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竹竿舞引入初中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
范文 | 李晓琴 王德鹏 摘? ? 要: 一些学校将竹竿舞引入阳光体育大课间和体育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性地开发应用。学校按照课程标准设计竹竿舞教学,改进竹竿舞编排内容和形式,在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上开展竹竿舞教学,积累了一些可行性强的教学案例,提出了竹竿舞在农村初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建议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 竹竿舞? ? 农村初中? ? 体育活动 竹竿舞起源于海南黎族,在黎语中,它的意思是“舞柴”,最初是黎族的一种宗教礼仪活动。该舞蹈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具有明显的山区少数民族的运动特点,在体育活动中,它能帮助学生克服传统体育(跑、跳、投)的紧张,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增强身体协调性。此外,竹竿舞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间体育项目具有重要作用,对将民间体育项目引入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具有引导意义。 甘浚鎮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囊括了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七至九年级学生,下辖九所小学和教学点,体育设施相对缺乏。1997年,头号小学老师排练了一个关于竹竿舞的节目,当地老师受到启发,将竹竿舞引入阳光体育大课间和体育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应用。将竹竿舞引入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一项跳舞技能的同时有效锻炼身体,可谓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体育项目。 竹竿舞需要团队协作,很多人可以发挥所长,互相配合,舞乐统一。它需要参与者进行一定的节奏训练,掌握身体的平衡性、运动性,是一项比较好的全民体育项目,有利于青少年乃至老年人的身心发展。娱乐性、运动性与音乐的结合,使学生精力充沛,充满快乐,潜意识彰显鲜明的节奏和开闭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 竹竿舞有极强的参与性、极大的参与面,活动场地不受限制,所以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但由于大多数学生不熟悉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是沉浸在模仿舞步的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下去,如果改变节奏和频率,一些同学往往被竹竿夹住,会变得又笨又滑稽。为了让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玩得更随意,也为了增强竹竿舞的娱乐性和游戏性,让学生在课间玩耍时更加随意即兴地发挥,参与舞蹈的编排,使他们能够亲身领会竹竿舞的动感与欢快,需要深入的实践。 一、竹竿舞优化体育活动 竹竿舞是少数民族特有的舞蹈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引入竹竿舞的元素是传统民间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运动的结合。竹竿舞是一项具有民族性、游戏性、健身性、娱乐性、大众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可以在大型体育活动中引入竹竿舞,使学生享受自由活动的乐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与对少数民族传统民间体育的认识。将民间竹竿舞运动元素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竹竿舞运动的特点。舞者在醒目的竹竿上来回跳跃,人、声、竿有机结合,极具游戏性、运动性、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学习和参与竹竿舞运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了解。学生根据音乐节奏在竹竿间来回跳跃,提高了身体的灵敏性,增加了下肢的柔性和肌肉力量,增强了跳跃能力和耐力,特别是提高了动作协调能力。 竹竿舞在体育运动中有多种动作和跳跃方法。竹竿进出的灵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利用音乐、节奏、动作等调动人体各种感官活动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树立责任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同时,竹竿舞中使用的器械相对简单,两根竹竿、木棍就可以跳跃最简单的竹竿舞。学生可以根据竹竿敲击产生的音乐节奏在竹林里来回跳舞,在教学中可以用传统的锣鼓打节奏。将竹竿舞的运动元素作为中小学体育的一部分,值得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的优秀体育项目,将竹竿舞引入中小学体育运动中,并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拓展和延伸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 二、竹竿舞的运动元素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应用 竹竿舞作为一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不同的学校和不同地域的学生,应用的方式可能不一样,只有根据课程标准经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和改进,才能作为一种教学元素。比如,在场地较小的学校把锣鼓等其他音量较高的音乐引入竹竿舞的运动中就不合理,影响其他班级的同学上课。在操场比较大的学校把锣鼓等其他音量较高的音乐引入竹竿舞的运动中,就能起到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作用,增强竹竿舞的娱乐性。 (一)根据体育课程内容和学生体质特点改进竹竿舞 1.竹竿舞具主要由枕头杆和打击杆组成,通常由竹子制成。西北地区比较干燥,竹竿容易开裂,可以不用竹子,用塑料管和棍子代替。枕杆选用直径大于5cm、长4m、笔直的木条即可。枕竿选用直径约2cm、长3m、直且轻的木条。枕杆直径大,打击杆离地高,保证打击时学生手背不被划伤。小杆击球、体重轻、手臂力量小的学生也可以参加锻炼。 2.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手臂力量。手臂的主要肌肉有以下几种:上臂: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小臂:尺侧和桡侧屈肌。 学生打击杆过程中是锻炼二头肌最好的方法,还可以顺带锻炼小臂的部分肌肉,向上抬杆的过程中锻炼了三角肌。 3.运动协调性。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能差异较大,一些同学的体能较弱,部分农村学生的体质反而比城区学校学生的体质弱。近视率高、身体软弱、关节僵硬、运动能力整体下降。近年来,教育部在加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中小学体育活动,一些地方还在中考中加大了体育成绩的比重。一般的体育课程中热身项目和放松项目是跑步和热身操,但有点枯燥单调,学生参与兴趣不浓厚。在这种情况下,竹竿舞是体育运动热身环节和放松环节的有效补充。利用自由、活泼、热情的创新魅力吸引学生实践。在实践中,拉伸关节,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从而释放压力,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设计规则,一组学生按照竹竿舞的规则开合竹竿敲击节奏,另一组学生根据节奏和竹竿的开合,进出来回跳跃,跳跃的节奏正好与竹竿的节奏协调一致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跳跃的节奏跟不上,脚就会被竹竿夹住。跳杆节奏包括:单杠、双杠、横杆等,跳杆规则包括:进出进出进,进出进进出、进进出出进进出、进出进进进出、进出进出进出进、进出进出进进、出出进进进进出、出出进进出出进等。 在开始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在静止的竹竿上跳舞,根据教学方案,设计简单的跳跃动作,当学生熟悉跳跃动作后,再在运动的竹竿上跳跃,而且竹竿的开合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大难度,先让学生跨越不动的杆、一组杆和两组杆。在教学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减少或增加难度。为了降低跳竹竿的难度,可以在竹竿上标出开杆和闭杆的位置,学生根据位置选择进和出;还可以处理跳的口号,如跳“进出进出进”时,敲竿组同学喊“进出进出进”,而过竿组的同学则喊“进出进出进”。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有更大的距离进出竹竿,即使有学生跳错了一步,脚也不会被夹住,脚也不会受伤,大大减少了学生过竹竿的心理恐惧因素。竹竿舞教学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徒手到器械、从静到动的原则。 (三)竹竿舞与传统锣鼓结合 锣鼓音乐作为打击乐的一种,锣鼓可以利用音色、锣鼓点等方式将竹竿舞台表现得更加精彩。表演者可以通过对锣鼓节奏的把握将人物形象和竹竿舞情景表现得更加完美,锣鼓的节奏贯穿整台竹竿舞的表演,能够起到烘托氛围、渲染情景等作用。另外,通过对锣鼓音色的对比使用手段,比如:大锣和小锣的音色有一定的差异,大锣音色比较雄厚、深沉,小锣就比较尖脆、清晰,使这两种音色进行搭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利用大锣小锣的组合,使竹竿舞表演者表现得更加灵活。还有紧缩、扩充的表现手段,这一手段的使用使锣鼓的表现手法变得丰富多彩,运用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在竹竿舞表演中有很多密集单音群,连续的锣鼓点和大量的单音群成了竹竿舞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特征。紧缩就是将锣鼓的拍子打散,之后进行新的组合,将重要节奏变得更加精细,不好的节奏直接摒弃,使锣鼓演奏变得更加准确和灵活。扩充,就是在紧缩的基础上利用节奏空隙,增加一些长短句,形成螺旋式的增长,使锣鼓演奏变得更加完美。 (四)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但不能否定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竹竿舞只是体育课堂教学和课间活动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学校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竹竿舞作为民间体育进入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跳跃、速度、敏感度和协调能力,可以安排在各个年级,每个年级的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增减课时,还可以当做大课间活动项目进入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中。如,将竹竿舞改编为课间小游戏,在课间自由活动时自由跳跃,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还可以将竹竿舞中引入舞蹈元素,配上合理的竹竿舞音乐,当做舞蹈节目表演。如果配上合理的背景音乐,与教育剧相融合,在竹竿舞中融入舞蹈、故事、生活、音乐,让歌声唱出故事,用舞蹈跳出情节,用节奏敲出感情,就能将竹竿舞上升到艺术的舞台,拓展教育剧的内容和形式。 三、结语 根据甘浚镇中心学校、思源学校等几所学校开展竹竿舞教学和课间活动的现状,对制约和促进中学竹竿舞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出对策,以为更好地发展竹竿舞提供参考和借鉴。竹竿舞教学和竹竿舞课间游戏的开展为其他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中小学并在中小学如何开展教学提供了一些参考。这一教学实践为竹竿舞文化的传承提供了较为有效的途径,也为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寻找传承方法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发展竹竿舞文化遗产相对稳定和有效的途径。 该体育教学实践与体育内容的拓展相适应,竹竿舞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具有休闲、娱乐、健身的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价值。它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丰富校园文化。在实践中,还发现竹竿舞引入体育教学中可以改变球类、田径等传统单一重复的体育教材枯燥乏味的局面,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次有效创新。 学校将竹竿舞引入体育活动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农村学校体育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难题。教学中发现,实施竹竿舞教学和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只需要一块空地,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需要的设备(竹竿或木杆)。 竹竿舞教学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个人毅力。练竹竿舞不是每个参与者自己的事,而是一个小团队的事。对于参与的同学来说,只有在团队中不断磨合、合作、相互促进,才能做到行动有條不紊,形成多变有序的团队,展现出最佳的表演和艺术效果。因此,竹竿舞的练习本质上是一种团队行为。在这个团队中,他们需要互相关心和鼓励,实现共同成长。基础差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别人的帮助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如何互相学习,提高自身;有良好基础的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享学习经验,如何与基础差的学生合作,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进步,最终实现团队效应的全面提升。这些是培养团队合作的细节和机会,对独生子女或被宠坏的孩子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晓琴.竹竿舞在农村初中体育活动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9(21):31-32. [2]杨阳,何剑.竹竿舞引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以吉首市民族中学为例[J].运动,2016(18):60-61,122. [3]余贞凯,刘莹,黄睿.竹竿舞融入云南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4):66-69. 项目基金: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竹竿舞融入初中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编号:GS[2019]GHB073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