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范文

    石峰可

    摘? ? 要: 二战后,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提高。其基本经验包括:政府提高重视程度,学校积极组织实施;课程模式不一而足,强调实践体验教育;区分层次因材施教,着重培养环境意识;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做实教学考核评估;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综合发力。当前,我国面临环境污染问题。从中小学开始,加强环境教育。审察和借鉴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经验,对我国环境教育发展和环境质量提高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英国中小学? ? 环境教育? ? 卢卡斯模式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近代以来的英国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并导致一系列环境灾难。二战后,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治理,英国的环境质量已经明显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在强化民众的环境意识、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面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任务,通过开展環境教育强化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是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环境教育研究报告,2岁—16岁是环境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1](21-23)。因此,审视二战后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经验,并为我国环境教育的发展提供某些启示,是有积极意义的。

    一、政府提高重视程度,学校积极组织实施

    英国环境教育的发展首先是政府重视的结果。一方面,政府为环境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与时俱进的政策与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71年,英国学校委员会颁布文件,使环境教育走进了英国的学校教育;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环境教育为英国公立学校实施国家课程的科目之一[2](18);二十世纪末,英国政府顺应时势,把环境教育引向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政府为环境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便利。其一,增加环境教育资金投入。虽然由于经济原因这种投入不稳定,但整体来说是大有提高的,特别是在撒切尔夫人和布莱尔执政时期。其二,完善环境教育课程体系。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时更新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教育各个环节,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了遵循。其三,建设环境教育实践基地。英国教育机构认为,环境教育应基于一手经验,因此,几十年来,政府和学校合作建立了几千个实习基地和野外研究中心[3](29-30),供学生户外学习和实践。

    在环境灾难的催逼和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以“卢卡斯模式”作为理论框架,英国各中小学开始积极组织实施环境教育。“卢卡斯模式”包括三项内涵,其中,“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传授与环境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旨在提高和拓展个体的环境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为了环境的教育”,是指围绕关心环境和解决生态环境、生态道德等问题为中心,以改善环境为教育目标,引导个体积极参与到环境策划和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中;“在环境中的教育”是把环境作为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让受教育者在现实环境中观察和探索,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强化环境意识,培养环境道德,促使个体形成有利于环境的行为和习惯[4](137)。为了组织实施好环境教育,英国各中小学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资金投入、基地建设、氛围营造、家校沟通、社会联系等方面不断探索,虽然具体做法存在一定差异,但充分发挥了环境教育主导者的重要作用。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一方面,政府的高度重视是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快速发展的前提。这告诉我们,要想发展环境教育事业,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既要在政策法规方面予以正确的规范和引导,使环境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与时俱进,又要在经费投入、课程体系、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为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和优先的条件保障。另一方面,学校的积极组织实施是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成效显著的基础。这启示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学校在环境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既要搭建系统的环境教育理论框架,将环境知识的学习、环境能力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培养统一于环境教育过程中,又要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资金投入、基地建设、氛围营造、家校沟通、社会联系等方面积极探索。

    二、课程模式不一而足,强调实践体验教育

    在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渗透型课程模式。它将环境教育的内容融入现行各门课程中,通过地理、生物、工艺、历史等学科的教学进行环境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融入。这种模式使学生在习得各门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环境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5](23-28)。另一种较常采用的课程模式是跨学科专题教学模式,它将不同的环境主题设置为相关学科的环境教育专题,通过有组织的多学科教学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虽然这种模式可以避免渗透型模式中课程教学任务冲击环境教育目标的弊端,但和前者存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此外,还有一种较少采用的独立设课型课程模式,就是在传统的各门学科之外再独立设置一门环境教育课程。这种模式虽然能够有效避免前两种模式的弊端,但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多样化的课程模式之间取长补短,使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强调实践体验是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其环境教育取得成效的最重要途径。英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指南7:环境教育》明确规定:“环境教育的中心应放在学生自己的调查包括直接体验。”[6](79-84)为此,英国政府还发布了《课外教育宣言》[7](35-38)。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中的实践体验以户外教学法和实地探究法为主要代表。户外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在户外教育基地的亲身感受和实践学习,让学生验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所学环境知识,并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提高欣赏优美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并形成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适应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热爱大自然的天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地探究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组织学生亲自深入当地有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场景中,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深化学生对环境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一方面,“渗透+专题”的课程模式带来了冲击教育目标和效果难以评估等问题。这告诉我们,虽然独立设课模式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并存在加重学业负担等问题,但同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形势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极端重要性相比,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各种努力予以克服的,独立设课模式更符合我国的实际和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实践体验是英国环境教育取得成效的最重要途径。这启示我们,“实践出真知”,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环境实践教育要力戒形式主义和蜻蜓点水,必须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区分层次因材施教,着重培养环境意识

    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充分借鉴认知心理学理论,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在小学阶段,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和主要依赖感性认识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之外,更多地通过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和观察环境,学习有关环境的基础知识,提高善待万物的动手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的友好态度。在中学阶段,适应中学生理性认识增强和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3](29),一方面,实践体验教育的要求更高了,学校不仅组织学生到生态良好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而且带领学生到生态破坏的环境中感受相反的一面,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深度加强了,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教师会逐步向学生传授一些环境道德的概念和准则,并主要通过学习讨论和调查报告等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协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改善和保护环境的强烈道德感和责任感。因此,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倡导的理念是道德的内化和道德的嵌入,以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和环境担当[5]。这一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是,“卢卡斯模式”中“关于环境的教育”和“通过环境的教育”(即“在环境中的教育”)都是为了“为了环境的教育”[2](22),即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恰好印证了英国绿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所强调的“情感基础第一,认知基础第二”[3](30)的原则。此外,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考核评估特别注重对受教育者正确环境意识的养成情况的考察,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估教育成效的核心指标。英国中小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的做法,虽然存在“在部分程度上忽略基础知识的传授”的问题,但促使一代代英国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强烈的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为战后英国环境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公民素质基础。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一方面,区分层次因材施教抓住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这告诉我们,开展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既要按照年龄年级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提高学习要求,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合理的安排。另一方面,着重培养环境意识响应环境教育的本质要求。这启示我们,环境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重点,既要把学习环境知识和提高環境能力作为提高环境素养的坚实基础和重要途径,更把培养环境意识作为提高环境素养的关键目标,充分发挥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的重要作用,着力增强教育对象的环境道德感和环境责任感。

    四、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做实教学考核评估

    由于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多采用“渗透+专题”的课程模式,加之现代环境问题的日益多样和复杂化,英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开始了对环境教育相关学科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在职前教育方面,由于环境教育的跨学科特性和中小学教师资格的严格化,环境教育事实上已成为所有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的一部分,接受职前环境教育培训成了希望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此,英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在在职教育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一般由志愿机构、教育学院和地方教育当局组织,一些环境专业团体、地方教师组织、环境协会、野外实习中心等,也积极支持和鼓励环境教育的师资培训。此外,一些商业机构和环保组织因自身发展和活动开展的需要,也时常会通过资金投入和提供教材等方式,以及邀请中小学环境教育教师参加环境考察情况的介绍等活动,支持和协助环境教育教师的培训[3](22)。

    考核评估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检测教育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推动环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方式。由于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多采用“渗透+专题”的课程模式,因此其考核评估工作是在多门学科中进行的[8](120)。一般来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传统的书面作业或卷面答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在室内的课堂上完成。然而,环境教育的评价工作不只是给学生的书面作业打打分,尤其适用于“过程”评价,因为它主要涉及的是形成学生的环境意识及正确的观念态度[9](36-39)。这就涉及另一种考核评估方式,即通过学生对具体环境的考察探究,考查其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状况、对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形成了怎样的环境观念,主要在室外或校外的环境中完成。当然,考核评估还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校环境教育实施情况(如学校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和节能情况)的评估,这是确保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质量和教材、师资不断更新的“幕后推手”[5]。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增强了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能力。这告诉我们,在环境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师这一主动主体的作用发挥,特别是如果要独立设置环境教育课程,那么既要在职前教育阶段加大环境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未来的环境教育教师更加专业化,又要在在职教育阶段给环境教育教师不断充电,使其知识和能力始终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做实教学考核评估完善了环境教育的反馈环节。这启示我们,环境教育过程不应终止于教学环节的结束,必须重视后续考核评估环节的情况反馈,既要根据对学生的考核情况及时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又要根据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估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

    五、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社会教育综合发力

    英国人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父母多对子女自幼严格要求,注重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这种特征在环境教育方面也有明显的表现。英国的家长们不仅会把餐桌当作课桌,在用餐的过程中给孩子讲解节约资源和能源的道理,而且会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教给孩子垃圾分类、善待万物等环保技能。与此同时,家长们还会利用外出郊游和旅行度假的机会,鼓励和指导孩子自备饮食和少用一次性物品,引导和启发孩子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和相互依赖关系。此外,家长们还常通过陪孩子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自然保护中心等方式,利用各种载体丰富孩子的环境知识,培养孩子正确的环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具有启蒙性、终身性、随机性、亲密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等特点[3](24),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教育,因此它在英国环境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全英的各中小学必须与家庭签订“家庭与学校”契约,并明文规定了家长的教育权利和义务[10](78-80)。

    在英国的社会教育中,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在内的大众媒体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11](151),它们通过或直观形象或理性深刻的环境问题宣传报道和解析评论,达到引领社会舆论、普及环境知识、传授环境技能、增强环境意识的效果。与此同时,英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也因为含有大量的环境教育资源而在环境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相关资源的环境教育作用,英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它们免费开放,或者至少向学生提供优惠的价格。英国政府还利用国人爱读书的习惯,通过各级图书馆或移动图书馆向公众免费提供大量含有环境教育资源的书籍,既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又增强公众的环境观念。此外,英国各种民间公益机构和环保组织名目繁多,它们关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问题,经常会组织相关的演讲、讲座或通过发行出版物,向公众传递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实用技能和思想观念,成了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英国公众环境教育的有益补充。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小学环境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这告诉我们,虽然中小学生系统的环境教育是在学校接受的,但学校并不是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的唯一责任主体,中小学生的家庭特别是父母应当从长远考虑,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积极对孩子进行环境知识、技能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社会教育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这启示我们,在中小学环境教育过程中,要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其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既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大众媒体在环境教育上的舆论优势,又要积极利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环境教育资源,还要高度重視民间公益机构和环保组织等的环境教育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英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灾难性后果,促进了战后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发展,环境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民众环境意识的强化,又反过来对英国环境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在中小学环境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十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破坏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强,这既是环境教育落后的原因又是环境教育不足的后果。因此,借鉴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本经验,从娃娃抓起发展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对提高我国公民的环境素养无疑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民,王元楣,李寒.美国国家环境教育法的发展历程与动向[J].环境教育,2009(5).

    [2]杨冬利.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3]程永红.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兼谈对我国的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David E. Cooper & Joy A. Palmer(ed.). Spirit of Environment: Religion, Value, and Environment Concern[M]. London: Routledge, 1998.

    [5]陈蔚. 21世纪英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发展[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5(9).

    [6]冯永刚,董海霞.环境教育:英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0(3).

    [7]万瑾,陈勇.发达国家森林教育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J].国外中小学教育,2013(8).

    [8]王民.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设置模式[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9]徐辉,祝怀新.英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2(12).

    [10]田文华,亓秀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英美等国的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4(8).

    [11]李久生.环境教育论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污染治理及民众环境观念的演变研究”(2016CLS 02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