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范文 |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绚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以往的文化输出中却鲜少突出自我特色,文化最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文化领域我国现阶段的战略是“走出去”,这不但符合我国现今的综合能力,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合作不断加深,彰显本国文化自信就变得尤为重要,在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下,外语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技能,俄国与我们国家相邻,双边合作频繁,更需要俄语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国文化 ? “走出去”战略 ? 俄语翻译人才 ? 培养策略 目前世界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合作与竞争也越来越多,文化软实力成为了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推力,在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占据非常关键的地位。现今发达国家在自身文化、价值观传播和输出方面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并且经过实践的验证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我国近几十年内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文化传播却比较之后,不符合现今所处的国际地位,针对这种情形,俄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就要致力于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以“走出去”战略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在于我国的文化和模式是独有的,俄国作为与我国建立了友好邦交的邻国,相互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因此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对于与俄国人们沟通,以及弘扬我国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现今大学俄语的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俄语技能,拓宽学生文化知识的理解范围,因此俄语翻译人才有责任负担起传播和发扬中国文化的使命,但是现今的俄语课堂中往往过度注重对于俄语知识背景的介绍,而忽略语言学习属于双边交流,导致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使得学生对外国的习俗或者礼仪盲目崇拜,忽略了中国的文化传播,文化“走出去”战略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传播本国文化的同时,培养翻译人才的爱国情操。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随着信息化時代的来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伴随着我国全球经济视野“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全球化的趋势越发强烈,各国都在打造周边国家合作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为了共同的繁荣发展,中国加强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在文化方面也正在以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指导,促进跨越空间的交流合作,促进贸易性教育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各国人民的深入交流,语言作为交流的前提保障,促使翻译人才培养不断优化进步。 文化“走出去”战略其实是以世界信息高度的更新迭代为背景的,中国由于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矗立于世界经济舞台上,新时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促使中国更好地参与进国际事务当中去,但是文化方面中国一直处在与西方文化鲜少交流的环境下,这有一部分历史原因,也有一部分是我国政体的原因,而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中传播的发展要求。 (二)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是多种文化交流的需求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取得了经济方面的重要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伴随着制度的不断优化改革,改革开放促使中国逐渐融入世界文化之林,而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也开始涌入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下,多种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理念开始产生发酵、变化,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在意识形态上产生了互补的效应,外国文化也给予了中国文化新的意义,赋予了文化更加鲜活的生命力,由此产生了文化的吸收和交流合作。 (三)顺应国际文化交融发展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才能完成的浩大工程,由于我国拥有五千年繁荣文化的底蕴,在文化输出方面继续更好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文化的输出能够有效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使得中国文化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同时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融合国际化的文化传播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水准翻译人才,他们是传播文化的主要力量,我国的文化体制现今还不算完善,需要西方文化接纳的时间也会有此演唱,文化“走出去”战略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将西方文化兼容并蓄,扩大中国文化的海外市场范围,优化人才结构的培养,从而促使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之中[1]。 二、“走出去”战略培养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下,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要更加体系化并且具有针对性,俄语翻译主要是进行交流服务,因此在人才培养时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工作,提升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以俄语学习为主要进准,联系各学科课程,顺应时代要求建立符合俄语培养结构的教学体系。除了俄语本身的语言性内容,还要对俄语翻译人才进行多方面的培养,提升人才的综合实力,强化本国文化以及俄罗斯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的学习,从中找出文化联系的切入点,以科学有效的方式探索出跨越学科内容的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出综合性强、具有复合型能力的翻译人才。 俄语翻译人才的应用会跨越各种领域和专业,例如商业中就要涉及相关的商业名词和特殊用法等,因此在文化传播中除了要了解俄罗斯的文化内容,还需要对文化传播面向的行业或者专业领域拓展知识内容,对于文化传播与输出会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从而提升俄语翻译人才的综合实力[2]。 (二)将中国文化注入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内容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就是将中国优秀的文化推向世界文化之林,这个过程中就更加需要在培养俄语翻译人才时要注意融入中国文化,才能让俄语翻译人才在进行对外的翻译时能够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俄语教学教材的编写开始,就要有意识的注入一定的中国文化成分,促使俄语翻译人才在日常学习中融入相应的文化知识,使之在翻译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准确描述中国的内力,促使单纯的语言翻译者蜕变成文化的交流者和传播者。 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传播是需要互帮互助的,不论是教材教育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注重中国文化教育的穿插,促使俄语翻译人才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展示出中国文化特色以及文化发展的历程。尤其是要重视高等教育中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将中国文化注入课程内容,将专业课程和文化内容进行同步推进型的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作为授课时的案例,或者在俄语翻译人才学习时以具体的中国文化故事作为论文背景,提升对其他国家描述中国文化的表达能力,建立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形成学习俄语过程中思想和内容上的相互统一[3]。 (三)语言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翻译语言学习是一个需要不断的练习与实践,才能逐渐提升专业能力的课程,因此在培养俄语翻译人才方面除了学生与教师的努力,需要也必须积极参与到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工作中来,以校园学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达到相互促进,查漏补缺的目的。 翻译工作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助推力,但是由于我国俄语翻译人才的匮乏,加之翻译人才的整体质量不高,在培养专业化的俄语翻译专业人才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除却教学中的教材和一部分辅助资料,学校还应该购买中国的名著和佳作进行翻译性实践,在实际翻译操作中将中国文化与俄语有效的连接起来,不断累积口头以及笔头的翻译经验,有针对性的了解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的关系。除此之外,校方还可以进行交换生交流、出国短期深造、聘请专业的俄罗斯国际教师、加强学校与俄文出版社之间的实践性合作等的方式來进行俄语翻译人才的实践培养[4]。 三、结语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优秀的文化开始逐步走向世界,西方国家开始通过经济的合作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文化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的沟通和交流,使中华民族文化全面振兴,在翻译人才方面的培养加强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文化输出的程度,为经济和文化层面上的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走出去”战略能够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涵养的俄语翻译人才,吸纳与传播并存,从而达到引进文化和输出文化的效应。 参考文献: [1]孔琳.服务浙江文化走出去旅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8,(02):230-231. [2]李罕南.“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 [3]黄江云.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助推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127-129. [4]赵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建筑“走出去”与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8,(10):49-52. (作者简介:仲天阳,硕士研究生,延边大学,研究方向:俄语笔译。)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