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范文

    赵崴 姜振雷

    摘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职业教师要探寻有效的方法策略,把培育有“工匠精神”人才的历史责任扛在肩上。

    关键词:“工匠精神”? ?有效方法? ?教师的责任

    继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后,2017年“工匠精神”再一次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并再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政府高度重视“工匠精神”,时代也在热切呼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神髓是什么?如何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师,笔者赘述一些观点和做法,和大家研讨。

    一、把握“工匠精神”神髓,明确教育目标

    “工匠精神”:外文名Craftsman's spirit,首提者聂圣哲,是指工匠的精神理念,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万钢说,“工匠精神”实际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每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放松。每一个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的劳动者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陈忠华认为“工匠精神”分三层,一是“工”,即学徒;二是“匠”,即做精益求精的大师级;三是“良匠”,即成为顶级工匠。叶汉钟认为“工匠精神”是坚持做有价值的事,特别是做好每一个细节。邹彬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对待工作执着、做事和生产产品用心打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而不是把工作仅看成赚钱谋生……

    职业教育,肩负培育国家所需工匠人才的职责,诚信守艺、探索创新、奋进竞争、钻研精进、团队合作、正能量等“工匠精神”,以教育的润物细无声,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在培育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企业人、社会人等方面渗透“工匠精神”的神髓。努力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将工匠精神纳入教学目标之中,满足我国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等,无论怎么改革,不变的是职业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是性格品质的重要塑型期,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关键时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埋下一颗珍贵的种子,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学生一生的大事情。

    目前在职业教学方面盛行的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微课、云课堂等无疑都是帮助学生形成“诚信守艺、探索创新、奋进竞争、钻研精进、团队合作、正能量”工匠精神的最佳媒介。

    比如,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装饰设计实训课程中,专业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将自己的新房交给学生们设计。按照卧室、客厅、餐厅,把学生们分成三个小项目组。三组同学通过两周时间完成设计并预报价格。同学们到现场排尺,了解他的装修需求,绘制设计效果图,走访建材市场、预报装修价格。老师在旁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和提出的问题。每个团队的七名同学认真交流意见,分工合作;三个团队之间开展设计方案交流研讨,使整体设计风格融合。工作中,每个同学都力争将自己的部分做到最精致。通过这个项目,同学们在团结合作中,找到灵感,在完善设计中,不斷钻研琢磨,通宵达旦;在选材报价中,为客户着想,诚实守艺;又在团队竞争中,力争自己做得最极致。一个好的项目,把“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学生的实践之中,为这群正在成长的未来“大国工匠”埋下了一颗宝贵的种子。

    再比如,我校的影视后期专业课上,老师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让同学们用一节课的时间,独立用绘声绘影软件设计一款生活写真,要求独立完成,有新意,有价值,好的作品推荐参加市里作品大赛。45分钟,时间短,同学们紧张的选材,设计,制作,全神贯注。当第二节课展播作品时候,全场评委老师震惊了,好的作品层出不穷。充分印证了年轻的头脑是创造无限可能的宝藏。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没有同学去“拿来主义”,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作品我独创。诚实、创新、求精精神在这次课中被浸润每个学生的品质中。

    渠道正确,效果彰显。好的办法,是收获好结果的关键一步。在我们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时刻想到去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那么我们培育出来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的具有这种精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已成汪洋。培育方法得当,任何人都会拥有“工匠精神”,成为“大国工匠”。

    三、“师魂”是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源泉

    提到“工匠精神”,其实我们教师是不是最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呢?无数的诗人、文学家用美丽的辞藻篇章歌颂教育事业的崇高,教师的伟大。教师承担着神圣使命,用爱在培育人,用生命在塑造人,大无畏的超我精神,日积月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都是教师的“师魂”,它包括教师职业的理想、态度、责任、信誉、道德、情感、操守、职业协作、职业规范、职业奉献,等等。现在,我们教师,大家口中的“教书匠”要充分传扬自身的“师魂”,用“身教胜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取,团结协作、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钻研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精神融入到培育青年学生成才过程之中,去影响教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

    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我们教师,就是用生命来诠释这种态度;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正能量,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在用爱岗敬业、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师德作风来传播这种正能量;如果说工匠精神是用一生来实现一种价值,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在用桃李满天下来证明这种价值;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创新,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在用微课、云课堂来实现这种创新;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细节的坚持,那我们教师,就是用三尺讲台上践行这种坚持;如果说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质,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在用高品质的课堂教学,来印证这种品质;如果说工匠精神是一种团结合力,那么我们教师,就是在用教师团队的力量,来证明这种合力。

    对于“工匠精神”,我们教师用言传身教来展现给学生,用一生职业理想和追求来告诉学生,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做到极致,这就是难能可贵的“工匠精神”。这就是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最好方法!

    四、校园文化氛围烘托,营造良好“工匠精神”氛围

    广而告之的作用是天天见,不知也只;日日听,不清楚也清楚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的作用,正是这样的潜移默化。“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宣传舆论的引领是我们有利的思想武器。

    我们讲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品牌进校园,构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园区建设,成立“文化创意产业教育集团”……这些措施都在潜移默化的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引进学校教育过程之中。在企业向往“大国工匠”,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员工的需求引领下,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融入进来是适时之举,迫切所需。把对应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特色“工匠精神”装饰进教室,把宏观“工匠精神”用广而告之的方式展现在走廊文化中,营造浓烈的精神追求环境,从客观角度,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了解、理解,从而树立目标追求,影响他们向“大国工匠”的目标奋进。

    在社团活动、节日活动、各项竞赛中,我们把“诚信守艺、探索创新、奋进竞争、钻研精进、团队合作、正能量”的“工匠精神”神髓纳入进来,把获奖同学,以明星的形态展现在校园宣传栏中,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习的动力,效果显著。

    比如我们学校李一凡同学评上了“全国最美中职生”这是学校的骄傲,更是全校同学的楷模。我们就在学校一楼大厅展播他的事迹;在团课上,让他宣讲成长历程。这对学生们产生了巨大触动,使得各专业同学更积极主动的努力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争取被学校选拔出来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省市的专业技能大赛。他们不分休息日、节假日的刻苦练习专业技能,力争熟练、准确、精益求精,这使得我们学校一年来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建筑装饰、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等大赛中,佳绩频传。

    每一名学生都具有“工匠精神”的潜质,都有成为“大国工匠”的可能。讓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欣赏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价值,为家国乃至世界增加价值,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职业教师要把培育符合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人才的历史责任扛在肩上。

    参考文献:

    [1](日)阿久津一志.如何培育工匠精神[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

    [2]教育部长“两会上”谈工匠精神——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问[DB/OL].网易新闻,2017-03-12.

    (作者简介:[1]赵崴,高级讲师,历史教师党办主任,大学,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主要研究领域:高中历史教育,思想道德建设。[2]姜振雷:长春市第八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