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编辑业务探讨 |
范文 | 谢宝全 摘 要 对纸媒来说,做好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青岛早报》一组时政新闻报道的编辑案例,分析时政新闻的特点和编辑工作变化,并结合新媒体探讨编辑的素养提升,研究如何为读者做好时政新闻的编辑、传播服务。 关键词 时政新闻;纸媒;编辑;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2-0083-02 真实和速度是新闻的生命力,“内容为王”的口号为报纸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有了话语权,不论新旧媒体的区分如何变化,将高质量的新闻素材通过精巧裁剪和筛选呈现给读者,是编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一份报纸整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备受关注的时政新闻,做好此类新闻的编辑工作,是报纸内容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报纸而言,速度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硬伤,但好新闻还需要通过精彩的策划和编辑,来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这也是传统媒体在时政新闻领域赖以生存的根本。 1 时政新闻的表现方式 时政新闻具有较多的“官方”属性,新闻学中对它定义为:关于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的事实报道,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这里的“官方”主要指的是政府机关及下属单位,但时政新闻在内容上则随着社会发展有了更大包容性。早期的时政新闻,主要指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治生活,严肃性特点十分明显,在网络高度发展的当下,政府及下属单位的服务性活动、与社会各界的互动等行为,也被认为是时政新闻,比如对网络谣言的辟谣、个别领域的民生政策、便民利民活动等。 从时政新闻的表现方式上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四類:一是党政机关领导的公务活动新闻,比如国家领导人出访、会议和接见客人等事件,各级政府的时政新闻中都不乏此类别,具有相对固定的新闻采写和编辑模式;二是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会议,比如全国两会、省市地方两会、重要的表彰大会或各行业的工作会议等;三是重大政策的发布,比如养老金调整、科学项目立项、新的法规制度颁布实施等,此类新闻往往备受社会关注;四是民生活动或政策推行的落地新闻,机关部门工作方式近年来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教育、医疗、文化等部门的惠民活动,同时与民生相关的工作一直有条不紊的开展,这些新闻虽然“老生常谈”,但每一年都涉及到不同群体,所以具有较强的传播力。 2 新媒体环境中的时政新闻 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2017年上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较2016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 830万人。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亿。通过与1999年的数据400万网民做对比,中国网民的数量在18年间,增加了187万倍。 报纸的读者变成网民,网络信息被阅读的频率远高于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中,时政新闻的内容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因为时政新闻的特殊性,各类新闻媒体都恪守着时政新闻真实和严肃性特点。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传播速度,不仅有各类新媒体热衷于时政新闻的传播,政府部门创建的自媒体平台,也成为时政新闻网络传播的重要推手。新媒体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关注领域,进行快速分类和重点推送,进一步压缩了纸媒传播的空间。 速度快、平台多、推送准、数据量大,是时政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特点,这与纸媒相比是很大的优势。但我们也要看到,国内知名的网站、新闻App等在新闻推送中,存在对传统媒体青睐的偏好,同类新闻如果信息源较多,转发时新媒体更愿意采用传统媒体的新闻稿,这是传统媒体长期以来积累下的口碑造成的新现象,基于这个原因,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也往往更加受关注。 3 “电影之都”报道的编辑探讨 以2017年11月3日《青岛早报》重点时政新闻的报道为例,一条重磅新闻发布:青岛市成功申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电影之都”,成为我国首个、世界第九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对青岛文化节来说,寻求一个“地标式”的文化称号,是多年来的夙愿,经过多年的挖掘和努力,“电影之都”的称号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多光芒。在“青岛获‘电影之都称号”的时政新闻采编中,编辑工作的魅力被体现出来,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将时政新闻和重大文化事件相结合,具有很强的示范价值。 这组时政新闻系列报道中,呈现出传统媒体新闻编辑工作的亮点: 一是报道体量和层次的精准定位。系列报道共4个版面,其中有一组跨版,稿件分别是《世界“电影之都”,青岛来了!》《青岛电影航母驶向世界舞台中央》《让“电影之都”讲好“青岛故事”》,层次分明、深度递进,从世界到青岛、从新闻到解读、从概念到现实,三个板块的新闻不仅内容丰富,事无巨细地展现出青岛申创“电影之都”的历程,在层次设计上也更加引人入胜,更让这组报道有了更强的可读性,让新闻稿件更清晰地呈现在报纸上。尤其在第三篇稿件中,对黄渤、黄晓明等明星和影视从业者的采访,编辑也做了独到的处理,提炼出他们感言的精髓。 二是巧妙运用数字,体现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艰辛。在报道中,编辑将一组数字提炼出来,放在各级标题上,包括“青岛首个”“世界第九”“十易其稿”“八进一”“三年申都,一朝梦圆”等,数说新闻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体现方式,通过精炼的数字来体现事件发展变化和新闻内核,更容易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提升阅读感受。 三是版面设计独具匠心,图片选择灵活。新闻标题、版面设计和对稿件的提炼完善,是编辑在时政新闻处理工作中的核心,这组报道中标题的空间并不大,因此在版面设计上,有较大的余地。编辑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定位这组报道,时政新闻还是文化新闻?二者排版设计的风格完全不同,前者更加严肃,后者更加绚烂。最终编辑的定位十分准确,以时政新闻的风格排版,选用大图片、青岛风景、青岛首个电影院老楼等作为各版面主图,提升了这组报道的城市品位。 四是赋予时政新闻更加宏观的生命力。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文娱新闻等在影响力、受众面和长远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别,时政新闻往往被称作“重点新闻”,其重要性体现在内容中的政府形象、地域性发展、群众感受、社会各界反响等方面。“青岛获‘电影之都称号”的宏观意义,通过编辑的主题升华、文稿修改、版面设计、稿件重新拆分组合,实现了这组时政新闻报道的蜕变。 4 时政新闻编辑的提升探讨 丧失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新媒体平台,并不意味着报纸时政新闻没了出路,也不代表纸媒需要依附于网络而生存。常态化的新闻发布,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感受,简短的消息可以告诉读者新闻的基本事实,这只是阅读的浅层次,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把更宏伟的事实展现在读者眼前,才是纸媒和编辑应该追求的发展方向。但我们也要看到,傳统媒体的颓势让报纸人才流失严重,办报环境也不容乐观。做好时政新闻的编辑工作,守好纸媒最重要、最核心的重点新闻阵地,对报纸编辑来说任重道远。 时政新闻编辑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一篇新闻的价值有多少,一方面要看新闻事件本身,另一方面则需要记者和编辑进行思考延伸,一个普通的事件、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重要的根源和影响,采编人员能否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并通过新闻采编挖掘出背后的东西,是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时政和经济新闻领域来说,报纸的这种价值,还远远未被新媒体所取代。新闻的价值,需要记者和编辑共同体现,记者将全方位的新闻信息写成稿件,编辑则通过抽丝剥茧,发现新闻素材中最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拨冗去繁的编辑工作,保留最重要的新闻信息,并通过对稿件审核与修改的深厚功底,打造更适合读者的新闻作品。 纸媒编辑的选拔机制,应基于新闻采写一线。长久以来,国内纸媒的编辑团队,都是从记者团队中择优选拔,“写而优则编”的说法并不夸张,拥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对各行各业新闻有足够的了解,并通过一线新闻采写获得优秀的新闻素养,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编辑是对新闻稿件的审校和升华,绝非闭门造车那么简单。 时政新闻编辑要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势不可挡,从影响力和覆盖面上了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力量,传统媒体只有党报党刊还留有余力。对时政新闻编辑来说,了解新媒体不仅是获得信息、知己知彼,而是要将自身工作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研究网络环境中时政新闻的传播规律,以及读者的阅读喜好,在新闻事实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传媒融合,赋予报纸时政新闻更多新媒体要素,让其更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获得各类读者群体的 认可。 参考文献 [1]单蓓蓓.世界“电影之都”,青岛来了[N].青岛早报,2017-11-03(3). [2]单蓓蓓.青岛电影航母驶向世界舞台中央[N].青岛早报,2017-11-03(4-5). [3]贾峰.深度报道——传统媒体突围之道[J].中国报业,2015(15):78-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