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国历史教科书对核心素养的启示 |
范文 | 摘? 要:《小学历史教学法》一书兼有史学理论与课程教学论混合编写的特点。该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要素,有可资借鉴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民国? 小学历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053-01 《小学历史教学法》是王云五总编纂的《万有文库》书籍之一,商务印书馆1929年发行。作为一本师范教育小丛书,全书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历史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第二章历史学科课程、第三章历史教学的方法。重点在第三章,占了全书篇幅的64%。该书兼有史学理论与课程教学论混合编写的特点,对于历史学科倡导的核心素养而言,90年前的这本书有些理论和方法依然不乏真知灼见。 1? ?唯物史观 在第一章,作者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历史是什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时许多历史教师认为历史是“一种垂询式的故事”。[1]P2也就是帝王治世的宝鉴,或者圣哲教训的记录,或者认为是博考穷探的资料和讽诵体会的文学作品。作者认为历史不只是帝王或者英雄的历史,而是社会的、平民的历史,人民创造了历史,这是唯物史观的思想。 2? ?历史解释 第一章第二个问题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作者认为“规定一种学科的目的,可以先问人生的需要是什么,然后再问这种学科对于人生可以有什么帮助。”[1]P9学习历史未必要当考据家或者历史学家,“学校中教学历史的最大目的,便是要使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其次便是使他们得到‘历史的方法”[1]P11这些历史的方法包括:“历史的眼光” “历史的态度”等,在“历史的态度”中“求发现”的态度很重要。在此,作者主要强调问题意识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3? ?史料实证 作者在第三章论述教学材料的时候主要体现史料实证的理念。材料可以分为实物、教科书、补充读物、图表等四类。(1)实物。实物分为直接实物和间接实物。火车、汽车等实物可以说明交通工具的变迁;驿站、邮局可以说明通讯方式的变迁;如果讲雕刻发展的历史,“碑铭”就是很好的间接史料。[1]P39-40(2)教科书。文字史料“首要的便是教科书”。教科书有三种,图画式教科书主要用于低年级。文字式教科书,以文字为主,也有插图,“是最普通的教科书”。第三种是图画文字并用式的教科书。如何编排呢?例如,帝国主义对华侵略专题,选择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用几幅连续的图画,和几段连续的文字,平行地排列下去,这便是图画文字并用的例子。”如果仿照商务书馆,每页上半页是图画下半页是文字的小人书的排版方式,学生一定喜欢这样的教科书。[1]P40-42(3)补充读物。中国当时还没有适当的补充读物。[1]P42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种:第一,碎片式的补充读物,老师觉得某一段或者某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油印一些补充材料。第二,演绎式的补充读物,例如,鉴于教科书过于简单,在世界史部分,与教科书相辅相行的补充读物有房龙著《人类的故事》等。第三,比较式的补充读物,除了商务书馆出版的新学制历史教科书外,还可以参考中华书局新小学历史读本。第四,关系式的补充读物,编一些与历史教科书有关系的补充读物。目的大概是“帮助记忆,增加消息,并引起研习的兴趣。”[1]P42-43(4)图表。可以分为图画、地图、表格以及补充性质的模型等。[1]P44作者认为“历史科的材料,最可贵的便是实物,最丰富的便是文字,然而图画等件”[1]P63。作者還认为“历史科正要建立在真实性上面”[1]P65,因此特别强调真实的历史。 4? ?家国情怀 民国十一年(1922)的新学制颁布之前,高等小学第一年才开始学习历史课程。新学制运动以后,初级小学增加了自然、社会等课程,历史包括在社会课程之中,事实上历史教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1]P19 笔者认为小学一二年级学习历史的任务是:观察学校、家庭及其附近的历史,关注衣食住行的变迁、差异并探究原因;政府机构和祠堂等形成过程,了解其价值和作用。三年级观察本地(市镇或乡村)的历史,了解社会物质生活情形。四、五、六年级,观察本地、本国及世界的历史,认识自己所处的经济的、民族的、政治的地位和缺憾。认识一般人类经济的、民族的、政治的地位差异和缺憾。[1]P26-27从这个过程来看,儿童学习、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身边的历史到世界史,视野随之扩大,这是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习历史的方法,其中一条主线就是家国情怀,从家乡开始逐渐了解世界,培养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5? ?结语 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是该书的特色。有些理念和方法,今天仍然具有借鉴作用。比如,通史观念、唯物史观以及将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中去考查的全球史观的理念。 作者重视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作者主张历史教学从学校、社区,从身边的历史开始,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观察探究身边的历史,这是家国情培养。 在教学方式上,倡导探究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诸如:地图等教具的运用、演讲、戏剧表演等。对待教材,主张不迷信教材,活用教科书,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贯彻了教材只是参考书的理念。重视教学参考书的辅助作用,注重第二课堂的学习。 简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研究历史教学法的著作,其中有些理论和方法,可以为今天历史课程标准的制定,历史教学法理论的深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研因,王志瑞.小学历史教学法[M].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十八年,1929. 作者简介:孟凡明(1977-),男,湖北襄阳人,六盘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