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闻编辑如何提高对稿件的组合再创造能力 |
范文 | 来敬尧 郑妍楠 摘 要 ”归堆“的能力考验着新闻编辑的鉴赏力、创造力、思维力与执行力,考验着新闻编辑的政治水平与理论水平。本文从存量组合、增量配合这两种稿件组合形态出发,论述了新闻编辑如何提高对稿件的再创造能力。 关键词 组合稿件;新闻;编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5-0012-02 组合稿件,是新闻策划在战术层面的操作性工作,也是编辑再创造能力的隐性体现。它不像修改稿件、制作标题或撰写评论那样能够直接体现新闻编辑的基本功力,看似只是将记者交来的稿件归堆而已,然而正是这种“归堆”的能力,考验着新闻编辑的鉴赏力、创造力、思维力与执行力,考验着新闻编辑的政治水平与理论水平,甚至是勇气。稿件组合一般有两种形态:存量组合和增量配合。 1 存量组合 已经修改好的、确认采用的稿件,我们称之为存量稿。将存量稿按照一定的编辑思想,以内容或形式的相互关系,组合成统一的稿件群,然后以稿件群为单位组合成一个版面或一组节目,叫做存量组合。这是新闻编辑最常用的组合手段之一。内容的相互关系,是指这一组稿件所传递的都是同一个方面的信息,如社会新闻、经济生活、科技发展等;形式的相互关系,主要是指对一些内容并无关联的稿件,可以用同一种形式把它们“归堆”,如简讯、标题新闻等。在组合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版面需要或稿件长短等对稿件作进一步的调整性修改。存量组合是版面或节目组合的常规形态,在一个常规版面或节目中,内容组合与形式组合常以相辅相成的综合状态呈现。如有特殊需要,还以如下形式体现。 1)专栏报道。以相对长期的栏目固定报道某一类内容,或按照宣传需要临时开辟一个栏目进行专门报道。这是新闻编辑最常用的手段。 2)集中主题。全部稿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可以是一种新闻体裁,但更多的是以不同新闻体裁集中展现同一主题。 3)连续报道。围绕一个主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分期组织报道。这类报道形式可以分为3种:跟踪报道、讨论报道、同期报道。 (1)跟踪报道。对于一些连续性较强的事件,媒体常采用跟踪报道形式,随着事件的进展,将逐步展开深化,直至事件结束。这是最常用的连续报道形式,尤其是经常用于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报道。但是,在新的社会形势与媒体形势下,这种报道的连续性正在弱化。作为新闻编辑,在编发稿件时就要具有这种战略的和历史的眼光。在新媒体条件下,新闻编辑还可以把受众的关注点引导到网络上去,把后续报道发布在网络上。 (2)讨论报道。对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受到群众高度关注,而又有不同认识的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连续报道。引起热议的新闻事件生动展现了新媒体形态下讨论报道的强大生机,也向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编辑技能要求。 (3)同期连续。首先要解读这样一个问题:同期媒体的报道能算连续吗?事实上这是一种特殊的连续报道,只用于在进行中而没有结果的事件的报道。这样的编辑方式就是一种同期连续手法,可以使平面媒体的相关报道凸显现场感。 4)对比报道。这样的稿件组合往往在策划之初或事态发展过程中就成为编辑思考的内容之一。所谓“对比”,可以是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也可以是高低优劣的对比。能形成对比的一组稿件,必须在某方面有可比性,而且编辑也要通过必要的编辑手段表明媒体的比较倾向。运用这种组稿技巧,需注意几点: (1)以公为主,决不可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扭曲观点对比的公正性和公信性。 (2)以要為主,选择用于对比的事物或事件应该具有普遍性,而不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3)以准为主,对比报道是一种判断型报道,产生的是非优劣观念带有很强的结论性与导向性,比一般报道更易引起受众的关注,能产生直接的社会效应,因此编辑此类稿件时尤其需要认真核对事实的真实性,衡量观点的准确性,避免因编辑把关不严而带来误导社会舆论的负效应。 2 增量配合 在实际编辑工作中,编辑的再创造能力更多地表现在按已有稿件的内容及宣传需要配发必要的新稿,强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取得预想的宣传效果。配发必要的新稿,可以称为增量配合。增量配合需要编辑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熟练的稿件组合技巧。增量配合主要有这样3种手段。 2.1 配发资料 这是新闻编辑最常用的增量配合方法。对于新闻事件中受众不很熟悉的内容或背景,编辑就要主动提供相关资料,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及意义。这种配发,一般通过文字资料、图表资料、信息链接等途径进行。 2.2 配发图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极力提倡报纸版面“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图片成为报纸增址配合的重要手段。但业界不少人只把图片看成是配角,甚至是填版面的角色,没有正视图片的独立作用。事实上,在版面上配发图片,除了人们公认的美化作用、配合作用外,还有其独立作用。从新闻编辑的实践看,作为增量配发的图片,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 (1)凸显非文字传播优势。有些新闻本身就具有吸引人的图像效果,文字再优美也无法代替受众的自我感受,这时运用图像就能更通达地传递信息,起到以一顶十的作用。面对同一处风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非文字可以准确表达。比如对于湖南莽山的原始魅力,城市里的旅游者与当地农民的感受就不一样,同是旅游者也因各人阅历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这时,通过图片把莽山的原生状态提供给读者,就是一种最佳的信息传递。 (2)图片背后所蕴藏的信息量极其丰富,比文字稿更能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思考力,更能影响人的情绪。例如,在美英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的报道中,电视和报纸上反复出现一张伊拉克小孩哭泣的照片,这本身就是一条比一千字的文字稿更能说明问题、更能感动人的好新闻。 (3)通过图片形象有时能更直观地向受众表达某种观念,取得更强烈的评论效果。比如,上海人特别喜欢吃大闸蟹,尤以阳澄湖的为最。但是近年来却出现许多冒牌的阳澄湖大闸蟹,于是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呼吁市民要认清真假标志,不要上当,然而性价比最终成为人们选择的依据,对于这一类由市场决定的商品,报纸没有发表评论而是通过一组照片于无声处表达了观点。 (4)在特定环境中,图片还能强化文字稿的情感感染力和说服力。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我国重建驻伊拉克大使馆,杨洪林大使夫妇挑起了这副重担。他们长期驻外工作,女儿由外婆带大,由于不理解父母的工作,对父母还有不小的情绪,认为他们在国外享福,自己在国内吃苦。这种情绪在群众中也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编辑在报道杨洪林夫妇的事迹时,配发了两张穿着防弹背心的杨洪林夫妇在兴建使馆的工地上的照片。这两张照片让读者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杨洪林夫妇工作之辛苦和他们的爱国情。 2.3 配写评论 这是新闻编辑的基本功,可以说,不会配写评论的编辑,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配写新闻评论,一方面以新闻评论的角度去思考所編的稿件,实际上也是编辑对新闻事实总体的把握和深层的发掘;另一方面,就单篇新闻来说,配写评论可以帮助受众理解信息的内涵。因为新闻稿件只是传递一个事实信息,但是这个信息可以有多种理解,实际上一个信息也是从不同角度传达不同的信息元素,这些信息元素在不同的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因此帮助受众正确理解信息,或按照编辑的意图去引导受众,就有必要直接对信息的重点或本质发表意见。 媒体的基本功能,不仅是传递信息,而且还要对重大社会问题发表看法,以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这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补充。《纽约时报》的社论版主编约翰奥茨曾说:“社论委员会主编的贵任,是要使得社论版有生气、有活力,并能保持言论的一贯性和明确而有前瞻性的政策”。在他看来,一张报纸只报道新闻而不对所报道的新闻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得到读者的最终欢迎的,而且这样的版面也是不完整的版面。从版面美学的角度来说,设置各种表现形态的文体,才会使版面可看、好看。近年来,相当多的都市类报纸,从当初坚持只报新闻、不发评论,到现在都开辟了评论专版,可见评论之于媒体的重要是一种客观规律。 当然,时代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媒体、自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已失去了第一时间报道这个优势,竞争的形势要求传统媒体从另一方面发掘自己的优势——争夺第二落点——对重大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正确引导社会,在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制高点上占据主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