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AI技术对传媒专业的影响 |
范文 | 段钦峰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储存等新兴事物的出现和蓬勃,人类对于科技的渴望和诉求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状态,在这份渴望和追求的驱使下,科技发展水平也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水平。AI绝非新鲜事物,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中文意思人工智能,它早在20世纪末就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谈资里,但是早前的AI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对于人类生活没有多少影响,人们对于这一名词更多的是一种畅想。但是近年来,AI技术突飞猛进,在某些领域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行业出现了振动或者变革。AI技术作为一项新的科技手段,其出现必然和绝大多数新事物一样,有利有弊,单看它对人类就业的影响也能体现出这一点。本文以写稿机器人为例,探讨AI技术对于人类就业的影响,并对于传媒工作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求新的发展和出路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传媒行业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2-0112-03 1 AI技术的发展和繁荣对于人类就业的影响 1.1 高端人才需求量上升 2010年以来,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入史无前例的迅猛期,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BAT)引领中国企业不断开拓AI新市场,除此之外,其他具有人工智能技术竞争实力的公司也有上百余家,不少企业也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纷纷将目标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上。人工智能不可避免的将成为未来社会的趋势,无论我们怎样去评价它,诚然,它给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可见的和不可见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问题的潜在而去逃避,就像互联网,我们都说它是一把双刃剑,但是当今社会离开互联网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面对这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企业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在新的时期不断开拓自己的技术,迅速占领新的市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想要成为行业的巨头,没有科技和人才作为支撑是天方夜谭,科技说到底还是人才,因此,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将会猛增,比如百度公司将被誉为“谷歌大脑之父”吴恩达聘为首席科学家,为此百度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毕竟这样的人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哄抢。 1.2 部分劳动力将被代替,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出现 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简单来说就意味着机器人的大量涌现。机器人的出现其好处也无需赘述,它可以延伸人類的视野,帮助我们去了解我们看不到的天空,同时也能代替人类去从事危险系数高、难度大的工作,同时对于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将是一次劳动力的大解放。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的话,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问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京东和海康威视合作研发出的快递分拣机器人工作效率极高,准确率高达98%,不仅极大提高了原来人工的工作效率,同时更降低了因为疏忽大意、走神等情况造成的错误。因此,快递分拣机器人现在在京东内部已经被广泛使用,在今年的“双十一”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缓解了快递分拣的燃眉之急,相信也会很快在相关企业推广并很快延伸到其他行业和领域。快递分拣机器人的出现着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同时导致了大量原本从事分拣工作的劳动者失业。 另一方面,围绕机器人也会增加很多新兴的职业甚至行业。首先机器人的制造就引发相关工业的蓬勃和发展,机器人的维修和维护,对机器人使用方法和操作方法的培训等都会刺激新的就业岗位。 2 写稿机器人的优势分析 2.1 信息收集和甄别的精准化 首先,写稿机器人的信息来源都是相关机构发布和储存的准确信息,而不是像记者凭借自身的记忆或者查阅相关资料获取的,因此,写稿机器人在信息的获取上有着极高的效率,而且信息的真实性也不会因为速度的加快而存在质量上的问题,这一点是传媒行业工作人员所望尘莫及的,机器人借助计算机系统和相关大数据来处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相比这些,记者的信息获取来源和速度则显得不值一提。此外,传统的传媒工作者在现场获取信息后都以比较随性或者个性化的语言来进行速记,这种方法有效地节约了时间保证了信息量的巨大,但是在后期进行处理和传达时很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信息的错误,但是写稿机器人通过自动存储和备份完全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记者想要获取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很多时候需要亲自经历现场,去现场进行考察,但是写稿机器人则不需要亲身来到现场,它只需要通过媒体的报道,相关机构的描述和采访等就能及时地完成一篇报道。 2.2 生产高效化 写稿机器人在工作效率上着实是人力无法媲美的。提高报道的速度和真实度是传媒工作者共同的心声,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当前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事件网络上的相关信息都大量涌现,甄别信息和归类信息成为记者朋友十分头痛的事情,面对海量信息如何筛选成为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写稿机器人在这一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写稿机器人凭借迅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对海量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关键词在信息中获取关联性最强、最有用、真实度最高的信息然后进行编辑。此外,传统的报道要经历信息收集、分类、处理、编写、校对、排版等多道程序,一篇报道也因此经了多人之手,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和质量无法保证。写稿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所有工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写稿机器人的不足分析 3.1 写稿机器人的适用范围受局限 写稿机器人虽然有着很多优势,而且这些优势是人力所不能匹及的,但是写稿机器人作为一种产品,是缺乏思考和情感的,它的工作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完成的报道也是依据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的,即便在信息收集处理归类等工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它的痕迹十分明显,缺乏生动活泼的表述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一种麻木、置身事外、缺乏激情的感觉。因此写稿机器人目前为止只能运用到数据简单、逻辑性不强、形式固定的报道上,比如体育新闻、球员信息报道、简单的金融报告等。这类新闻正好能够发挥写稿机器人的长处,因为在处理该类报道时不需要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更多的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和严格的数据样本。但是对于其他类型的报道如果依然推广写稿机器人,那么则必然会失去很多受众,因为人们在阅读新闻和报道时如果看到明显的机器痕迹,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抵抗情绪。 3.2 机器人稿件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个问题类似机器翻译。机器翻译以业内科学的词典为依托,储存了海量的词汇,其词汇量也是任何一个翻译望尘莫及的,但是机器翻译在进行对话翻译和文本翻译时却经常让人不知所云。写稿机器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依托,在搜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和极高的效率,但是让它们将这些信息汇总并且以人类的思维表达出来则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在语言的组织上也是根据程序一步步堆砌自己的词藻,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出现上下不接、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另一方面,写稿机器人根据需求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但是缺乏一定的延伸,流于表面,不能像人类一样思考,这样制造而成的报道也就缺乏深度和广度。 3.3 写稿机器人灵活性不高 记者在撰写一篇报道时,会对自己的措辞和表达深思熟虑,渴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内容,提高报道的阅读性和趣味性,这样的报道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更有吸引力。但是写稿机器人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后,根据固定的模版和样式来堆砌文字、形式固化,对于不同的报道只是数据不同,但是在表达和讲述方式上千篇一律,因此报道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缺乏变化和趣味,长期下去,读者的流失将会成为必然。 3.4 写稿机器人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写稿机器人不同于人类,缺乏思考能力和基本的道德素养。写稿机器人在进行报道的撰写和编辑之前需要进行信息的搜集和获取,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不是一件难事,写稿机器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依托,信息获取的途径更广泛,这种方式提高了其获取信息的效率,但同时也对人类的隐私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新挑战。写稿机器人在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社会媒体、个人、企业的相关隐私直接报道,导致隐私的公开化,侵犯了公民权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4 传媒工作者如何与写稿机器人“和平相处” 4.1 提高自己的悟性和创新能力 勤快、悟性和创新是传媒工作者的三大法宝。勤快帮助传媒工作者获取最新的信息,让自己的报道领先他人;悟性高让自己面对不同的时局和状况能够短时间内迅速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呈现给读者,如果自己在新闻事件上缺乏悟性不仅会加大报道的难度甚至会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出现问题;创新自然不言而喻,它是当前任何行业都需要的素质之一,创新能帮助媒体工作者提高自己报道的趣味性,抓住读者的眼球。写稿机器人时代,媒体工作者再勤快也无法赶超机器人,因此,悟性和创新成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写稿机器人即便存在大量人类无法企及的优势,但是其固定化、单一化、程式化的设定直接导致其悟性低、缺乏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和从事相关媒体工作的人员想要不被时代淘汰,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悟性和创新能力。 4.2 将写稿机器人变成自己的好帮手 很多媒体工作者将写稿机器人视为自己的对手,仇视写稿机器人,实际上,这是一种病态心理。机器再智能也是人类的工具,我们着实无需和工具置氣,一个聪明的记者不仅不会和机器人生气,反而能够有效地利用机器人,这也是相关媒体工作者需要学习的地方。前面已经提到,写稿机器人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作为依托,在信息的采集和获取上具有人类无法企及的优势,而且它对于信息的处理速度也是极快的,但是也存在很明显的不足,比如形式固化、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等。媒体工作者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时可以借助写稿机器人的优势,利用写稿机器人来帮助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然后在表达上进行斟酌和修改,摒弃机器的痕迹,赋予机器产物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康美权,汪慧,高敏.“机器人”来了,记者该咋办?[J].新闻战线,2016(9):71-72. [2]管琼.“机器人记者”新闻生产的现状与趋势[J].传媒,2017(3):53-55. [3]王君,张于喆,张义博,等.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7(8):53-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