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中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 |
范文 | 【摘 要】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下,对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将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教育的层面。从现阶段我国高中生礼仪教育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一部分学校的礼仪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高中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中生;礼仪教育;途径 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是重要的行为规范以及准则,同时也是社会道德规范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会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教养。对于礼仪教育来说,其主要是指根据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礼仪规范来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目前,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进一步加强文明礼仪的教育以及日常应用已经成为了提升中学生文明素养的关键,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部分中学生对自身以及周围同学的礼仪水平满意度较低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来自不同地区的4所中学中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70.2%的学生认为自身礼仪水平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有82.6%的学生认为周围的同学礼仪水平较低。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周围人的礼仪水平满意程度都很低。 (二)中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整体偏低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有30%以上的中学生见到教师从来不打招呼;有20%以上的学生从不说“你好”、“对不起”之类的常用礼貌用语;有40%以上的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经常会故意或者不自觉的说脏话。通过数据统计的情况可以看出,一部分中学生已经养成了不由自主的说脏话的习惯,这与教育方向偏重以及家庭教育缺失有直接关系,使得很多中学生的礼仪修养存在一些盲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盲点的存在使得部分中学生的文明礼仪程度较低,在很多中学生的身上很难见到标准的文明举止以及优雅朴素的装扮、迷人的风度。 (三)教师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影响程度偏弱 经过调查可以得知,有很大一部分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从来没有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文明礼仪教育,总是忙于自己的教学或者科研事业。同时,还有一部分教师的自身礼仪素质也并不高,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应用礼貌用语,并且很多教师往往不修边幅,没有实现为人师表,没有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文明礼仪影响。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使得中学礼仪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学校的教学与环境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接触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如果教师在文明礼仪方面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势必会导致学生礼仪素质薄弱的情况出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中学生礼仪教育路径探析 (一)对指导期进行严格规范 对于中学生礼仪规范教育来说,其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及教师都应该充分意识到礼仪规范教育的重要性,要保证中学生可以“明礼”以及“达礼”。首先,明礼主要是指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约束自己、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利益,更加要考虑到自己的做法是否会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学生形成宽容、厚德的内在品质;其次,达礼主要是指在明礼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具体的礼仪规范,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实现对这些礼仪规范的合理运用,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的将对别人的尊重以及友好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拥有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使得学生的文明礼仪更加规范,这样也使得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得到培养以及提升。教师在对指导期进行严格规范的时候,应该注意对《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明确,以此来确定出初中生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对学生的文明习惯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意义有清晰具体的理解。应该将培养学生文明说话、文明办事以及文明做人作为促进学生之间友好交往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自身言行舉止的有效约束,并且使得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不断完善以及提升。在对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时候,应该对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明确,即让学生有较为渊博的文明礼仪知识储备,让学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提升学生合作、参与以及交往的能力,使得学生知道如何与人为善。同时,也应该注意培养起学生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可以形成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责任观。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过程进行规范化的指导。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礼仪教育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中学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一年级的学生应该统一学习《中学生守则》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对学生尊师重道的人文理念进行培养,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遇到教师都应该主动打招呼,并且注意应用礼貌用语。在上课预备铃响起之后,学生都应该尽快回到教室坐好,安静的等待教师来上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学生应该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能交头接耳、说闲话,更不能随便打断教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应该先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起立。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二)注重对教育方式的多样期进行体现 对于中学生来说,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通过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的方式来使学生反复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德育经验,从而使得学生的外在行为与内在行为达成统一,这样也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品质。首先,学校方面应该专门开设礼仪课程,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礼仪教育,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设定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并且要将自身较为客观的情感状态加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渗透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优良品行得到有效塑造,这样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效果,并且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以及德育素养;其次,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教师,势必都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学习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以身作则,对中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好奇心较重,并且有较强的模仿意识,尤其是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如果教师自身文明礼仪素质较差,势必会对周围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榜样的作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内部组织“文明之星”评选活动,并且对评为“文明之星”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这样也有效起到了鼓励学生形成良好文明礼仪素质的作用,通过这种榜样的力量来带动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可以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有效激发,从而使得其自身文明礼仪素质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谢谢”、“你好”等礼貌用语进行应用,当学生养成长期应用文明用语的习惯之后,便可以与同学以及教师之间进行更加和谐友好的交流,这也使得学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礼仪活动,并且要保证活动的集体参与性,集体活动可以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使得礼仪教育得到有效加强。例如,在学校举行艺术节、校园运动会以及班级文艺晚会的时候,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可以使活动的氛围更加理想,同时也使得活动的整体风貌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同时,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可以在观摩以及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相关知识,这样也使得教师的礼仪渗透教育效果更加理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应该注重对学生个人礼仪素质进行培养,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提升中小学生礼仪修养的关键。教师应该清晰意识到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使一个人的思想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中学校园应该专门开始文明礼仪课程,通过这种方式来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班级以及每一個学生中间,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从而使得学生综合礼仪素质得到提升。只有保证礼仪的培养以及教育具有持续性,才能使得中学生不会出现礼仪示范的情况,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中小学生的组织教育活动展开,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德育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军.浅谈如何利用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6):207 [2]张正莲.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思想素质[J].科学咨询,2013,1(3):6-8 [3]吴永生.建设德育兼职教师专业队伍,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对初高中起始年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5,28(63):12-12,5 [4]魏晓娜.礼仪教育对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素质的作用及途径[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8,11(1):117-117 [5]杨正本.试析高中礼仪教育的作用[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24(7):41 [6]曾佑惠.为生命书写“文明”底色:礼仪教育的区域一体化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8,27(9):50-51 [7]刘彦均.礼仪教育在职业高中开展的意义及未来发展前景[J].现代职业教育,2019,28(5):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