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 |
范文 | 彭秋龙 摘 要:工匠精神愈来愈受重视。文章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概况,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了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育策略,以期为促进出版专业教学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 近年来,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工匠精神”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国家在大力宣传和弘扬工匠精神,媒体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工匠精神的纪录片,如《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工匠精神》《非凡匠心》等。而培育工匠精神,出版专业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出版专业因其特殊的学科属性,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 (一)现代学徒制概况 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方针。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165家)。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203家)。2018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拟遴选新增现代学徒制试点140个左右。 现代学徒制是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的学生培育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二是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强调知行合一;三是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四是教师是“双师型”,即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尽管目前现代学徒制试点范围还未扩及出版专业,但随着现代学徒制的逐渐普及,且出版专业符合“要求从业人员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的特性,因此,出版专业有必要且适合实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从业人员,尤其是工匠对自身创作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匠人追求完美和极致的造物品质。其基本内涵是诚实守信、坚守专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尊师重道的师道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是时代赋予“工匠精神”的新内涵。 对于编辑出版行业而言,工匠精神是对出版物内容追求少差错甚至零差错,对出版物形态追求协调、统一、完美、卓著,全心全意为读者和大众服务,树立诚信意识、实践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出版理念。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既要从出版专业的实际出发,又要结合“工匠精神”的新内涵。 (三)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与出版专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两者都强调尊师重道的师道精神、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教学方式上都主要是通过师徒方式传授。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提供体制基础,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素养之一。一方面,推广现代学徒制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培育高技能、高素质学生,实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从而凸显现代学徒制的价值。现代学徒制和工匠精神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 工匠精神与出版专业教育:工匠精神是出版专业教育的必备要素,它在塑造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品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出版专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领域。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 出版专业教育與现代学徒制:一方面,出版专业教育不仅可以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领域,为现代学徒制发展积累经验,还可以为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与出版专业教育的具体关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关系。因此,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在现代学徒制中践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出版专业教育的始终。 二、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人才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厚植工匠文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很多文化巨匠。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这些文化巨匠的工匠精神有着莫大关系。工匠精神一直贯穿于古今文化巨匠的编辑出版和创作活动中。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编辑活动的重要特征是编创合一,即创作者与编辑者是同一个人,因此,工匠精神不仅表现在编辑出版活动中,同时也表现在创作活动中。 孔子编订“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反复翻读《易》,韦编三绝。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编辑思想,对后世的编辑出版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司马迁历经万难写下《史记》,他在《史记·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可见,工匠精神是鼓励司马迁完成创作的重要因素。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活动前后持续20年,最终编订了《别录》和《七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近代,张元济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作为商务印书馆的出版宗旨,出版了各类教科书、辞书、工具书等。张元济主持出版的《百衲本二十四史》,更是其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邹韬奋以使刊物没有一个错字为目标,即使在现实中做不到,但也要以此为目标。叶圣陶是“开明风”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编辑应“对书刊中的每一个词句,每幅画片,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采取极端负责的态度”。此外,古今还有很多编辑出版家,不一而足。这些文人巨匠潜心编写、崇尚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传承优秀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代树立了典范。 (二)为出版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的有效途径 工匠精神有利于培育出版专业人才,这是其内涵所决定的。出版行业需要的是诚恳踏实、严谨细致、兢兢业业的能够快速上手的“工匠型”专业人才。传统出版专业理论型学生重学习,轻实践,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局面,也难以领会出版专业工匠精神的精髓。而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学生通过校企联合培训,学生既能在学校课堂上获取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将课堂知识在实践中加以消化和吸收,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才能够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逐步承担选题策划、审稿、编辑加工等工作。 出版专业学生要想在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只有努力践行工匠精神,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在出版行业中有所作为。 (三)提升学生能力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行业要求越来越高。出版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字能力,还要不断提升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必须认识到,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具备较强的“工匠精神”。学生通过践行工匠精神,能有效掌握出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浮躁之风,出版行业也受到了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每年都有不少编校质量不合格的书刊;二是教材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为严重;三是存在跟风炒作出版现象;等等。社会的浮躁风气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亟须在学生当中弘扬工匠精神。出版专业学生不仅要领会“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还要在学习和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学生只有具备了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胜任编辑出版工作。工匠精神不仅是学生从事出版工作与专业研究的必备条件,也是其创造价值的重要保障。 (四)出版专业性质的内在需求 出版从业人员尤其是编校人员,经常要与文字打交道,若没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稿件中的差错则会与读者“见面”。叶圣陶提出,“出版事业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教育工具”“出版事业的教育效果怎样……总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看得清出版物对读者的见识和思想究竟有益还是有害。所以出版事业首先要抓紧撰著编辑这一环,不惮斟酌再三,不厌屡易其稿,务求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叶圣陶认识到,出版事业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特性,所以在撰著编辑时应做到尽可能的完善。这体现的就是工匠精神。 出版专业的特性,要求出版从业者必须践行工匠精神。出版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出版业的生力军,更需要培育工匠精神。这不仅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学生应该对自身提出要求,并树立目标和制订计划,自觉践行工匠精神。 三、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学生培育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校企文化中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工匠精神应是校企文化中的应有之义。出版专业学生应在校企文化氛围中,塑造自身思想体系,建立自身行为标准。学校和企业一方面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学生与学徒),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加强培育力度和扩大培育范围。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工匠精神”主题讲座、“工匠精神”编校大赛、观看有关工匠精神的纪录片等形式,营造工匠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并颁发相关证书。企业可以通过对学徒进行培训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并逐步融入企业文化中。在校企文化的塑造下,学生自觉在角色转换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努力达到企业的用工标准,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训中 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受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影响很大。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训中,需要发挥教师和企业师傅的重要作用。教师和企业师傅可以在言行中渗透工匠精神,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自觉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工匠精神。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培育难度,而且学生也乐于接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在编辑实务、校对实务和编辑出版史等课程中,通过案例故事和实务训练等,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认同感和责任意识;还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搜寻有关工匠精神的书籍,然后以课堂荐书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其展开互动讨论,形成头脑风暴,等等。相对课堂教学,企业实训更具针对性。在企业实训中,企业师傅要根据每个学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企业师傅除了让学徒在企业文化中感受工匠精神外,还可以通过介绍行业先进人物或身体力行来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更为直接的感受。 (三)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体系建设中 建立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教学体系,需要加强由校内专业课导师和实务界导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建设。要健全“双导师”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制度。学校一方面要弘扬教师的工匠精神,重视教师的理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将学生的实习效果按一定比例纳入教师的教学考核中。教师的考核成绩,可作为教师专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企业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师傅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让企业师傅接受专门的教育学培训,使其更好地传授学徒专业技能。为此,企业要选拔高能力、严谨细致、细心、耐心和有责任心的员工担任师傅,具体明确其责任,并给予其一定的津贴或其他奖励。 (四)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中 一方面,教师通过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优化,选取能发挥特殊作用、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的内容进行课程开发。校企要合力打造“工匠型”教学团队,在充分考虑出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后,为学生定做适宜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各任课教师要言传身教,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不仅要合理设置课程,让学生系统掌握出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出版专业课程教学应引入出版行业现有的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使学生领悟做好专业工作,必须践行工匠精神。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出版的工序、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提高出版物质量。 四、结语 出版专业教育与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的有机结合,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将大有帮助。而这些工作的推进,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现代学徒制下出版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2017-10-27)[2018-06-09].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叶圣陶.叶圣陶出版文集[M].北京:中國书籍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系立信会计出版社有限公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