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敏感话题的对外报道
范文 程露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八项新规”出炉到坚决反“四风”,从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到整治“节日期间的不正之风”。这些新举措不仅为中国官场带来种种新气象,也成为海外舆论观察中共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在此背景下,外宣媒体如何有所作为,才能有效引导海外舆论对中国执政党做出客观的评价,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作风建设、反腐败这类政策性强、敏感度高的议题进行对外报道时,“缘事而发、用事实说话”是提升稿件海外落地、确保有效引导舆论的黄金法则。尽管这条法则看似简单,但功夫却在写作之外:只有熟悉海外受众的立场,强化新闻采集能力,才能把握住报道的先机。
以市场视角透视政治风云
在新华社对外部播发的相关报道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则新闻是《“八项规定”勤俭风令中国星级酒店黯然失色》。与传统时政类新闻不同,这篇报道透过豪华酒店“降星”这一现象,从市场经济维度出发,观察中共反腐冲击波,稿件被英国《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卫报》、德新社等主流媒体大篇幅采用,取得了积极的传播效果。比如,《卫报》1月23日播发的稿件《中国酒店自降星级以赢回政客生意》,开篇即指出大多数豪华酒店都试图通过更高的星级评定来吸引客人,但一些中国酒店却希望通过自降星级赢回顾客,通过这些一反常态的“企业行为”来突出中共反腐的效果。文章还说,中国政府的系列措施让全球奢侈品市场,例如酒业和奢侈品零售业遭受重创,为了重新赢回中国那些有钱的客人,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其他市场,培训员工讲普通话,吸引到那里旅游的中国人。
事实上,随着中共反腐力度不断增强,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与反腐和执政能力建设相关的报道已经不简单局限在时政新闻范畴,而是向多个行业拓展。一是全球奢侈品市场。去年全球奢侈品市场虽面临诸多压力,但总容量仍创下历史记录。而数据表明,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7%的奢侈品。外国媒体十分关注中国打击奢靡之风对奢侈品公司在华业务的冲击。英国《金融时报》1月17日的一篇文章指出,过去一年,随着中国高层开始狠刹让企业埋单的政府官员奢靡之风,中国最富有的人群已大幅削减送礼支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打击政府的排场和腐败列为工作重点,此举造成一种氛围,令许多商界人士不敢为拍政府官员马屁而向其赠送炫耀性的礼品,官员们也不敢接受这类礼品。比如,去年头11个月,中国瑞士手表进口量同比下跌了15%,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严厉打击送礼现象造成的。二是中国礼品经济、民航和高端餐饮。新华社在2013景德镇瓷博会上深入采访获得的独家报道《中国政治清风冷却礼品瓷市场令其回归理性增长》指出,许多承接政府订单的礼品瓷企业由于八项规定而面临订单下滑三到四成的冲击,如何在政府新风中寻找长期转型之道是不少企业在本届瓷博会上思考的问题。记者忠实地记录了多家企业的探索,稿件播发后,引起了网民的讨论。
无独有偶,《华尔街日报》1月16日刊发文章《北京的反腐行动让精打细算的中国人受益》。文章称,高级酒店和餐厅已开始向大众提供折扣。许多餐厅现在还开始促销生日聚会、满月酒和谢师宴。航空公司也加大了促销力度,尤其是商务舱票价。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第三季度的旅客周转量虽然同比增长了10%,但净利润下降了7%。国航认为这是平均票价下降造成的。
文章也指出,很多酒店在反腐行动中受益。汉庭和如家等经济型连锁酒店或将因吸引更多政府官员入住而受益。去年第三季度,这两家酒店的入住率均达到90%以上,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张。
与反腐相关的其他报道还包括反腐倡廉对贵州茅台、中秋月饼消费的影响。如果熟悉海外舆论关切,一则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或社会新闻,都有潜力成为注脚中共反腐实践和体制创新的生动案例。
解读反腐背后的制度自信
中共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干部作风建设的表态和措施,从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关系到“中国道路”的长远未来。但是,相比较国内外宣媒体的报道,外媒的报道视野大都局限在反腐对市场与行业经济的影响,没有提升到增强中国人政治自信的高度,这一差别与新闻传媒的立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采写《“八项规定”勤俭风令星级酒店黯然失色》一文时,记者不仅对星级酒店主动“降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且直面问题,通过专家评点指出,“降星潮”凸显了中国高端酒店的运营模式需要改革创新,在公款消费持续受到遏制的背景下,“降星”并非应对市场疲软的根本之道,而是要更加注重依赖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突出,虽然行业受到影响,中共强化干部作风建设的举措还是受到了中国人的欢迎,有益于增强官员的公信力。此外,新华社对外部以中纪委全会为契机采写的稿件《中共以新招打“虎”拍“蝇” 腐败“避风港”难再现》,历数中纪委全会公报中的严厉措辞,不仅表明“打老虎”“拍苍蝇”之势将有增无减,更传递出中共改革创新反腐体制机制,用制度挤压腐败“死角”的明确信号,被法新社、《南华早报》等媒体广泛采用。
在报道中国政府官员转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时,对外报道还着力提升稿件的可读性,以小切口来体现大主题,增强报道的海外落地。比如,2014年新年伊始,记者在北京地铁里偶遇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市市委常委、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街头巡逻,让“偶遇”迅速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词,并引发网民热议。新华社对外部敏锐把握这一有趣且值得深挖的新闻,迅速策划,联合分社采写了深度稿件《“偶遇”官员折射中国民众盼改作风成“常态”》,分析现象背后是过去一年多来,中国政治新风大背景下,中国官员改进作风的一种表现。文章紧密联系中共新一届领导上任以来的重大举措,是对中共和政府努力塑造良好形象的成功传播。此外,稿件客观平衡,没有对这种官员行为一味称赞,而是通过权威专家分析解读,说明民众对中共反“四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的深切期待。稿件播发后,被《中国日报》、《南华早报》等多家主流媒体采用和转载,起到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一些启示
回顾中西方媒体对“中共反腐”的报道,外媒从整体上说对这些举措是颇为赞赏的,认为习近平上任16个月以来的反腐斗争,“远不止是烟雾弹,很可能成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持久、最强硬的一次运动”,但他们也习惯性地指责中国的制度弊端,指出正在进行的反腐运动在短期内对于增强公众的信心至关重要,但这不应替代建立法治和采取具体措施在中国形成独立的司法体系。
笔者认为,外宣媒体在此类报道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
一是贴近海外关切,转换视角。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的精辟论述,再次阐明官员转作风将成为常态。众多迹象表明,这场反腐行动将扩展到更多的领域,而且影响的人员范围也不仅仅是政府官员。这就需要媒体进一步转换视角,寻找与西方媒体贴近的角度,吸引海外受众,有效发出中国声音。
二是加强采访,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发现力,坚持“内容为王”,源源不断地发现可读性强、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新现象和新变化。
三要抓住节点,设置议题。中国重大的会议和节点都会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这就需要媒体提前策划,把群众的声音和执政者的声音紧密结合起来,使高端时政报道接地气,有国情、有民意,有宏观、有微观,尽可能多角度地深入阐释中国的国情与现实,使海外受众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