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北大严宣申教授对实验研究的建议
范文

    编者按:北大严宣申教授给我刊主编马宏佳教授来信,谈了他对实验研究的建议和撰写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时要关注的一些问题,现将严先生的来信和建议刊登出来,希望给青年化学教师以启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0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1

    建议:希望在撰写和实验有关论文时关注几个问题:

    一、总的说来,我们的探究工作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查阅相关文献

    (傅鹰)“新的研究是建筑在旧的基础上的。各种刊报是若干年化学家智慧、精力的结晶,若不充分利用,不但要走无数的弯路,更可能是根本走不通。”

    我的一个教训是:曾想制备一份白色Fe(OH)2样品,两个用玻管相连的大试管,左侧是Fe(过量)和H2SO4,反应释出的H2经导管进入右侧盛NaOH溶液的试管,驱赶原先溶于溶液中的空气(O2)经约10min后,迅速夹紧右侧排气管,并将左侧FeSO4溶液倒入右侧NaOH溶液得近白色的Fe(OH)2沉淀。约十余分钟后,沉淀开始显色,随后沉淀颜色逐渐变深。

    制备可以保存的白色Fe(OH)2样品失败了,分析原因(就操作而言):Fe过量,FeSO4液中不可能有显著量的Fe3+;H2从左侧管逸出的同时驱赶原H2SO4溶液中的空气;(根据经验)持续通H2约10min可“排尽”NaOH溶液中的空气;混合FeSO4和NaOH溶液前夹紧橡胶导气管操作无误。

    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回头求助于文献,早期文献报道:室温,Fe(OH)2能发生下列反应:3Fe(OH)2[=]Fe3O4+H2+2H2O。

    如若我早就在文献中知道这个反应,(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绝不会产生制备白色Fe(OH)2样品的想法,除非对这个反应有有根据的质疑。

    (戴安邦)“科学知识之繁多难以数计,个人亲自经历而得的直接知识极为有限,大部分为阅读而得的间接知识……现在只要具有查阅书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即可说天下知识皆为我所用。”

    备课,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实验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指导材料是否还应参考大学教材、文献、甚至专著。

    二、运用相关理论作实验设计,可能提升实验效果、参考价值、普适性

    探讨温度对盐溶液水解反应的影响,选择同浓度(0.10mol/L)CH3COONa、Na2CO3、Na3PO4溶液,分别加热(加热范围相同,如20℃~60℃),溶液的pH都略有增大,表明强碱弱酸盐溶液的水解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究其原因,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讨论:

    三、解释实验结果要有证据

    所以和M反应速率并不快。

    通过反应生成NO2,能少量NO2,加入消耗NO2的三个实验可确证浓HNO3第一步被还原为HNO2,请关注这只是浓HNO3(和M)参与反应的一个机理,而不是所有的机理。

    通过实验,由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书写反应式并不困难,然而对确定始态、终态的反应的机理的探讨尚需其他实验证据。

    编者按:北大严宣申教授给我刊主编马宏佳教授来信,谈了他对实验研究的建议和撰写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时要关注的一些问题,现将严先生的来信和建议刊登出来,希望给青年化学教师以启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0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1

    建议:希望在撰写和实验有关论文时关注几个问题:

    一、总的说来,我们的探究工作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查阅相关文献

    (傅鹰)“新的研究是建筑在旧的基础上的。各种刊报是若干年化学家智慧、精力的结晶,若不充分利用,不但要走无数的弯路,更可能是根本走不通。”

    我的一个教训是:曾想制备一份白色Fe(OH)2样品,两个用玻管相连的大试管,左侧是Fe(过量)和H2SO4,反应释出的H2经导管进入右侧盛NaOH溶液的试管,驱赶原先溶于溶液中的空气(O2)经约10min后,迅速夹紧右侧排气管,并将左侧FeSO4溶液倒入右侧NaOH溶液得近白色的Fe(OH)2沉淀。约十余分钟后,沉淀开始显色,随后沉淀颜色逐渐变深。

    制备可以保存的白色Fe(OH)2样品失败了,分析原因(就操作而言):Fe过量,FeSO4液中不可能有显著量的Fe3+;H2从左侧管逸出的同时驱赶原H2SO4溶液中的空气;(根据经验)持续通H2约10min可“排尽”NaOH溶液中的空气;混合FeSO4和NaOH溶液前夹紧橡胶导气管操作无误。

    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回头求助于文献,早期文献报道:室温,Fe(OH)2能发生下列反应:3Fe(OH)2[=]Fe3O4+H2+2H2O。

    如若我早就在文献中知道这个反应,(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绝不会产生制备白色Fe(OH)2样品的想法,除非对这个反应有有根据的质疑。

    (戴安邦)“科学知识之繁多难以数计,个人亲自经历而得的直接知识极为有限,大部分为阅读而得的间接知识……现在只要具有查阅书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即可说天下知识皆为我所用。”

    备课,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实验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指导材料是否还应参考大学教材、文献、甚至专著。

    二、运用相关理论作实验设计,可能提升实验效果、参考价值、普适性

    探讨温度对盐溶液水解反应的影响,选择同浓度(0.10mol/L)CH3COONa、Na2CO3、Na3PO4溶液,分别加热(加热范围相同,如20℃~60℃),溶液的pH都略有增大,表明强碱弱酸盐溶液的水解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究其原因,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讨论:

    三、解释实验结果要有证据

    所以和M反应速率并不快。

    通过反应生成NO2,能少量NO2,加入消耗NO2的三个实验可确证浓HNO3第一步被还原为HNO2,请关注这只是浓HNO3(和M)参与反应的一个机理,而不是所有的机理。

    通过实验,由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书写反应式并不困难,然而对确定始态、终态的反应的机理的探讨尚需其他实验证据。

    编者按:北大严宣申教授给我刊主编马宏佳教授来信,谈了他对实验研究的建议和撰写与实验有关的论文时要关注的一些问题,现将严先生的来信和建议刊登出来,希望给青年化学教师以启发。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7-000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7.001

    建议:希望在撰写和实验有关论文时关注几个问题:

    一、总的说来,我们的探究工作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查阅相关文献

    (傅鹰)“新的研究是建筑在旧的基础上的。各种刊报是若干年化学家智慧、精力的结晶,若不充分利用,不但要走无数的弯路,更可能是根本走不通。”

    我的一个教训是:曾想制备一份白色Fe(OH)2样品,两个用玻管相连的大试管,左侧是Fe(过量)和H2SO4,反应释出的H2经导管进入右侧盛NaOH溶液的试管,驱赶原先溶于溶液中的空气(O2)经约10min后,迅速夹紧右侧排气管,并将左侧FeSO4溶液倒入右侧NaOH溶液得近白色的Fe(OH)2沉淀。约十余分钟后,沉淀开始显色,随后沉淀颜色逐渐变深。

    制备可以保存的白色Fe(OH)2样品失败了,分析原因(就操作而言):Fe过量,FeSO4液中不可能有显著量的Fe3+;H2从左侧管逸出的同时驱赶原H2SO4溶液中的空气;(根据经验)持续通H2约10min可“排尽”NaOH溶液中的空气;混合FeSO4和NaOH溶液前夹紧橡胶导气管操作无误。

    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回头求助于文献,早期文献报道:室温,Fe(OH)2能发生下列反应:3Fe(OH)2[=]Fe3O4+H2+2H2O。

    如若我早就在文献中知道这个反应,(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绝不会产生制备白色Fe(OH)2样品的想法,除非对这个反应有有根据的质疑。

    (戴安邦)“科学知识之繁多难以数计,个人亲自经历而得的直接知识极为有限,大部分为阅读而得的间接知识……现在只要具有查阅书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即可说天下知识皆为我所用。”

    备课,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实验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教学指导材料是否还应参考大学教材、文献、甚至专著。

    二、运用相关理论作实验设计,可能提升实验效果、参考价值、普适性

    探讨温度对盐溶液水解反应的影响,选择同浓度(0.10mol/L)CH3COONa、Na2CO3、Na3PO4溶液,分别加热(加热范围相同,如20℃~60℃),溶液的pH都略有增大,表明强碱弱酸盐溶液的水解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究其原因,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讨论:

    三、解释实验结果要有证据

    所以和M反应速率并不快。

    通过反应生成NO2,能少量NO2,加入消耗NO2的三个实验可确证浓HNO3第一步被还原为HNO2,请关注这只是浓HNO3(和M)参与反应的一个机理,而不是所有的机理。

    通过实验,由反应的始态和终态书写反应式并不困难,然而对确定始态、终态的反应的机理的探讨尚需其他实验证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