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高高在上型家长不再“高冷”
范文

    庄赛裕

    【摘 ?要】随着家校联系日益紧密,家校沟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困扰班主任的是面对高高在上型家长,应该如何转变其态度的问题。深入分析发现,这类家长社会地位、文化观念、情绪负担、个性心理、社会心理及班主任自身等因素都会导致家长高高在上的态度。班主任作为交流的主导者应主动增加沟通的时间和频率,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理性思考,提升专业能力等多种方式方法,以转变家长态度,让这类家长不再“高冷”,从而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家校合作的最优化。

    【关键词】班主任;家长;沟通;高高在上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使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对班主任的工作十分重要。然而,现实工作中总有一些让班主任头疼的家长,他们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致使家校沟通不畅,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甚至还会与班主任发生摩擦,导致工作无法开展下去。班主任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高高在上型家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原因,从而找出解决之策,推动和帮助班级的成长和发展。

    一、对高高在上型家长的分析

    分析这类家长的态度与行为,有利于班主任深入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并做到对症下药。

    (一)具有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

    由于家长和班主任的工作性质不同,造成这两个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沟通也会有一定的困难。研究表明,人们在和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沟通时通常容易无所顾忌,较少考虑地位低的人的感受与想法,有时甚至直接予以否定。例如,高高在上型家长中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有的事业有成,在企业中担任高管,或者是有自己的公司;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有一定职务,从事管理工作。在面对自己孩子的班主任时,他们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领导者,总是站在自己认为的高度对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

    (二)具有傲慢自大的个性心理

    这是由于人们不同的心理特征所引发的沟通受阻。能力、性格等不同,也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例如,家长往往更容易相信名班主任、老班主任的观点,而对新班主任持怀疑态度。当家长认为班主任能力欠缺或知名度不高时,心理上存在轻视,表现在行为态度上则是傲慢、强势,不将班主任放在眼里。刚毕业工作的第一年我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自称是地方上的知名人士的孙子到一年级报到,一看到是新教师的我,立马摆起架子说:“你是新教师吧?学校怎么会安排新教师来教我的孙子?我孙子要换到隔壁金老师的班级去。”初出茅庐的我当时一下子蒙了,不知如何应对。

    (三)具有满满的负能量

    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找家长沟通都是“告状”,无非是告诉家长学习上退步了,行为习惯不好了,让家长知晓并对孩子进行教育。于是乎就有了如下结果:暴躁型的家长对孩子“夫妻混合双打”;压抑型的家长对孩子冷言冷语、讽刺挖苦。此时,家长把与班主任的交往视为一种负担,每当和班主任交流时就会产生压力,并且产生不快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就会对班主任反感。这种情绪导致内心深处拒绝沟通,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得高高在上、傲慢无礼,以此发泄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交流中出现了高高在上型家长固然与家长的社会地位、思想观念等因素有关,但班主任作为这场交流对话的主导者,不仅应该积极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要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进行自我剖析:是不是自己缺少沟通技巧或者专业能力不强,也是引发家长高高在上的因素呢?

    二、对班主任的分析

    (一)沟通方式有待商榷

    仍然有很多班主任平时与家长几乎是“零交流”,只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想起和家长沟通,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告状”,当家长总是接收到自己孩子“又犯错误”的信号,生成反感情绪也是必然的。还有班主任习惯了职业语气,把对学生的指导、教训式的谈话方式用在了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上,有的班主任甚至喜欢“怼家长”,对家长一顿“狂轰乱炸”。这种不合适的交流语气、交流方式都会造成家长极度反感。正所谓“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反思自己在沟通时对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掌握得怎样,运用得怎样?在和家长沟通之前有没有做好沟通计划?是否观察过家长在听到自己的观点时的反应?在与家长交流时有没有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反映孩子的情况时是只有批评,还是先表扬后批评、先批评后希望?运用怎样的策略更合适?

    (二)不当行为有待改善

    一方面,班主任特别是初任班主任面对家长时表现出胆怯、附和等不自信行为,会导致家长的轻视、无礼。另一方面,班主任面对成绩压力、学生安全压力、角色冲突、学生行为问题、工作超负荷等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就会不自觉流露出烦躁、不耐烦情绪,家长感受到教师的不良情绪后也容易激动。特别是因学生犯错,班主任面对家长时不自觉地将犯错误的学生家长当成发泄口,言语上表现出对家长的无礼或对犯错孩子的厌烦,也会使家长产生敌对心理,表现出对班主任的傲慢无礼。此外,家长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公平、不公正、忽视学生权益或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等不当行为也会激起家长的强烈反应,进而对班主任表现出强势行为。

    (三)偏见、归因有待纠正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人际知觉偏见, 很有纠正的必要, 因为只有在健康的、无偏见的班级人际环境中, 学生才能过正常的生活, 同学与同学之间才能和睦相处。班主任在多重压力交织的情况下不一定总是理性的,也会错误地解读家长传递来的信息,从而产生偏见。比如,有的家长本身就是大嗓门,班主任如果对这个家长不了解,在交流时可能就会觉得家长语气不善,是在呵斥自己。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取得一些成功时,常常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在教育教學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之后,则把这些问题归因于外在因素。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分析问题要全面,不能只看到家长身上的问题,却不反省自身。

    三、班主任应对高高在上型家长的策略

    班主任首先要提高认识:和这类家长对着干或不作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树立起“家长都是可以说服的”的信念。面对高高在上型家长时,班主任得提前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避其锋芒,运用多种沟通方式将沟通继续下去,并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效果。

    (一)主动增加沟通的时间和频率,让家长信任班主任

    莱文格和斯诺克认为,随着交际时间的增加,相互作用的水平逐渐增强,人与人之间慢慢地会达成共识。班主任在与高高在上型家长沟通时,一定要耐住性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要想着通过一次谈话立马能转变家长态度。沟通应由浅入深,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交往活动全面展开,只有持续交流,才能构建出良好的关系。有些家长之所以有高高在上的态度,是因为班主任平时不沟通,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才联系自己。将心比心,当家长对班主任产生很贴心、负责任的观感时,班主任再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教育问题,家长更易接受。有些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家长忙于生计,接送孩子的时候也没时间跟班主任交流、沟通,甚至还有的班主任做了两年,家长都不知道班主任姓什么,这种情况下,家长怎会信任班主任呢?只有增加与家长接触的频率,让家长、班主任之间进一步多沟通、多了解,家长才会信任班主任,从而形成良好的家校关系。

    (二)灵活运用各种方式,确保“无缝沟通”

    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方式。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班主任既可以灵活运用QQ、微信、“小黑板”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沟通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也可以利用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当然,沟通时,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仪态和用语,遵循“肯定(表扬)—说问题—肯定(表扬 + 希望)”的规律,提高说服效果。指出孩子问题时要注意措辞,给家长留面子,并且只分析现象,不要旧事重提,也不要下定论式地评价学生。针对家长社会地位、文化价值或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班主任应求同存异,找出最佳契合点。例如:向因本身从事教育行业而能力强却傲慢的家长请教如何组织教育活动,与其一起制订活动方案,并虚心求教;还可以邀请其他高高在上型家长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与孩子互动,与班主任互动,在持续的交往中影响、渗透,相互学习,慢慢转变。如果遇到个别顽固家长,实在冥顽不化,无法沟通, 可以避开本人。以前我班级里就有这么个家长:他是孩子的父亲,经历过很多糟心事,总是充满了各种负能量,怨天尤人,多次溝通无果后,我选择了跟孩子的妈妈、爷爷奶奶沟通。有时候,孩子本身也能成为我们良好的助力,尤其是高年级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全面,通过孩子来劝说家长,其效果可能要比班主任直接与之沟通好得多。

    (三)理性思考,提升专业能力

    班主任可以对现象进行理智分析,纠正自身偏见,但不要用理性的争辩强迫他人改变态度。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状态对待家长,引起他们的积极情绪。面对不信任教师能力的家长时,班主任必须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在与此类家长沟通时,班主任的言谈如果有理有据,只是就事论事,会增加此类家长对班主任的信赖程度,从而影响其态度的改变。班主任既要提高自己令人信服的程度,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渐使自己成为一定范围内的权威。事实证明,专长和权威对人的态度的转变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的权威越高,越是某方面的专家,高高在上型家长改变的程度就会越大。

    综上所述,班主任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沟通中也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避免和家长针锋相对,以良好的修养对待他们。而且还要通观与家长交往的全局,及时调整方法,有意识地调节和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彼此尊重,相互帮助,团结融合,与家长携起手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形成最强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蒯义峰,马和民. 班主任工作特征的维度建构及量表开发[J].全球教育展望,2017(04).

    [2]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