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广西北部湾疍民音乐文化的声音景观 |
范文 | 摘要:广西北部湾疍民可分为“淡水疍家”和“咸水疍家”两种,随着当前文化变迁的进程日渐迅猛,该族群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由“水”向“陆”过渡,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异。通过“声音景观”这种文化单元的综合体,可以映现出其本群体传统音乐正面临双向开放态势,尽管处于主流音乐文化特征的淡化区,仅为少部分人所拥有,但绝对不是一种缺失的、破损的音乐文化,它同样形成一个兼容、多元的音乐文化系统。 关键词:北部湾 ? 疍民 ? 声音景观 疍民音乐文化研究属于水上传统音乐的研究范畴,复杂的族源问题导致疍民音乐常常处于边缘的状态,既不受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视,也很少受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视。 北部湾海域自古便是疍民最主要的活动和聚居地之一,那里的江、河、海以及沿岸的沙田等广大地区均有疍民聚居,疍民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通过描述和剖析北部湾疍民音乐文化有特色的背景、声音与文化内涵,必然为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水上传统音乐文化研究增添可贵的一笔。一、北部湾淡水疍民音乐文化的声音景观 北部湾疍民分为“淡水疍家”和“咸水疍家”两种,前者多聚居于邕江、南流江一带,后者多见于广西南部沿海。 西江支流邕江自西向东贯穿广西南宁市区,邕江的淡水疍民对内、对外均称“船民”,多从广东珠江流域和梧州西江一带溯水而来,也有小部分来自福建莆田一带和横县、隆安、邕宁等内地农村,主要靠在邕江捕鱼、捞沙、挖螺(蛤)、摆渡为生。南宁邕江疍家人原分为江北、江西两部分,各属江北、江西两个居委会管辖。1997年12月,两部分合二为一,成立友谊居委会,隶属南宁市江南区政府福建园街道办事处。 南宁邕江船民的音乐形式以民歌为主,称“水上叹歌”、“叹情”,近年来又有称“水上疍歌”,歌种以“叹情”为主,按内容可分为仪式歌(结婚、丧葬)、生活歌、情歌、迁移歌(滩路歌)、劳动歌、凡歌6大类。 演唱者:张秀华(78岁,原江南区居委会妇女主任) 收集记谱:黄妙秋 收集地点:南宁市江南区 收集时间:2009年1月 目前,邕江船民后裔的音乐文化生活已与陆民无异,原传统的疍歌仅存于船民的婚、丧仪式之中,尽管现在已很少新娘懂得唱歌来“哭嫁”、“哭丧”,但老一辈船民依然保持在新娘出阁前一晚唱叹歌来祝福和教导新娘,以及在丧礼“做七”时唱叹歌来祭奠和追忆亲人的习俗。2006年在原江北居委会主任、老船民张秀华的组织下,自发成立了一支民间的“水上疍歌队”,歌队成员都是过去的船民妇女,有的现在仍在船上居住,年龄最小的45岁,年龄最大的已经82岁,大部分成员的年龄在六、七十岁左右,她们常常在邕江边的江滨休闲广场练唱传统水上疍歌曲目,或用传统曲调的编唱新歌、排练节目,参加各种官方或民间组织的文艺演出,积极宣传和传承水上船民的音乐文化。 人物访谈——对象:歌手 张秀华(女)78岁 ?内容:邕江水上疍歌现况 ? ?地点:旧江南区居委会办公楼前 现在南宁的绝大部分水上人都上岸居住了,还有少部分仍然留上在船上住。年轻人结婚时,如果家里的老人,像我们这种年纪的,坚持要搞番过去的旧例规(“按过去的旧规矩办事”之意)的话,有的还会请人去家里或船上唱叹,接亲有的还会出钱租条船,但如果家里的老人没了(“去世了”的意思),年轻人一般都不会再搞了。我们一般得闲(“有空”的意思)的时候,或者九月九、三八节等时间就会搞些活动,唱唱,如果文体局需要我们宣传计划生育、城乡清洁工程的话,我们也会在街头街尾拉条横幅,就咁样(“这样”的意思)唱了。过去的船上人(指“曾经在船上生活过的那些人”)对我们用白话唱的内容比较容易听懂,唱普通话的他们听不懂。 我们疍歌队里经常活动的人有十几个,年纪大的七十多岁,年轻的大约四十多岁,都是女的,大部分都是退休了的,过去都是水上人,都是航运局、航运公司的职工或者渡船的,岸上人是不会唱这个音的。平常要集中唱歌时,一般是由我通知其他人,约好时间、地点,集中在一起就唱了。而家(“现在”的意思),邕江的水上人有的四十多歲的还有些人识唱(“会唱”的意思),但年轻的十几、二十岁的就不会唱了,你唱了,他们还说毛骨都戙嗮(“起鸡皮疙瘩”之意),很肉酸(“肉麻”之意)。 政府行为方面,水上疍歌的销声匿迹引起了南宁有关文化部门的关注。作为邕江船民最大的聚集地,南宁市江南区政府自2006年起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保护和开发邕江船民的水上传统音乐文化,2008年6月,南宁“疍家婚礼”已被列入广西第二批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北部湾淡水疍民音乐文化的声音景观 广西南部沿海,北部湾东北岸的北海市咸水疍家,自明代以来流寓至此,目前疍民后裔约5万人,主要聚居于北海、钦州、防城等沿海各镇,多以捕鱼和驳艇业为生。 北部湾咸水疍民的音乐品种主要是民歌,分为“咸水歌”、“西海歌”(廉州话疍民内部称“山歌”)、“哭歌”、“白话歌”(侨港疍民内部称“山歌”)几种。其中,咸水歌多由来自广东的江门、新会、雷州的江洪一带的疍民用疍家话演唱,分“叹”和“唱”两大类,前者有“叹家姐调”、“唉调”和“叹调”三种曲调,后者曲调繁多,功用和歌唱场合广泛,可分为“叙事歌”、“风俗歌”、“劳动歌”、“情歌”、“儿歌”和“娱乐歌”六种;西海歌,也称“山歌”,多由来自附近廉州镇沿海一带的疍民用属于白话系统的廉州话演唱,仅有一种曲调,但内容涉及叙事、娱乐、生产、劳动、情爱等各个层面,按歌词内容分,有催请歌、盘问歌、辩驳歌、庆贺歌、苦情歌、交情歌等;“哭歌”是廉州话疍民后裔在丧礼上用以“哭丧”的歌,曲调仅有一种;“白话歌”是来自钦州、防城港一带的疍民所唱的“山歌”,用带桂南口音的白话演唱,内容与西海歌相似。 演唱者:吴益芳(67岁,渔民) ? ? ? ? ? ? ? ?收集记谱:黄妙秋 收集地点:北海市外沙桥 ? ? ? ? ? ? 收集时间:2001年10月 ? ? ? ? ? ? ? ? ?目前,疍民歌手更趋向老年化,因老一辈歌手去世而失传的情况更严重,突出表现在“唱”类的咸水歌中,其中的“叙事歌”、“儿歌”已基本消失殆尽,“叹”类中的唉调、叹调,以及“唱”类中的情歌和在婚丧仪式、民俗活动中演唱的风俗歌进一步萎缩,它们在疍民的现实生活中已不再流行,在老一辈疍民的记忆中也逐渐消退。 人物访谈——对象:歌手 吴益芳(女),74岁 ?内容:北海外沙咸水歌现况 ?地点:北海市外沙吴家 前几年我还偶尔唱唱,比如去我侨港(镇)姐姐屋企(家),我哋(我们)几姊妹和那里的隔离屋(邻居)有时还唱唱叹叹,这几年大家都老了,我也不是经常去走动(串门),偶尔过去,也是去打纸牌,都唔兴(不想)唱了,一唱歌气就紧(气喘)。现在外沙都是酒楼,外地人来吃饭的多,原本我很多旧街坊这几年都陆陆续续拆迁搬走了,搬得很分散,搬去哪里都冇识得(不懂)。我而家(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去我大仔(大儿子)屋企住,他住在独树根(北海的地名)那边,平常很少回外沙,独树根个边(那边)更唔使讲(不用说),更系(更加)冇人识唱咸水歌。不过自从你上次找我唱过歌以后,亦(也)没人再找我唱过(歌)了,我现在都不识得(知道)自己仲(还)唱唔(不)唱得番(回)似(像)以前咁(那样),可能都唔(不)记得了。 现今,北海咸水歌和西海歌的生存状况、曲目数量、歌唱场合、活跃程度与前五年的情形变化不大,但白话歌随着“侨港镇老人协会”长期开展歌唱活动,略呈上升态势。 田野札记——内容:侨港歌会 ?地点:北海侨港镇船厂附近空地 我听苏成祥说今晚在侨港船厂又有自发性的歌会,我就和他一起去了,这种自发形式的小歌会,我五年前也曾跟着他参加过,但每次去的地点都不一样,我想去看看五年后的这种歌会有没有什么变化。 我知道,侨港的这种歌会都是在晚上进行,大多数集合地点都没灯光照明,今晚的环境和以前差不多,但来参加歌会人显然比较多。我们到的時候他们已经开始唱了,大家都是坐在砖头或小凳上,苏叔也帮我找了块砖头,让我坐下,由于集合地点不固定,过去他们有时也坐在公路路基上,有时坐在棚子里,有条件的时候除了有灯光,还有茶喝,有高凳坐。对于我的加入,他们觉得有些好奇,除了觉得我是生面孔以外,像我这种年龄的参加者实在太少。他们并没有停止歌唱,可能是因为看见我和苏叔一起来,并听见我们用本地话交谈的缘故,我只是感觉到他们一边唱,一边向我投来好奇的眼光。苏叔和他相熟的几个歌手打了招呼后,就坐在我旁边,和我对面的女歌手对起了歌。 我大致数了一下,在场的有32人,其中18人为男性,陆陆续续还有一些人来参加,因光线太暗,我不太能看不清楚他们的模样,但从服装、打扮上大致能判断出他们的年龄大多在45岁至65岁之间,似乎女性总体上比男性要年轻些,三十多、四十岁左右的女性有5人,年龄较大的几乎都是男性。他们唱的曲调还是我很熟悉的白话歌,我没发现在曲调方面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内容和形式与几年前的情形差别不大。 政府行为方面,为了打造旅游业品牌,凸显渔村特色,疍家文化很早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疍家“咸水歌”也被作为北部湾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代表,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创新和开发。政府在每年的休渔期,也会举办疍家风情文艺汇演、大型疍家风情专场文艺晚会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民众前往参加和观看。三、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民族学、民俗学和音乐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开始逐渐关注北部湾疍民的音乐文化事项,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相对于城市其他汉族人群来说,疍民在经济和文化教育上仍是一个弱势群体,无论在心理、社会角色和文化等层面上依然无法摆脱边缘的状态。关注他们的音乐文化,无疑对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观察边缘文化的状态和特征,乃至理解整个北部湾文化的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系2013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北部湾水居疍民传统音乐文化及传承保护体系构建研究”(立项批号:13FMZ2006)的阶段成果。作者简介:黄妙秋,南宁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南方边缘族群、疍民水上传统音乐文化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