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马菊 关键词:职高 ? 计算机 ? 课堂教学 ? 低效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的各个行业被广泛应用。对于旨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职业高中来说,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培训教学,使其可以更好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应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当前的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呈现出效率低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和今后的发展。 一、职高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培训教育,但是由于各地区普及程度不同,学生们在中小学时期所接受的计算机教育程度也有所不同,在职业高中的实际教学当中,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要求下,各个行业所运用的计算机技术都有所不同,这也就对职高各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差异化的改进意见。然而当前的职高都采用统一教材授课的方法,并不能良好满足今后的工作需要,还为学生的课业带来了负担。此外,在计算机课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呈现低下状态,这也为计算机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题[1]。 二、计算机教学低效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 1.课堂教学趋于表面形式 客观分析职高学生,因为其学习基础较差,存在着许多不足的现象,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趋于表面形式化,使计算机教学成果并不良好,尤其是在计算机的理论教学当中,因为教学内容枯燥,使这一现象变得更为严重。例如:在课堂的教学当中,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目的及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思维模式停留在“老师要我做什么”的被动阶段,而不是考虑“我要做什么”的去主动学习,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对于课堂教学很少主动参与,不能合理地利用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使学习效率低下。此外,学生缺乏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导致老师在台上激情满满地讲授知识而学生却在下面昏昏欲睡现象屡屡发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趋于表面形式化,学生并不能根据设置问题进行运转大脑思考,培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趋于表面形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2.学习任务设置不当 在教师的授课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学习任务的方式来驱动学生去学习,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分析,会发现其很适合这种构建任务教学模式。然而教师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时如果对任务设之不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2]。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会为学生布置整堂学习的总任务想以此来驱动学生去学习,但是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并不熟悉,更谈不上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任务的布置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对学习任务随意设置,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充分地吸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最终取得的教学成果不甚理想。此外,在设置任务时,对实际情况没有仔细考量,没有合理考虑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而是只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学生只做出统一的标准任务布置,使基础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知识拓展,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教学进度。在教学时部分教师还以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为由,对于学生的课堂小结和知识点回顾教学不注重,使学生无法更好地对学习内容查缺补漏、加以巩固,无法达到使学生全面掌握的教学任务。 3.没有良好的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没有教学计划也就不能合理地进行教学,收获最终的教学成果。在教学计划的预设过程中,如果要求过度,不允许教学过程出现任何的错误、意外,这样会使整个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教学过程没有弹性。在职高的计算机教学中,尤其是上机实践课中,出现预期之外的学习情况,但不少教师会认为职高学生能提出什么优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发现置之不理,甚至于粗暴地干涉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操作完成上机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不仅无法学得更多的知识,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课堂教学僵化,令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这种状况下还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阻碍学生探寻新事物能力的形成。 (二)克服教学低效现象的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任务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的探寻、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想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就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3]。例如:云南省某职业高中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讲解时,使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教材配套光盘里的有趣操作文件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内容丰富、形象的课件,并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合理的引导、讲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讨论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在课程内容讲解之余,教师可以合理拓展,讲解一些计算机学习中的趣事,进一步勾起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不够,教师应该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人以渔”,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学生通过自主地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其次,应该鼓励学生多去自我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变。最后,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互相讨论的时间,使学生们在思想的碰撞中提升创新能力。 例如:在编程语言讲解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暂且不细致深入地讲解,而是将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思考、探究。随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上机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的编程操作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此外,对于编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编程的探讨,随后将各组的探讨结论在课堂上进行交流。通过大家的讨论来解决编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不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这些新观点可能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