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 |
范文 | 高乐乐 【摘 要】国学经典博大精深,经过千年的积淀,醇郁芬芳。在经典中徜徉,有益于学生感受历史、重温经典、提升素 养、培养气质。《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所以,融国学经典融于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践行《新课标》、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94-01 本文以笔者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浅析了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天天与经典同行 每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分享国学经典,将阅读和分享培养成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首先,每天的语文课前3分钟演讲,笔者都会让学生在上一周选择好经典篇目来和大家分享;周内的早读和每节课的预备铃后,学生会在课代表的带领下诵读经典篇目,大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午,利用大课间笔者会给孩子们播放《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播放内容会和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如最近正在讲《项羽之死》,那么课程学习时间内,下午的大课间我们就会播放《百家讲坛·王立群讲史记—项羽》。让学生在课外拓展中进一步体会《史记》中项羽豪气冲天、侠骨柔情的硬汉形象,也体味《史记》纵横捭阖、精湛到位的论人艺术。天天与经典同行,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比以前更流畅、语文素养比之前更显提高、儒雅气质比先前日渐彰显。 二、堂堂与圣贤为友 即结合课文内容或教材特点,每堂课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国学经典融合到对课文的学习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如学习《诗经·氓》时,笔者首先把学生引入上古时期那个天性还不受压抑,人们在大地上游行,自由相亲相爱的时代。那是天真的时代,像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圣人未生,青牛未西行。紧接着,分析《氓》中女子的弃妇形象,就《诗经》中的女子形象展开拓展延伸,选取几首传诵甚广的篇目引起学生对《诗经》浓厚的兴趣和探究。如《桃夭》中那笑靥如花的丽人,《蒹葭》中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涉溱》中那率真直白的美人,《子衿》中那相思牵愁的佳人,与《氓》中被始乱终弃的妇人共同展示。对比之下,何其惨淡!如此,学生对《氓》的主题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诗经》也会有进一步的思考。从女子到战争,从战争到民生,从民生到上古生活,从上古生活到人情世故,《诗经》的内容之广阔、精神之丰富就会不断展现在学生眼前,从一部经典到多部经典,举一反三,丰富联想与想象,拓展了学生的视野空间。 三、随时与经典携手 “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学生除课堂之外,零碎的时间碎片如果能拼接利用,那么对于学生和语文教学都是比较好的。笔者每天都会布置读书笔记、鼓励学生借阅经典、引导学生在经典中漫步感悟。每天小组的读书笔记,笔者都会仔细校阅,周末选择出本周最好的经典感悟,在下一周用固定的时间交流感受,特别是联系自身实际,明确哪些是在平时做得不好的,今后应该怎么做。通过课外拓展让学生积累经典诗文,学生总接受这样的熏陶,国学经典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让国学经典点点滴滴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得到一种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学生养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刚的人格。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开展了古诗文的背诵比赛、知人论世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拿知人论世来说,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的知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他不同人生经历下不同作品的情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以杜甫为例,杜甫因身世经历的遭遇,分为读书漫游期、长安十年、东南漂泊、暂居草堂、漂泊流浪几个时期。分享给同学们之后,学生对杜甫就有了更深的了解,当再读杜甫作品,就可以确定写作時期,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在深入体会作者处境的基础上以意逆志,达到心灵共鸣的境界。 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给国学经典学习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国学经典传承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语文教学多样化的今天,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尝试。当然笔者也在摸索前行,探索的路上还有不少的困惑和迷茫,但经典永远是经典,永远都有着无穷的魅力。教育者担负着传承的责任,为此,笔者将不懈努力,让国学经典不断绽放光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