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美体育新闻报道差异比较 |
范文 | 赵彦红 摘要:由于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体育新闻传播方面存在着新闻观念、新闻技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因素也会影响体育传播的效果。本文以“里约奥运中国女排”事件为例,选取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美联社、NBC等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从新闻观念、体育体制、体育文化观、文化背景和新闻文体分类这五个方面来看中美体育赛事报道的差异,以为我国体育赛事报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新闻 中美比较 报道 在里约当地时间2016年8月20日结束的奥运女排决战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战胜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这场女排决战也吸引了全球主流媒体的目光,不仅对比赛进程进行了随时跟进,而且在赛后还纷纷进行跟进报道。各国的体育赛事新闻报道争奇斗艳,尽可能地在体育赛事上绽放最吸引眼球的光彩。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美在报道体育赛事上的差异,从中客观地认识自己,把握并发展自己,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促进我们的反思,才能更好地加速提高体育报道能力。 从中美新闻报道观念的历史演进看体育新闻的差异 美国:隐晦不明的政治性和倾向性——注重客观性,多用直接引语。尽管美国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因而美国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得隐晦不明罢了。具体表现在体育报道中的技巧,一是注重新闻的客观性,不卖弄专业知识,消息中不加评论;二是强调直接引语的使用。 中国女排夺冠的新闻,NBC网站的标题为“China volleyball wins gold, rewrites history”。整场比赛激烈,双方比分紧追,每一个小节赛事都很胶着,最后中国以3:1大比分拿下比赛,此比赛报道的谓语动词可用“trashed”“ trounce”等感情更加强烈,更加吸引眼球的单词,但消息标题仅用“win gold”,平淡直叙,赛事信息通过客观性的单词传输出来。 中国:国家——强调国家意义和社会意义。中国传媒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政治立场与报道倾向。新闻政策导向作用对体育报道的影响就是对体育目的、体育目标的确认。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乒乓外交到女排夺冠,至今摘金夺银、扬我国威,都强调体育的国家意义,反映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赛事、运动员不是主角只是线索,运动员拼搏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目标才是报道的目的。体育新闻的主观性显而易见。《环球时报》“女排逆转夺金点燃中国激情 精神力量再度振奋国人”,(中国网)“中国女排斩获奥运冠军 外媒点赞“女排精神”、(中新网)“12年后再夺金!中国女排大逆转3:1复仇塞尔维亚”。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报道中提到“中国女排的夺冠,‘女排精神的彰显,又一次点燃了中国人的激情。有梦想就要去追,要追就要追得投入、追得彻底,追出个决不放弃,追出个青春无悔。这种激情、这种精神,正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这些体育报道都具有鲜明的主观倾向性,强调女排夺冠对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女排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 从中美体育体制看对体育报道题材的差异 美国:全民体育——关注点在于体育赛事,体育勇敢精神。西方国家的体育体制通常以全民体育为主要特征,体育的价值优先体现在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从体育活动中获得参与乐趣。体育体制的不同造成了差异,因此,西方媒体更关注体育赛事的过程。美国民众也不把体育当作纯粹的体育运动来认识,新闻点也就不是单纯以胜负为重点,而是侧重于体育勇敢精神的培养。因而对于体育赛事的报道,美国的媒体会花费更多的版面和页面来报道一场可以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比赛,不在乎结果的输赢,不在乎人物的大小。比如:美联社对于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以“China takes gold womens volleyball”为题进行报道,并配上了中国女排获胜后激情庆祝的照片,突出女排的勇敢团队精神。 中国:举国体育——关注点在比赛成绩,对社会产生意义的人和事。我国的体育体制以举国体育为主要特征,举国体育的弊端在于体育的价值超越了竞技的范畴而被赋予了太多的政治使命,冠军的价值往往与国家或民族相连。因此,比赛成绩成为中国体育新闻的关注重点。 对于女排夺冠,中国的媒体关注点基本上都是“夺冠”和“郎平、朱婷”。各大媒体都用大篇幅来渲染“夺冠”喜悦气氛,塑造郎平和朱婷的高大形象。比如《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引题)超越金牌 不忘初心(主题)”为题,并配上中国队球员朱婷在比赛中进攻的大幅照片,以此来强化朱婷个人的高大形象。 从中美对体育的不同认识看新闻主题的差异 美国:注重个体意识,鼓励竞争,外向型的体育文化观。在以古希腊为源头的欧洲文化体系中,学校体育一直受到重视。因为他们认为体育是培养高尚公民最有效、最有趣、最实用的方式。斯巴达体育、雅典体育、骑士体育及文艺复兴以来具有规范化的体操、游戏、球类和户外运动等都重视在体育的教育中灌输勇敢、尚力、自由、个性的特征。现在这种观点仍为大多数国家的教育部门所接受。至今,美国体育文化依然注重个体意识的培养,赞扬并鼓励竞争性,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个人获胜为荣,追求自我个性的发展,与中国体育文化相比是外向型的文化。 体育报道中也反映出这样的文化观。对运动员的描写,突出运动员的个人努力与奋斗精神。如美联社以“中国斩获女排金牌 教练郎平创造历史”为题的报道以及NBC网站“中國女排获得金牌 改写历史”的报道就体现了这一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报道还特别关注中国女排队员朱婷的上佳表现,“朱婷的一记扣球打中了塞尔维亚队员奥格亚诺维奇的脸,令后者倒在地上。朱婷在全场比赛中夺得25分,而塞尔维亚的主攻手博斯科维奇拿到23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文章以郎平的执教战绩或者朱婷的个人表现入手,落脚点是个人的不断努力和把握机遇,令人读后不难感到这场比赛的胜利是以郎平或朱婷个人努力和经验为基础的。 中国:淡化冲突,看重“武德”,内向型的体育文化观。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冠,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女排姑娘们的顽强拼搏精神,掀起的是点赞“女排精神”的全国风暴,这与新闻媒体的报道紧密相关。《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时隔12年女排再夺冠 人民日报:过程本身就很中国》一文,在报道女排夺冠的消息之后写到“竞技体育没有永远的王者,倾我所能去赢得胜利却是竞技体育的意义。女排的精神,其实不仅仅在于金牌,而在于她们勇于为一个伟大的目标不懈努力、不屈奋斗,证明自己,永不放弃。这种精神,超越排球,超越竞技,与人类为克服前行路上障碍而进行的每一次创造相通,同人类追求更幸福美好生活的每一次努力与共”。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竞技是战胜对手的一种手段,国人更看重的是“武德”,因而受众对体育竞技、体育明星的欣赏眼光与西方不同。再加之中国“举国体制”的体育机制,一个体育冠军背后是国家及万千民众的支持与帮助。这样,在中国就不会出现西方那样纯以运动员个人努力而获胜的报道。中国女排的教练员有很多,郎平成为璀璨明星中耀眼的一颗与其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有很大的关系。场上顽强指挥,场下关心爱护队友,将为国征战视为最大荣誉等等,这些中国受众看重的品质必定会影响体育报道的内容。 从中美体育文化差异看两国体育新闻表现方式的差异 美国:个人奋斗精神促使体育新闻表现形式追求创新。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思维方式造成写作方式的不同。西方的个人奋斗精神也促使其体育新闻的表现形式追求创新,在写作方法上求异,各显其能,多有创新的好稿。“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已自成一体。一般来说,一篇报道由四个部分组成:开头——一个小故事或具体的人物描写;过渡——由小故事过度到新闻的主体事实;展开——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结尾——重引开头的小故事或人物更进一步地阐明主旨。如同古中国的诗歌创作,启、承、转、合,逐渐推进、逐层深入。强调在具体的事实叙述中形象化地报道,以典型形象吸引人。 中国:宗族制度、群体主义观念促使体育新闻表现形式求同。中国以“新华体”为代表。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对“新华体”作如下归纳:内容上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重要的最新新闻;事实上是大家信得过的,真实、准确、可靠;政治观点上是正确的,是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非常鲜明;文字上精炼生动;时效上是及时的、最快的,不落在报纸广播后面。由此可看出“新华体”的原则:新闻的真实性、内容的正确性、语言的生动性、报道的时效性。“新华体”的结构一般是:导语——主体——结尾的“三段式”结构,显得严谨;主题鲜明,注重报道的“说教”功能;文笔庄重,显出其“权威”本色。 从中美新闻文体的不同分类看体育新闻报道的模式差异 美国:文体以内容为分类依据,无形式约束,体育报道模式灵活。美国的新闻写作主要分为消息和特写。消息与中国的概念一样,是对新近发生的体育事件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体育新闻报道非常灵活,可根据内容随时采用不同的报道模式。尤其是消息的断裂式结构,可随时替换不同的背景知识和现场描写。写作形式的灵活性易于满足美国记者对创新的追求,用不同的眼光和采取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琢磨体育新闻报道,这样创新性的文章就易于出现,也易于通过无写作形式约束的编辑的审阅。 在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新闻报道上,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形式五彩缤纷,各具特色角度各异,相互映衬,避免了受众的接受疲劳。美国NBC网站采用特写的模式,以郎平为重点,报道女排夺冠,为受众了解女排夺冠提供背景知识。《福布斯体育》对女排夺冠进行实时报道,重点介绍赛事内容。美联社也第一时间以“中国斩获女排金牌 教练郎平创造历史”为题进行了报道。美联社在文中详细回顾了中国女排在里约的“曲折”夺冠之路,并对中国姑娘在逆境中的拼搏精神进行了称赞,认为中国女排在此役中展示出了2015年在日本夺取世界杯时的“激情”和“战斗精神”。这些灵活多样的报道模式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五彩纷呈的视觉飨宴。 中国:文体分类较细,促使模式僵硬,灵活性缺失。中国的新闻写作分法较细。一般教科书分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消息又分简讯、动态新闻、综合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社会新闻等,通讯又分为事件、人物、概貌、工作、特写、专访等,不一而足。体育新闻写作的方式亦如此。在写作上从题材的详略、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写作的手法等各有自已的特点与一方面简单易行,掌握了规范化的形式就掌握了技巧与方法,上手很快。但另一方面,易于形成僵硬的模式,制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不利于标新立异,灵活性缺失。 从中国的主流媒体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上可以看出,报道主要就是对比赛结果和比赛意义的报道,配图也基本一致,毫无创新之处,给受众千篇一律的体验。 对提升体育新闻报道的思考 首先,强化新闻报道的队伍建设。一方面,建立和健全新闻从业人员行业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职业准入门槛,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和引导新闻从业人员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加强新闻从业人员行业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的实施,对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团队树立典型,大力宣传,加大对不良新闻报道行为的惩治力度。 其次,加大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应坚持体育新闻报道尊重事实的基本原则,摒弃新闻报道中的个人偏见,坚持以事实为基础挖掘新闻价值;另一方面,在客观报道体育赛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体育事件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深入挖掘体育事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和体育精神,弱化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政治因素,通过人文情怀和体育精神的报道丰富和提升体育新闻的价值。 第三,丰富新闻报道模式,丰富新闻报道的方法和技巧。可借鉴西方体育新闻媒体的经验,在报道的方法和技巧方面通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形式丰富报道方法,通过微观切入、细节描写等方式丰富新闻报道的技巧。 最后,提高新闻报道的受众关注度。体育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新闻产品必须坚持满足受众需求的基本原则。在关注和满足受众需求方面,新闻媒体应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学历水平等受众需求建立分类管理体系,在分类的基础上提取关键需求要素,并将关键需求要素转化为新闻内容、新闻形式,从而提高受众满意度,推进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1.[美]唐·彭伯:《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页。 2.马建国,马桂花:《新闻英语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第79页。 3.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54页。 4.穆 青:《新闻工作散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309页。 5.張德胜:《体育媒体通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4页。 6.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7.[美]布鲁斯·加里森、马克·赛伯加克,郝 勤译:《体育新闻报道》,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8.张 英:《体育赛事中西新闻报道的个案比较》,《新西部》,2008(18)。 9.王二龙:《增强体育新闻标题吸引力》,《新闻前哨》,2006 (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