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青少年群体运用新媒体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严汉翀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已经让所有人都成为“网民”,通过一部手机、平板电脑就可以连接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信息和娱乐。但随之而来的,网络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覆盖到每一个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来说,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在面对新媒体的诱惑时,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容易耽误学习,受到新媒体不良一面的影响。文章主要讨论青少年如何避免受到新媒体不良影响,并运用新媒体来提升自己,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媒体;青少年;信息传播;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5-0120-02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成长,经常被称作是“双刃剑”,有利和有害的两个方面融合在一起,关键在于青少年本身如何抉择。新媒体是以网络大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具有传播快、信息量巨大的特点,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但也会被大量没有意义的垃圾信息包围。网络的娱乐性,容易让青少年沉迷其中,比如网络游戏、影视音乐、聊天交流、网络直播等。因此,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关键在于青少年自己的选择,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和周边环境的健康引导。 1 网络环境中青少年的迷失问题 “95后”和“00后”年龄段的青少年群体,都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大多数从小学阶段就经常使用网络,这是与网络共同成长的一代人。但随着该群体逐渐进入成年阶段,一些因为网络习惯而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部分青少年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但却没有足够的媒介素养,导致负面影响凸显。网络环境中的青少年迷失自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青少年网络活动的过度娱乐化 青少年使用新媒体,大多数集中在信息查询、网络娱乐方面,但实际上前者只是占了小部分比例。一項调查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长达6.5个小时以上,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娱乐,包括网络游戏、听音乐、看电影、聊天等。过度娱乐化成为青少年迷失于网络的重要表现,这是没有好好利用新媒体的特征之一,但这种情况屡禁不止,与经济水平的发展、网络的普及都有密切的关系。 1.2 青少年网络评论水平呈现出浅薄特点 新媒体是外向型的一种信息传播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发布信息或表达观点,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中成长,对网络环境十分亲近,更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观点,曝光自己的生活。但在社交媒体中,比如微信、微博、论坛中,青少年由于年龄较低、阅历不足,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往往无法正确分析和评论,多数情况下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缺乏综合考虑和正确判断,观点和判断的浅薄让青少年显得十分不冷静,容易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恶意引导。尤其在社会事件中,青少年缺少对新闻信息的全方位阅读和分析,在看到个别信息或网民评论后容易轻信,无法做出更有价值的转发评论。 1.3 青少年尚未形成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 在新媒体环境中,青少年网民缺少社会法律法规的约束,同时学校和家庭并为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缺少监督和匿名的环境中,青少年的网络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这集中体现在网络环境中的拜金主义、不负责言论及虚假信息的传播方面。 2 影响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因素 2.1 社会各界缺乏对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教育 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当前的环境下,任何人不可能离开互联网而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但长期的应试教育让中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尚未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正常课程中,缺乏正规的渠道来知道中小学生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是与非,也缺少对各类网络行为的判断力教育。甚至在部分学校教育者和家长眼中,新媒体、互联网依然是洪水猛兽,应该一禁了之。社会上的网瘾治疗机构便是通过过激的手段,来治疗部分学生的所谓“网瘾”,已经引起了各界的争议。“网瘾”是一种对网络的不恰当使用,但根源并非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是教育阶段中某些认知的缺位。 2.2 缺乏分析能力,是青少年媒介素养问题的硬伤 媒介素养的缺失问题,也是青少年网络行为缺乏指导的重要原因。教育的缺乏会导致知识的不足,同样也会带来方法的欠缺。媒介素养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大量知识积累后产生的应对策略。面对社会问题时,青少年往往从自己的好恶角度出发做出评价,而不从道德、规则和法律的角度做综合判断。图一时之快在未经科学分析后做出判断并评论,是网络语言暴力的起点,人肉搜索、泄露隐私、谩骂和恶意误导,都让网络环境更加混乱。青少年在媒介素养上的缺失,是他们迷失于网络环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青少年缺乏严格的规则意识 青少年之所以在某些网络行为中体现出“无法无天”的特点,也与自身网络规则意识的不完善有关系,导致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行为没有足够的威慑力。尽管我国已经出现了诸如“秦火火”事件、人肉搜索索赔、网络造谣案例宣判等,但对于一些不足以进行刑事或行政处罚的行为,网络规则显得无能为力,青少年也没有形成此类意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中,大多数都是这个类别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发言方式,伤害了别人却还不足以受到法律或法规的制裁。 3 青少年运用新媒体的几点思考 运用新媒体已经是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只顾着死学书本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提高自己。而且新媒体也是当代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离开了新媒体人们将寸步难行,也难以获得事业上的新发展。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暴露出来的缺陷,针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提出以下几个建议,希望能够为青少年的新媒体教育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3.1 教育者要改善教育手段,重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及实践 虽然中小学教育阶段受到应试压力,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课外教育增多,应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通过课外阅读、案例分析来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这对青少年认识新媒体、了解网络信息传播、妥善管理自己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重要的是,通过媒体素养的提升,青少年更加明白自己的网络角色定位,能够摈弃掉大量不恰当行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寻求更多时间和合理的课程安排,校方应重视媒介素养这一人文素质的提升,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到了高校阶段,则应该以传播学院为基础开设选修课或专业讲座,为大学生群体埋下一颗健康思考的种子,解决基础概念的理解问题。 3.2 帮助青少年树立健康的网络价值观 如何运用新媒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网络环境中包罗万象,不能一足而论。形成健康的网络价值观,就是家庭和教育机构应该让青少年了解网络,并搞清楚应该从新媒体环境中获得什么:一是新媒體环境中的信息查询带来了极大便利,应该养成网络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好习惯,将信息查询和个人学习融合在一起;二是要注意把握网络娱乐的“度”,适度娱乐,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娱乐节目,要有节制、有计划地进行网络娱乐活动;三是注意自己的言行,这也是网络价值观的重要外在表现,尽管是匿名环境,但青少年应该综合考虑信息在做出对某事件的评论,转发信息时应该查证信息的真伪。 3.3 青少年自身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不论外界如何评价青少年群体,从根本上来首,青少年运用好新媒体的前提,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不要被眼前的网络娱乐所迷惑,个人的健康成长才是终极目标。但实际上,部分青少年缺乏远大的目标,对学习和社会时间不够重视,对未来一片迷惘,这都是制约青少年发展的桎梏。在缺乏理想的状态下,有吸引力的网络环境,便成为这类人群的避风港,不断恶性循环下去,青少年不仅没能运用新媒体帮助自己成长,反而成为网络事件中的负面案例,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得不到任何收获。 4 结论 笔者认为,新媒体不应该被视作“洪水猛兽”,而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依托,与上一代人相比,新一代青少年的优势便在于更加了解新媒体。但青少年们也要看到,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运用新媒体,通过新媒体获得自己成长的信息和资源,在网络环境中恪守规则,不迷失自己,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自我的健康成长,驾驭新媒体走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陈珂.新媒体形势下青少年媒介素养的现状与破解研究[C]//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陕西省委.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报告——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优秀论文集,2015:7. [2]贾小飞.传统纸媒舆情引导能力的现状和思考[J].电视指南,2017(5):78. [3]徐勇.新媒体环境下对媒介素养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5(4):117,119. [4]贾峰.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J].写作,2017,(6中):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