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透过眼睛看世界
范文 张晓嫣
摘要:纪录片创作的突破,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创作理念的创新。纪录中的选题确定、细节的拍摄、关键点的抓取、具体素材的选取、故事的结构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素。纪录片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展示现实生活的平台,通过直抵灵魂的东西,让他们看清自我,让每一个人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公益纪录片《180台DV的故事》正是这样一部纪录片,透过孩子们的眼睛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关键词:纪录片 拍摄要素
《180台DV的故事》是“保时捷溢彩心”的公益项目,由片名即可知道,这是一部完完全全属于孩子们自己的纪录片,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手中的小DV拍摄他们想拍摄的生活。当然,这180台DV只是援助当中的一小部分。为了提高当地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的目标,这个项目还为偏远的学校提供儿童所需的图书和体育器材,并在县里成立导师团队,送教下乡,为偏远学校的教师提供即时的、现场的培训与指导。这些DV方便孩子们用儿童的视角记录当地师生受益于“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真实生活。其中90%的素材来源于四川省苍溪县的2000多名孩子,由他们在当地导师的指导下自行完成拍摄。影片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和语言,反映了我国西南地区儿童教育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的社会现实。
试想一下,一群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孩子们去拍摄纪录片,这在专业人士眼中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他们就这么做了,而且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具体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选题的现实性。据调查,随着农村社会转型,在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180台DV的故事》要展示的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下相应产生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180台DV的故事》开篇便向人们展示在第一阶段的拍摄结束后,节目组对孩子们在学校拍摄的素材进行回收,发现在接受采访的二十多名小学生中,孩子们对一个问题的回答特别一致。这个问题就是“你和谁住在一起?”他们的回答近乎惊人的一致——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住在一起。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很少回来看他们,这是真实存在的现实。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孩子早早学会了自立,放学回家后会帮助爷爷奶奶做家务、干农活,也会帮忙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不是因为能有好吃的、有新衣服,而是爸爸妈妈能回来,能全家团聚。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考虑,父母外出打工后和孩子聚少离多,势必造成相互之间沟通少的问题,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使得他们在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由于监管的缺失,在他们学习甚至个人安全方面也会相应地出现问题。因此,纪录片把镜头对准这些孩子,旨在給人们提出一个问题——应该关注这些孩子的处境,当地有关部门能出台一些具体办法留住他们的父母,让他们回到孩子身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二、人物的平民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我国早期纪录片栏目的栏目语,也是之后在纪录片实践平民化拍摄时对于人物选择的一个要求。这部纪录片也恰恰把关注点放到了“人”身上,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们的生活和他们眼里的世界。
作为拍摄者之一的孩子王康俊,他的镜头始终对准他的妹妹;李路的镜头大多数是他自己,扫地、钓鱼、荡秋千;李涛涛拍摄的是某一个周末他独自一人在家里玩滚铁环的过程;曾晓纯连续四天拍摄的内容都是小河里树木的倒影;孙小兵在两天里拍的素材全是她和动物在对话……这些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天天周而复始的生活。他们的生活现状才是对社会的真正诠释,这是纪录片应该关注的内容。
三、抓取生活的关键点。这里提到的“关键点”也可以理解为“动情点”。在常规状态下拍摄出来的东西由于没有故事性不好看,也就缺乏观赏性,坚持看完都很费劲,更谈不上看过之后的传播了。因此,我们要学会从一个选题中找出矛盾和冲突,找出关键点,运用一些故事片的手法来结构纪录片。
如果只是流于对平常生活的记录,没有对比,那么这个片子就体现不出来爸爸妈妈在家和不在家时孩子的不同状态,就失去了较好的感情点。纪录片《180台DV的故事》很巧妙地选取了“过年期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让孩子们用镜头记录自己家过年前后的画面。
王康俊用DV拍摄了妈妈到家的场景:妈妈怀抱妹妹时,王康俊提出了深藏心里的一堆问题“城里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也在外地上班吗?”“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想我?”“城里好还是家里好?”“我长大了也要去城里吗?”……这些问题是藏在每个留守孩子心里的问题,借助王康俊的提问,把它抛了出来。他的妈妈看似解答了孩子的疑问,但孩子心里因父母外出留下的阴影恐怕一时也消退不了。这一段落形成了本片中的一个动情点,这样的问题深入到了观众的心中,也触及了问题的本质.
说到关键点,家长离家也是这部片子一个不能缺少的环节。范龙龙拍摄了过完年后妈妈离家的片段:临走之前妈妈对他再三嘱托,要他好好读书,听老师、爷爷奶奶、大婆大爷的话,之后妈妈又像有好多话要对范龙龙说,却没有说出口。直到在汽车站送别妈妈的时候他都没有停止拍摄……王康俊的镜头里也记录了妈妈要走的过程:妈妈走的前一天,妹妹始终黏在妈妈身旁,到了要走的那天,一向乖巧懂事的妹妹哭了一个多小时,因为她知道再看见妈妈又是一年以后……张林林的镜头也一直跟着妈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父母放心不下张林林,又返回学校看她。边出教室,她边抹着眼泪,心里的那种不舍和委屈让人看着也不禁流下泪来。
这些情感都是人类最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曾经历过,所以更容易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也更能打动人。所以我们在创作纪录片的时候要学会判断哪些时候会出现这些关键点,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它拍摄下来。
四、对于细节的留意。“细节决定成败”“一部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是不能没有细节”,这些对纪录片里细节的论述告诉我们,细节在纪录片里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对于一部非故事性的纪录片,人们看过之后能够记住的也往往是一个个或语言、或动作、或神态的细节。细节表现的越真实细腻,就越能打动人。
本片中展示王康俊拍摄的妹妹拿着锄头在地里干活的画面时,用字幕提到,“王康俊的妹妹刚出生,爸爸妈妈就出门打工了”“他一直在拍摄妹妹,是为了过年的时候给妈妈看,因为妹妹很想妈妈回来陪她,睡觉的时候经常梦里喊妈妈”。同时他还拍摄了妹妹拿起固定电话模仿给妈妈打电话的镜头,“妹妹喜欢在电话旁边呆着,她想和妈妈说话”,字幕里这样解释。通过他的镜头人们还看到了妹妹对着空空的田野一声声地喊着妈妈。……这些对生活原貌的还原,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对细节的留意特别考验纪录片人,一个是对摄像师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他在复杂的现场快速做出反应,而且要把它拍好;另外一个是对后期剪辑师的要求,要求他要领会全片的主题,选取和主题相关的素材并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
五、允许镜头粗糙,但情感必须真挚。在很长的一段时間里,我国的纪录片因为片面追求纪实走进了误区,以为纪录片就是要拍晃晃悠悠的东西,所以有的导演刻意地制造纪实的风格,即便能拍好的镜头也故意使之粗糙。这些都是和纪录片纪实的本性相违背的。
这部纪录片中也有好多摇晃、虚焦等问题的镜头,因为拍摄者大多是年幼的孩子,我们不能用专业的眼光去要求他们的作品。相对于一般作品来说比较粗糙,不过由于所拍摄内容的真实,使得它的感染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孩子面对自己的小伙伴,面对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妈妈的时候,互相之间是没有丝毫戒备的,他们是熟悉的,因而所有的情感都能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这里不需要导演告诉他们怎么去拍怎么去演,拍摄者知道他想拍的东西,被摄者演的就是真实的自己,一切的一切发生的都那么自然和谐。
“灵魂”是作品的创作灵感和思想火花,好的作品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事物本质以及真实的深透性。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纪录片。一部好的纪录片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记录上面,需要透过外在现象直抵人的心灵,需要承载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是有灵魂的片子,才能打动观众,纪录片需要的正是这种真心、真情。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
栏目责编:吉 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