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育人为导向的研究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思考 |
范文 | 冉欣 刘建武 奚琦 摘 ? ?要: 本文分析了以勤工助学工作为切入点开展研究生德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出当前高校中部分研究生对于资助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态度、责任心和工作技能等方面欠缺的问题,提出了校园营造育人环境、辅导员开展价值引领、通过团队协作进行榜样示范、进一步明确了规章制度等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路径。最后指出高校要以育人为导向,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 研究生 ? ?勤工助学 ? ?资助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①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了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等教育要注重学生优良品质的塑造与养成。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基本任务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可见资助作为重要的育人要素,理应发挥更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以育人为导向,开展研究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高校资助工作的初衷在于缓解学生经济困难,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也可以锻炼学生自强自立的品质,涵养其感恩回馈的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资助体系越来越健全,参与和受益的学生群体随之壮大,勤工助学除了助困的功能外,成为学生重要的实践锻炼平台。 (一)有利于促使研究生知行合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前,培养青年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不少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考研比例逐年递增,然而知识的积累并不是成为合格职业者的必由之路,更不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力保障,健全的职业人格品行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才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研究生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潜在职业者,他们从学校到职场,将要承担新的社会角色、履行社会义务,越快进入职业状态,提前具备职业素养,越有利于个人发展。因此,以勤工助学工作为抓手,及早开展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需要,也是促进研究生知行合一的有效手段。 (二)有助于满足就业市场与社会期待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敬业成为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最注重的品质,经验和技能可以后期培养,品质和德行的培育不能滞后。研究生作为高知人群,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中坚力量。研究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较高的综合素质外,更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规范,才能满足市场期待,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学校应当发挥育人合力,通过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途径,特别是以勤工助学岗位锻炼、实习实践为契机,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促使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追求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来在职业活动和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二、部分研究生在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化价值取向 当前多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冲击学生头脑,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现实困难、压力较大,易出现功利化倾向。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早干预,就势必对学生后续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二)责任意识淡漠 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应当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体现更全面的能力水平,还应当具备更多的责任意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然而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现,研究生的管理难度明显高于本科生,随着年龄和自身角色的变化,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较少参与公益性和志愿性的集体活动,组织纪律性和时间观念弱化。部分研究生责任意识淡薄,对于老师交代的基础工作不认真完成,敷衍了事。针对研究生的责任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既要着眼长远,又要从当前做起,从小事做起,通过研究生勤工助学等途径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 (三)轻视劳动技能 目前的在读研究生已是“95后”,独生子女居多。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从小养尊处优,缺乏艰苦磨砺的社会经历,体现出劳动实践缺乏,此类问题暴露出一部分研究生轻视劳动技能或劳动能力欠缺。在勤工助学工作中,部分同学眼高手低、避重就轻,对基本办公技能不得要领。分析问题的症结,有人才选拔机制的问题,有高校培养方式问题,更有家庭养育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人才培养以考试作为指挥棒,以成绩的优劣作为导向,只为造就一批学习的精英、应试型或高分低能的考生,对于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一再错位与滞后,就违背了教育的真谛,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损失。 三、以育人为导向的研究生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路径 良好道德品质的培育与养成是一項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朋辈和学生个人多方协同,不懈努力,促使研究生知行合一,进而固化为优秀的个人特质带到以后的职业生活中。 (一)潜移默化——校园营造育人环境 目前,不少高校在为研究生开设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更注重求职的技能、信息的传播和政策的宣讲,对于最核心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内容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实效性不强等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应当尽可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研究生融入价值观教育,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在宣讲时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可以邀请劳动模范进校园开展讲座,组织面向研究生的有针对性的党团活动,将育人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二)言传身教——辅导员开展价值引领 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也是直接指导学生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人,辅导员可以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在方方面面以身作则。习近平同志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②中国社会目前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变革,信息化时代,多元文化等种种因素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剧烈的,有太多未知与不确定性,对于职业价值认知和实际工作实践都需要我们关注并及时加以引导。辅导员不仅要负责给研究生解释清楚学校助学体系及育人的初衷和作用,还要身体力行,带领和指导研究生开展工作,脚踏实地、认真履职。辅导员尽可能参与学生实践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律、自强,怀着对职业的敬畏心投入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建功立业、挥洒青春。 (三)团队协作——朋辈进行榜样示范 有研究表明,群体内的价值取向对于青少年而言甚至超越了学校、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构建朋辈辅导平台,有助于学生见贤思齐、共同进步。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可以组建工作小组或团队,志同道合的同学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取长补短、分工协作,分享经验和所想所得,在团队中获得归属与激励,朋辈之间的榜样示范作用会更加凸显、更加切实可行,特别是针对当前“95后”独生子女研究生群体,感受朋辈支持的力量尤为重要。 (四)完善制度——建立正向评价机制 由于研究生群体学业压力大、科研任务重,忽略实践环节的相关培养,造成了部分研究生眼高手低、浅尝辄止的问题。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当防患于未然,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资助相关制度,总结和优化管理经验。 首先,在学校层面尽可能为研究生设立更多的岗位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专长、本着锻炼自我、奉献他人的意识开展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优良职业品质,端正态度;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在研究生助管的选聘过程中,由直接分管该项工作的指导老师通过谈话等方式,重点逐一考察研究生的家庭和个人情况,努力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努力帮助真正有需求的同学,同时了解学生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在上岗之前,学校及学院集中开展培训和经验交流,举行具有儀式感的活动,使研究生进一步了解国家资助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也可以使研究生在上岗之前补齐短板,学到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在一个任期开始时,辅导员帮助研究生助管制订计划和目标,明确岗位职责,签订责任书,促使研究生助管清晰了解岗位需求;在工作过程中,设岗单位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围绕学生关切的现实问题,使研究生开展勤工助学实际工作中,能够深入同学中,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解决学生工作中的困难,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同学实际成长需要,避免浅尝辄止和纸上谈兵。 同时,由设岗老师跟进和指导同学开展具体任务,并且严格考勤和评价,按照工作实际表现计分,按照实际工作时长计酬,定期召开助管工作会议,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交流经验,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帮助研究生管理时间,在不耽误自身学习和科研的情况下开展勤工助学工作;在任期结束,教师与研究生助管共同反思和复盘,总结个人在任期内的心得体会,形成优秀案例宣传交流,使研究生助管能够在工作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最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予以奖励,颁发优秀勤工助学个人证书等激励认证,设岗教师可以撰写推荐信,优先推荐优秀助管开展实习和就业,争取形成有效激励,调动助管工作积极性。 研究生的勤工助学工作要始终以育人为导向,在实践工作中对研究生开展教育和引领,脱离实践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和形式化的宣传,难以深入人心。管理者不能一味督促研究生开展事务性工作而忽略价值观引领和教育,要尽可能避免研究生过度关注薪资劳务,好逸恶劳。总之,通过勤工助学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态度、认知、技能方面有所改变,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职业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育人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