基础储备,学生却一脸茫然;为建构新知设计桥段,学生却不屑一顾”等尴尬。这种尴尬提醒教师要全面把握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和教材编撰对知识建构的定位,做好教学中的“知识衔接”,清除知识盲点,找准学习的起点。 有些知识原先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现已经从初中教材中删除,成为初中生的知识盲点。而这些知识却又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必备基础和知识生成的重要节点,需要在学习中加以补充以便清除盲点(见表1)。 有些知识原先安排在高中阶段学习,现已经纳入初中教材体系,成为初中生的知识储备。高中阶段的学习则应避免无谓的机械重复,以学生现有基础为学习的起点,拓展知识建构的空间,提升认知水平(见表2)。 2 观念衔接:贵在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 化学观念是人对化学科学或其某些方面(问题)的概括性的、总结性的、综合性的认识(见解、看法),对知识与能力的应用方向、方法、方式具有引领和监控作用,是用化学视角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化学观念通常是在核心概念基础上经过应用实现深化理解、形成体验,发现和解决有关的新问题,逐步拓展、深入,再进一步分析、抽象、概括、辩证、整合初步形成的。以感性经验和形象思维(想象)为基础分步展开抽象的理性思维(论证和验证假设、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导入理性内容,然后及时梳理、小结、应用,实现强化和发展。 由于缺乏化学观念建构的目标意识或有效策略,化学教学存在着“重知识灌输,轻观念建构”,或“随意贴标签,任性谈观念”等极端现象。教师需要认清化学观念建构的意义,明确化学观念建构的目标,依据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和学生认知水平,统筹规划教学中的“观念衔接”。 “化学元素观”、“物质微粒观”、“物质结构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化学分类观”、“化学平衡观”、“化学守恒观”、“化学价值观”、“STS观”等是中学阶段应重视的基本观念。 针对化学观念建构的目标,理清与观念建构相关的知识载体在教材中的呈现时机和方式,是循序渐进地渗透、整合和强化化学观念的基础(案例见表3)。 受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化学观念的建构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以采用“贴标签”的方法机械灌输,而应依据学习进度和具体学情,将化学观念建构与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适时渗透,逐步整合,在应用中强化”的建构策略(案例见表4)。 3 方法衔接:功在精心筛选,引导方法体验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对比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课程标准,发现高中化学对“认知性学习目标”和“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均显著提高;分析教材的栏目设置及其意图,发现高中化学注重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的引导;解读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发现高中化学的终端评价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见表5)。显然,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必须适应相应学习要求,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 由于缺乏对学习方法变革的心理准备和有效引导,部分学生陷入“缺失有效方法,学习高耗低效;学习兴趣降低,水平过早分化”的困境。这种困境警醒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好教学中的“方法衔接”,筛选适切的方法,实施有效的引导。 结合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方法衔接侧重“预习质疑”、“整理反思”、“科学探究”、“信息加工”和“辩证思维”5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方法要求,并通过典型案例引导方法的习得与体验(见表6)。 诚然,初高中教学衔接策略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有待于课程专家的顶层设计、教学专家的专业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创新实践,希冀笔者的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