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范文

    莫文欣

    摘 ? ?要: 《老王》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杨绛先生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风严谨写实,使散文浑然本色,流露出浓厚的人文情怀。这篇散文被选入语文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鄂教版等,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中学语文 ? ?阅读教学 ? ?杨绛 ? ?《老王》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是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得最早、最多、最持久的一件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开始出现定势化,一些语文教师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不懂得与时俱进,曲解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阅读教学更多时候是需要“走心”的,单纯地走走过场,参照前人的经验或固定的模板,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点,也没有创新,让本就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毫无生机。阅读教学的僵化和异化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阅读教学的僵化。

    阅读教学的程式化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实践证明,一些教师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定势,他们脑海中清楚地知道说明文应该教的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及说明事物的特征;也明确地知道议论文应该教的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更清楚教小说应该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明白散文是分析语言、情感和意境。这种固定模式是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最后达成了共识。但这种方式往往忽略了实际。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备课要备两头,一头是备学生,一头是备教材,语文教学现状是不管什么课文,不管什么阶段的学生,只要认定了文体,就按照固定的文体去教,完全把课文教“死”,丝毫没有考虑学生的学情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这种错误认知会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的把握不准确,影响学生的学习,并且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更会导致学生思维固定化。

    (二)阅读教学的异化。

    黄厚江在《语文的原点》一文中说道:“语文正面临着被萎缩、被夸大、被拔高、被虚化的问题,这是由于语文失去了本真,语文正被严重异化。”[1](22)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语文教学的主要工作是培养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当下语文阅读教学被异化成为应试而实施的语言文字训练,重解题技巧而轻人文精神,丝毫不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出发,造成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认为语文无趣无味,讨厌所谓的“阅读理解”,仅仅把语文当作应付式的学习科目。异化的语文教学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胃口,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于语文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将以杨绛的散文《老王》为例,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教学方法,找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兴趣点,把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活”。

    二、探究《老王》一文的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寻找散文阅读的钥匙。

    于漪曾说:“课上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出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那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2](34)因此,上好一节语文课,导入很重要。一个好的导入是师生之间取得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上好一堂课迈出的第一步。

    下面我们以《老王》为例,探讨这篇散文的教学方法。

    1.揭开面纱,介绍作者生平。

    知人论世是许多教师教学都会用到的方法,作为学生开始阅读时的踏板,是一种有效阅读方式。《老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阅读之前需要揭开面纱,了解作者生平,敲开通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心门。

    笔者看过许多教师讲授《老王》的课堂实录,他们对于杨绛先生的介绍只是简单带过,往往忽略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点。根据心理学研究,初中生的感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情感指向日益广泛,这时如果语文教学中能加入一些情感因素,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中,那么一堂课的第一步就做得十分到位了。

    介绍作者生平的方式有很多。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许多中学生会对民国时期人物的爱情故事感兴趣,每每教师谈论大师间的爱恋,总会引起学生的注意,“钱杨”之间的爱情故事更能激起无数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以“钱杨”爱情作为导入,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杨绛先生的温和、善良的品质,更能让中学生的心灵有一把所谓“理想爱情”的标尺,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少尝试无果的早恋。此外,翻译家是杨绛先生的第二重身份,介绍杨先生的时候可以将《堂吉诃德》作为课外读物介绍,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对杨绛先生生发了崇拜之情。

    但切记导入不能喧宾夺主、过于冗长,课文内容的讲授依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2.拉开帷幕,介绍文章创作的背景。

    当学生了解了作者之后,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现在一些主流教材对一些问题避而不谈,教师知道这些状况后更应该寻找一种两全的方式,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苦难,又不触及底线。

    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后给学生观看几部电影和纪录片。诸如李芳芳导演的《无问西东》,梁文道主持的《一千零一夜》及上海纪实推出的纪录片《大师》等。一方面,使学生对于民国的文化生活状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课文时更有代入感,能切实体会到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意义与心情。

    (二)以文学的姿态来阅读。

    很多时候,教学往往以提问开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这种做法固然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像阅读《老王》这种人文性较强的课文并不是非常适合。正是因为阅读的目的决定了阅读的姿态,有时候用文学姿态阅读,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归到读者的身份,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内涵。

    《老王》一文,柔顺其外,坚硬其内。注重语文课上人文性的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柔软外在的情感,更要抓住堅硬内核里的文人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

    (三)与学生相互探讨,进行对话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是师生互相理解的过程,也是师生自我理解的过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间对话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既要将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呈现给对方,努力对对方产生影响,又要开放自己的视野甄别和接纳对方的思考与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角落,都有着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便会发出特有的声响,使孩子的心与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3]要和学生“对准音调”,就需要发现每个学生心中那根独特的琴弦,对话教学就是桥梁。从灌输走向对话,由单向影响转向双向交流,教师与学生就能在教育中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关于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关于“教什么”。

    “教什么”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三化”。一是随意化,二是点状化,三是两极化。

    对于随意化,实质是语文教师的专业特性问题。语文教什么,需要有理据的支持。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区分授课的重难点,做到思维跟着课堂实际走,切勿“兴之所至,心随意动”。

    根据“点状化”的问题,教师需要强化语文的专业能力,在给学生讲解之前,需要弄清楚文本内容,把文本吃透。高明的教师往往能够在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突破疑难点,走向阅读的幽深處。

    针对两极化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的界限,做到恰到好处。真正好的语文课,既能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二)知道“怎么教”。

    在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时,可以先寻找一把适合打开文本阅读的钥匙,激发学生兴趣;以文学的姿态进行散文教学,教师应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让阅读回归最原始的状态,进行浸润式感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与学生“对话”。

    要顺利做到这些,首先必须关注文章的整体。文学艺术作品的美,最重要的是整体目标和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和谐。如果我们在文本解读时“见树不见林”,那么得到的印象必定支离破碎,抓住片言只语得出的解读是很容易违背原意的。

    其次,必须把握文章的内部特征。散文的感情极其真挚,真情必须借助语言文字依托。很多时候我们谈作家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却忽略具体字词句背后隐含的意蕴。这就需要关注文本中字词的深层含义,在解释字词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它的表层意思,而且要立足全篇,根据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理解字词所包含的情感、意蕴。根据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我们拿到的一篇课文其实只是浮出水面的八分之一,需要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把剩下的八分之七从水底下捞出来,因为那才是作者的情感,是文章需要被挖掘的光。

    (三)明白“为什么教”。

    “为什么教”是由阅读特质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应该原文释道、因道解文。张志公先生打过一个比方:“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通过弄清语文形式来理解文章的内容,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弄清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表达这个内容。也就是从语文形式到文章内容,再回到语文形式。”[4](61)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它们联结着语文教学的始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开。

    四、结语

    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等,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教师在教授学生文章字面含义的同时,更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德智美全面发展的人。最好的教学是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无师自通。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张志公.张志公文集(第3卷)[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