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线记者谈2018对美传播
范文 陈卫华
中国媒体活跃在美国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无论是纽约时报广场正中高耸的巨型新华社液晶广告屏,还是已进入美国千家万户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或称中国国际电视台,原央视外语频道),或者是美国主要城市市中心众多的中国日报报箱,都是近年来中国媒体在美国取得成绩的具体反映。
这些中国媒体不仅在自己传统领域取得进步,同时在拓展新媒体等领域也成绩显著。此外,一些国内地方媒体集团记者在美国也日益活跃。很多中国媒体机构早已对2018年在美国发展有了新的规划。
与此同时,我们的媒体在进一步培养和壮大自己的队伍、贴近受众、增强竞争力、提高有效传播能力、学习美国和来自世界各国媒体一些成功经验等方面还有非常艰巨的任务。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和中国媒体大规模进入美国,我们的媒体也受到美国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的横加指责。从目前看,这种压力有日益上升趋势,这就更要求我们总结经验,以更高的职业标准做好自己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进一步提高对外传播能力。
回顾:对美外宣亮点纷呈
央视外语节目频道2016年12月31日更名为CGTN引人注目。而央视美国公司(CCTV America)自2012年2月6日开播以来,2017年将每天自己制作的节目扩大到了六小时。新栏目的推出、其活跃的社交媒体账户、高度国际化的团队和对新闻规律的尊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注目与好评。
央视美国公司是目前中国在美最大的媒体,拥有200名员工,只有40名来自国内,其他160名是当地招聘的。其中很多在英美等国主流电视台工作过,包括曾在美国NBC和ABC等主要电视台有丰富新闻和管理工作经验的罗礼贤(Jim Laurie)作为顾问。
目前CGTN已通过有线和卫星渠道到达美国近3000万家庭,包括约7500万观众。
与美国一些主流电视新闻网整天围绕国内个别事件炒作不同,CGTN每天从中国、美国、拉美、非洲和欧洲发出的报道信息量大、视角全面、观点平衡。我与布鲁金斯学会一些中国问题专家聊天时了解到,他们对CGTN在实况对话节目中开放的态度非常赞赏。
面目一新的CGTN已成为美国有线电视网络众多国际频道(如今日俄罗斯、法国24小时电视台、土耳其国家广播电台和日本广播协会)中的一颗明星。
而新华社、国际台(CRI)、中国日报、中新社等主要国家级对外报道媒体机构也不断巩固和开拓业务。国际台目前在美国各地十个电台播出节目。中新社旗下英文中国新闻《News China》月刊也发行到很多重要场所。
中国日报美国分社每周一至五出版中国日报美国版,近两年增加了迈阿密和檀香山印点,使得其在美国印点城市达到11个。美国分社同时还负责每周一次的中国日报拉美版和中国日报加拿大版的出版。
中国日报美国版2017年重点加强美国地方报道。过去的报道相对集中在联邦层面,而地方层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报道相对缺乏。然而恰恰地方层面对促进与中国的贸易和人文交流、吸引中国投资创造就业抱有极大的热情,与联邦层面一些政客歪曲抹黑中国投资形成鲜明对照。调查显示中国已成为美国大部分州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全国总共435个选区中的425个都有中国投资。
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州长率团去中国经贸考察,吸引中国投资。中国日报美国版在2017年对美国十多位州长的采访报道、对中国投资美国企业的实地采访报道和对地方重要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成了新的工作亮点。很多报道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有视频。中国日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等手段来呈现和扩大传播效果。同时,其出版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画册已连续第六年出版,其2018年版本收罗了对63家中国在美企业的最新报道,在1月中旬出版发行。
2017年9月初,我去了美国西北蒙大拿州摩根牧场进行中美农业合作方面的采访报道,感受颇深。此前不久中国取消进口美国牛肉的禁令给当地生意不景气的牧场主打了强心剂。中国13亿多人口,包括近三亿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都让他们异常兴奋。美国对中国大陆农业出口近十年增长了219%,中国目前已是美国农业出口最大市场。美国在对华农业贸易上绝对顺差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线索和讲好中美贸易生动故事的机会。
在2017年,中国日报美国版还推出了快评,抢占舆论高地。针对诸如联合国谴责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決定和美国启动对华301条款调查等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发表自己明确的观点看法。
说到中国媒体在美国过去一年的进步,不能不提两个越来越活跃的地方部队。上海文广集团(SMG)和深圳卫视。
上海文广集团华盛顿记者站已在市中心宾夕法尼亚大道上有了新的办公室和演播室。每天给国内的早新闻提供5分钟(约3条)当天美国重要新闻。几位主要人员原来都在凤凰卫视华盛顿记者站工作,有相当经验。美国各地一些如枪击和爆炸等突发事件,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过去一年多,上海文广集团在美国数个城市推广其纪录片《犹太人在上海》,不仅让更多美国人了解二战时期上海这段独特的历史,也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推广效果。
在2017年,深圳卫视驻华盛顿记者陈峥也开始了每周一次的《陈峥专访》栏目,采访了48位包括傅高义(Ezra Vogel)和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内的专家,成绩可嘉。
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美国的很多中国媒体对新的一年都有进一步拓展工作的设想。作为目前人数最多的CGTN计划继续扩大电视版面,同时建设新媒体中心。这应意味着人员也将进一步扩充。
CGTN在新媒体如Twitter传播方面已打下很好基础,目前其Twitter账户已有500多万人关注。
众所周知,社交媒体如Twitter已成为很多美国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2017年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利用Twitter发布各类饱受争议的言论。而他的Twitter账户关注者人数到2017年12月22日已达4500多万,高于美国任何一个新闻机构的Twitter账户。
包括中国日报在内的中国媒体在运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传播手段上都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并且大都在新的一年有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的计划。目前新华社Twitter的关注者高居1100万人,而中国日报账户关注者目前也达160万。
通过美国重要媒体平台传播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采用的手段之一。中国日报与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报纸有多年供稿和版面合作。在2018年将会有更多中国日报记者撰写的文章以《中国观察报》(China Watch)形式出现在这些美国主流报纸的版面和网站上。
上海文广集团计划明年在纽约设立记者站点,同时有意将其节目进入美国有线网络。其在美人员也将从目前的13人进一步增加。
深圳卫视记者陈峥表示2018年他们在华盛顿也有招人的计划。目前也安排好了2018年初的一些重要人物专访,解读中美关系等重要事件。
当然,在拓展工作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政坛在过去两年掀起了妖魔化俄罗斯的浪潮,今日俄罗斯(RT)作为俄罗斯政府资助的电视台在美也受到了多方攻击。
美国司法部指责RT参与了俄罗斯政府干涉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要求其在2017年11月13日按照美国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案》(FARA) 向当局登记。RT此后按时进行了登记,确保继续运行。但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刻表示了谴责。杜马也随即进行了报复,在11月15日通过法案,要求接受海外资助在俄罗斯运作的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
而一向对华持有偏见的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在其2017年年度报告中也对中国在美的媒体横加无理指责,并建议美国国会要求中国媒体按照此法案登记。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也乘机兴风作浪,诋毁中国媒体。
美国的《外国代理人登记法案》于1938年制定,当时目的是为了反对德国纳粹的宣传。此法案早已被认为是过时产物,现在被一些人重新搬出来,可见美国政治的险恶。其目的在于抹黑在美国日益有影响力的一些国际媒体,特别是来自非美国盟友国家的媒体。从12月中旬特朗普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把中俄作为挑战美国的对手,就不难看出为何美国会有这出“外国代理人”闹剧。
其实,政府资助媒体并不是俄罗斯或中国特有的情况。日本国际广播电视台(NHK World)、法國24小时电视台(France 24)都完全由政府出资运行。不少欧洲国家政府都资助媒体。
有关媒体是否应该由政府资助的争论让我想起2011年4月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参加的一场辩论会,主题正是媒体是否应该拿政府的钱。与我一方的包括哥大校长布林格(Lee Bollinger),他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律师。我当时说衡量新闻机构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的质量,而不是资金从哪里来。大家知道有些完全私营的媒体专业操守很差。而一些接受政府和纳税人资助的媒体非常受人尊敬。这其中也包括美国的全国公共电台 (NPR) 和公共广播电视 (PBS)。
想不到等辩论结束,全场学生投票,结果是28比17。我们赢得了辩论。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美国运行的国际广播电视台和报纸给美国人带来了更多的国际新闻和国际视角。在美国三大主要有线电视CNN、MSNBC、Fox News国际新闻报道缺乏的今天,这些国外来的媒体在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美国人和美国政府应该感谢他们才对。
要说机遇是指美国国内媒体面临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给中国媒体和其他国家媒体在美国打开市场、赢得受众提供了机会。
2017年9月14日盖洛普民调显示美国民众对媒体的信任度降到了新低。只有32%的美国人说他们对大众媒体“很信任”或“相当信任”,比一年前下降8个百分点。而同年4月5日的民调显示,62%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新闻媒体党派倾向严重。
美国媒体过去一年在与特朗普总统恶斗中的不良表现,包括频频出现的假新闻事件,也进一步损害了美国媒体的声誉。
目标:赢得受众的尊重和信任
最近与驻美的一些中国媒体负责人和记者交流,大家普遍希望新年能更上一层楼,将对外传播工作做得更有效。
首先的共识是我们要不断强调解放思想、尊重新闻规律和坚持职业操守。美国是一个新闻媒体传播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竞争异常激烈。目前话语权主要被美国及欧洲国家媒体占领。中国媒体在美国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真正消除很多美国受众长期对中国媒体的偏见,争取我们应有的话语权,还任重道远。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天和每一篇报道都要坚持高职业标准,既尊重事实,又形式生动活泼,赢得广大同行、读者和观众的尊重和信任。这应该是我们媒体机构和每个记者编辑努力的目标,一旦我们失去了尊重和信任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媒体失去了市场和失去了话语权。
大家还普遍认为,铺天盖地点赞式报道并不符合国际媒体和美国市场受众的惯例。相反,这种做法会引起包括一些比较认同我们的读者和观众的反感,得不偿失。我们不能因追求一些短期行为而损害提升对外传播力这个主要目标。
不少媒体记者表示总部有些编辑经常随意删节他们稿件中的引语,对专家的分析评论断章取义、使文章失去基本的平衡。这种做法不仅给今后采访造成困难,而且往往殃及该媒体甚至整个中国媒体和记者的声誉。
很多记者对一些政府部门在海外报道还坚持统发稿的习惯颇有看法。由于这些统发稿往往不是新闻专业人士所写,其结构、内容和呈现方式都不符合专业标准。原本一些可以发挥各家媒体特色进行生动报道的题材,往往因统发稿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死板文章,事倍功半。这种做法既不尊重新闻规律和新闻专业精神,也是对宝贵的对外传播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要占领一席之地,我们除了坚持高专业标准,还要花大力气培养我们的队伍并留住人才,这也是保证我们持续进步的关键。
一些记者编辑反映现在一刀切的任期制对我们工作不利。很多记者好不容易熟悉了情况,正准备发挥更大作用,往往任期也就快结束了。而雇佣的当地员工却可以长期工作下去,这种对自己外派记者的“歧视”令人费解,不利于工作。
驻外记者在某些人看来好像是很轻松的职业,其实他们工作非常辛苦。很多记者都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和周末经常工作,表现出很强的敬业精神。在国外工作,他们在生活、医疗等方面都有诸多不便,需要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和关心。
中国媒体进军美国等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工作已进行多年,如何及时总结经验,扬长补短,是我们工作最终成败的关键。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