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探赜
范文

    付根源 贺彦凤

    摘 要:面对新形势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遇到的问题,要加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并对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路径进行研究。一是避免学徒式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二是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深刻解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质内涵。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6-0009-02

    哲学社会科学水平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和文明素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不仅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现实需要。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对于凝聚全民族文化共识、认同感和获得感,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武器,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要加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科学性的重要基础。正是立足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变成科学的理论,唯有实践才能把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存在。实践是论证历史虚无主义与“过时论”谬误最强有力的武器,通过实践能够实现人类的发展与解放,实现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东西方思想碰撞与交融日趋明显,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同时并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存在独立性、自主性、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主体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有助于夯实民族文化思想根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话语体系构建。

    二、构建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路径

    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科学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要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就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牵引,結合现实国情和时代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完善学科话语体系观点、方法、形式、功能、结构,整合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主体框架。新时代如何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入手实现创新发展。

    第一,避免学徒式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发展。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历史,中国有志之士不断反省提出向西方学习各类理论的构想,但因东西方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整体模仿复制西式模式是不可行的。而对西方优秀文化积极学习却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亦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其科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方面实力显著提升,总结中国建设成功经验时就要以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为原则与西方进行交流,实现理论平等化探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作为实践有机构成要素,是在解决社会发展矛盾中获得的。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历程,向世人展现大国崛起姿态,不仅扩大了国际影响力,还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科学研判发展实质。中国“大国崛起”充分论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过程。解析中国建设实践经验是当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职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依托的重要资源。随着社会分工出现,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全球化进程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脱离世界。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的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从时代要求出发,构建自身全球视野思维框架与分析模式,创新发展自身理念,“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第二,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深刻解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质内涵。学科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体系建设要关注具体实践活动,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理论是具有时代性及历史性的。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树立动态性与发展性思维,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根据新的实践对理论进行必要的完善。要遵循继承性与民族性的要求,加强顶层设计,融通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坚定“四个自信”。要坚持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关注世界变化格局,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注重学术理论的主体性与时代性,形成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新概念。要对学科布局进行科学谋划,不断推进体系创新,充分考虑重点学科、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新兴学科的内在联系,重新建构新形势下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科学理论体系框架。要鼓励和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开展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提升中国学术理论的原创性,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价值体系的了解和认同,运用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实践,回应时代的呼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邓惟佳.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研究现状综述[J].传播与版权,2015(06).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 05-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15: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