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海峡两岸图书交流的思考与建议
范文 万晨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台湾图书市场现有上千家出版社,每年出版近4万种图书。在两岸图书交流当中,台湾始终是大陆重要的对外版权输出和引进地区。据统计,2008年,大陆进入台湾图书年销量达5.4亿元新台币。目前,引进过大陆图书版权的台湾出版社,占总体的50%以上。由于大陆阅读人口多,市场大,现在不少台湾作者都愿意将版权售与大陆出版社。如以美学研究著称的台湾学者蒋勋,因《孤独六讲》一书迅速打开知名度,成为大陆读者熟悉且喜爱的作者。中华书局等知名大陆出版社也纷纷考察台湾地区的图书资源,引进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中国童话》等优质图书。
2010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3,724种,其中香港地区877种,澳门地区24种,台湾地区1747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12.73%。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3880种,其中香港地区534种,澳门地区6种,台湾地区1395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35.95%。2011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4,708种,其中香港地区658种,澳门地区1种,台湾地区1497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10.18%。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5922种,其中香港地区448种,澳门地区37种,台湾地区1656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27.96%。2012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6115种,其中香港地区590种,澳门地区5种,台湾地区1558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9.67%。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7568种,其中香港地区511种,澳门地区1种,台湾地区1796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23.73%。如下图所示。
从数据来看,引进台湾地区版权数量相对平稳,三年平均引进台湾地区版权1600种。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同比上年增长18.7%;2012年,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同比上年增长8.45%。2011年开始,向台湾输出图书版权数量大于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数量,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这种由“逆差”到“顺差”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对台文化传播交流能力的逐步提高。
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的累累硕果,不仅得益于两岸文化同文同源,更是大陆地区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直接体现。在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交往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值得总结的经验也颇多。
专业机构牵线搭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抓住共同文化之根,巧妙降低交易成本
我国知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做好翻译,才有好的引进作品;做好翻译,才能更好地推出我国的优秀图书。翻译成为影响对外输出图书版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某些环节上升成为制约因素。《狼图腾》是我国对外输出版权的经典案例,先后输出到全球25个国家,但由于难以翻译,现在还有不少文种的译本尚未面世。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图书版权进行简繁体翻译较为简便,具备一定基础的翻译人员均可完成。此外,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源,降低了翻译难度,可以充分做到图书翻译的意境完整、用词准确,不仅能达意,更能传神。
台湾地区出版单位格外看重图书版权引进成本。由于台湾地区人口只有2300万,但有上千家出版社,整个图书出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在对外输出图书版权总量中,数量最多的是科技类。2011年,在输出的5922种图书中,输出最多的也是科技类,为741种。其中,在对台湾地区输出的图书版权中,科技类图书占据了重要份额。科技类图书由于其专业性,翻译成本较高。如果直接从外文翻译成繁体字,翻译成本很高,若是在已经翻译成简体字的基础上再翻译成繁体字,费用则较为便宜。
充分利用大型书展,丰富图书推广平台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5年7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后,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日益成为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发行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文化盛会。2013年,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台湾馆聚集了285家台湾出版单位,展位数达到115个,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是历届之最。大陆地区各大书展纷纷邀请台湾出版单位前来参展,为图书推广搭建了广阔平台。譬如2011年第七届上海书展常设“台湾展区”,台湾漫画绘本、文艺小说、旅游指南、美食及家庭手工艺类图书在书展上备受关注。海峡两岸出版人利用书展等展会平台,逐渐建立了广泛联系,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图书版权贸易提供了合作基础。
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开通图书交易“直通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利于资源配置,能够明显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在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彼此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出版单位难以寻找合适的图书版权信息,连最基本的图书作者、图书内容简介、图书封面等都难以找到。随着两岸图书出版业交流增多,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仍缺乏统一、标准化的公开版权交易信息平台。2010年11月18日开通的海峡两岸图书网上交易平台是目前最大的海峡两岸出版物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书店可以便捷地订购台湾最新的出版物,台湾出版发行商同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大陆新书出版信息并订购所需图书,从而建立起两岸出版物信息交换、图书交易的直通车。
当前,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已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要想取得更加飞跃式的发展则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目前图书版权输出引进品种主要侧重在科技、医学等门类,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要进一步做好图书版权贸易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专业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和展会平台、发挥同文同源的交易成本优势,以对话赢共识,以交流促交融,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纵深发展。
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的有益经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传播,推动我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要细心捕捉中外文化的交融点,切合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图书走出去的成本上加以补贴,通过建立本国和扶持海外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做好图书走出去的各项工作,服务于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局。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台湾图书市场现有上千家出版社,每年出版近4万种图书。在两岸图书交流当中,台湾始终是大陆重要的对外版权输出和引进地区。据统计,2008年,大陆进入台湾图书年销量达5.4亿元新台币。目前,引进过大陆图书版权的台湾出版社,占总体的50%以上。由于大陆阅读人口多,市场大,现在不少台湾作者都愿意将版权售与大陆出版社。如以美学研究著称的台湾学者蒋勋,因《孤独六讲》一书迅速打开知名度,成为大陆读者熟悉且喜爱的作者。中华书局等知名大陆出版社也纷纷考察台湾地区的图书资源,引进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中国童话》等优质图书。
2010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3,724种,其中香港地区877种,澳门地区24种,台湾地区1747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12.73%。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3880种,其中香港地区534种,澳门地区6种,台湾地区1395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35.95%。2011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4,708种,其中香港地区658种,澳门地区1种,台湾地区1497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10.18%。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5922种,其中香港地区448种,澳门地区37种,台湾地区1656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27.96%。2012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6115种,其中香港地区590种,澳门地区5种,台湾地区1558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9.67%。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7568种,其中香港地区511种,澳门地区1种,台湾地区1796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23.73%。如下图所示。
从数据来看,引进台湾地区版权数量相对平稳,三年平均引进台湾地区版权1600种。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同比上年增长18.7%;2012年,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同比上年增长8.45%。2011年开始,向台湾输出图书版权数量大于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数量,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这种由“逆差”到“顺差”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对台文化传播交流能力的逐步提高。
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的累累硕果,不仅得益于两岸文化同文同源,更是大陆地区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直接体现。在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交往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值得总结的经验也颇多。
专业机构牵线搭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抓住共同文化之根,巧妙降低交易成本
我国知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做好翻译,才有好的引进作品;做好翻译,才能更好地推出我国的优秀图书。翻译成为影响对外输出图书版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某些环节上升成为制约因素。《狼图腾》是我国对外输出版权的经典案例,先后输出到全球25个国家,但由于难以翻译,现在还有不少文种的译本尚未面世。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图书版权进行简繁体翻译较为简便,具备一定基础的翻译人员均可完成。此外,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源,降低了翻译难度,可以充分做到图书翻译的意境完整、用词准确,不仅能达意,更能传神。
台湾地区出版单位格外看重图书版权引进成本。由于台湾地区人口只有2300万,但有上千家出版社,整个图书出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在对外输出图书版权总量中,数量最多的是科技类。2011年,在输出的5922种图书中,输出最多的也是科技类,为741种。其中,在对台湾地区输出的图书版权中,科技类图书占据了重要份额。科技类图书由于其专业性,翻译成本较高。如果直接从外文翻译成繁体字,翻译成本很高,若是在已经翻译成简体字的基础上再翻译成繁体字,费用则较为便宜。
充分利用大型书展,丰富图书推广平台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5年7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后,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日益成为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发行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文化盛会。2013年,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台湾馆聚集了285家台湾出版单位,展位数达到115个,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是历届之最。大陆地区各大书展纷纷邀请台湾出版单位前来参展,为图书推广搭建了广阔平台。譬如2011年第七届上海书展常设“台湾展区”,台湾漫画绘本、文艺小说、旅游指南、美食及家庭手工艺类图书在书展上备受关注。海峡两岸出版人利用书展等展会平台,逐渐建立了广泛联系,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图书版权贸易提供了合作基础。
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开通图书交易“直通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利于资源配置,能够明显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在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彼此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出版单位难以寻找合适的图书版权信息,连最基本的图书作者、图书内容简介、图书封面等都难以找到。随着两岸图书出版业交流增多,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仍缺乏统一、标准化的公开版权交易信息平台。2010年11月18日开通的海峡两岸图书网上交易平台是目前最大的海峡两岸出版物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书店可以便捷地订购台湾最新的出版物,台湾出版发行商同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大陆新书出版信息并订购所需图书,从而建立起两岸出版物信息交换、图书交易的直通车。
当前,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已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要想取得更加飞跃式的发展则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目前图书版权输出引进品种主要侧重在科技、医学等门类,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要进一步做好图书版权贸易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专业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和展会平台、发挥同文同源的交易成本优势,以对话赢共识,以交流促交融,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纵深发展。
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的有益经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传播,推动我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要细心捕捉中外文化的交融点,切合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图书走出去的成本上加以补贴,通过建立本国和扶持海外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做好图书走出去的各项工作,服务于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局。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台湾图书市场现有上千家出版社,每年出版近4万种图书。在两岸图书交流当中,台湾始终是大陆重要的对外版权输出和引进地区。据统计,2008年,大陆进入台湾图书年销量达5.4亿元新台币。目前,引进过大陆图书版权的台湾出版社,占总体的50%以上。由于大陆阅读人口多,市场大,现在不少台湾作者都愿意将版权售与大陆出版社。如以美学研究著称的台湾学者蒋勋,因《孤独六讲》一书迅速打开知名度,成为大陆读者熟悉且喜爱的作者。中华书局等知名大陆出版社也纷纷考察台湾地区的图书资源,引进了《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中国童话》等优质图书。
2010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3,724种,其中香港地区877种,澳门地区24种,台湾地区1747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12.73%。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3880种,其中香港地区534种,澳门地区6种,台湾地区1395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35.95%。2011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4,708种,其中香港地区658种,澳门地区1种,台湾地区1497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10.18%。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5922种,其中香港地区448种,澳门地区37种,台湾地区1656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27.96%。2012年全国共引进图书版权16115种,其中香港地区590种,澳门地区5种,台湾地区1558种。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9.67%。全国共输出图书版权7568种,其中香港地区511种,澳门地区1种,台湾地区1796种。输出台湾地区图书版权占总量的23.73%。如下图所示。
从数据来看,引进台湾地区版权数量相对平稳,三年平均引进台湾地区版权1600种。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同比上年增长18.7%;2012年,向台湾地区输出版权数量同比上年增长8.45%。2011年开始,向台湾输出图书版权数量大于引进台湾地区图书版权数量,差距呈现逐年扩大的态势。这种由“逆差”到“顺差”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对台文化传播交流能力的逐步提高。
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的累累硕果,不仅得益于两岸文化同文同源,更是大陆地区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直接体现。在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交往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值得总结的经验也颇多。
专业机构牵线搭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抓住共同文化之根,巧妙降低交易成本
我国知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做好翻译,才有好的引进作品;做好翻译,才能更好地推出我国的优秀图书。翻译成为影响对外输出图书版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某些环节上升成为制约因素。《狼图腾》是我国对外输出版权的经典案例,先后输出到全球25个国家,但由于难以翻译,现在还有不少文种的译本尚未面世。而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图书版权进行简繁体翻译较为简便,具备一定基础的翻译人员均可完成。此外,大陆与台湾文化同源,降低了翻译难度,可以充分做到图书翻译的意境完整、用词准确,不仅能达意,更能传神。
台湾地区出版单位格外看重图书版权引进成本。由于台湾地区人口只有2300万,但有上千家出版社,整个图书出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目前,在对外输出图书版权总量中,数量最多的是科技类。2011年,在输出的5922种图书中,输出最多的也是科技类,为741种。其中,在对台湾地区输出的图书版权中,科技类图书占据了重要份额。科技类图书由于其专业性,翻译成本较高。如果直接从外文翻译成繁体字,翻译成本很高,若是在已经翻译成简体字的基础上再翻译成繁体字,费用则较为便宜。
充分利用大型书展,丰富图书推广平台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2005年7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后,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日益成为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发行界加强交流与合作的文化盛会。2013年,第九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厦门举办,台湾馆聚集了285家台湾出版单位,展位数达到115个,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是历届之最。大陆地区各大书展纷纷邀请台湾出版单位前来参展,为图书推广搭建了广阔平台。譬如2011年第七届上海书展常设“台湾展区”,台湾漫画绘本、文艺小说、旅游指南、美食及家庭手工艺类图书在书展上备受关注。海峡两岸出版人利用书展等展会平台,逐渐建立了广泛联系,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图书版权贸易提供了合作基础。
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开通图书交易“直通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利于资源配置,能够明显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在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彼此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的情况。出版单位难以寻找合适的图书版权信息,连最基本的图书作者、图书内容简介、图书封面等都难以找到。随着两岸图书出版业交流增多,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有所缓解,但仍缺乏统一、标准化的公开版权交易信息平台。2010年11月18日开通的海峡两岸图书网上交易平台是目前最大的海峡两岸出版物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书店可以便捷地订购台湾最新的出版物,台湾出版发行商同样可以快速地了解大陆新书出版信息并订购所需图书,从而建立起两岸出版物信息交换、图书交易的直通车。
当前,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已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要想取得更加飞跃式的发展则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目前图书版权输出引进品种主要侧重在科技、医学等门类,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等方面还有所欠缺。要进一步做好图书版权贸易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充分利用专业图书版权代理机构和展会平台、发挥同文同源的交易成本优势,以对话赢共识,以交流促交融,积极推进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纵深发展。
海峡两岸图书版权贸易的有益经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传播,推动我国图书走出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要细心捕捉中外文化的交融点,切合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在图书走出去的成本上加以补贴,通过建立本国和扶持海外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利用经济杠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做好图书走出去的各项工作,服务于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大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