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日出之食》看纪录片创作平民化 |
范文 | 侯鑫 摘要:湖南卫视联合金鹰纪实卫视推出的首部聚焦中国人早餐的电视纪录片《日出之食》,一经播出就取得非常高的收视和反馈。“日出之食,一天中最初的期待”,从民生内容——早餐切入,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营造味道,用一个个闪光的细节添加佐料。文章从内容、传播方式这两个方面来看《日出之食》是如何朝着纪录片创作平民化趋势迈出的坚实一步。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日出之食》 平民化 中国人的早餐,比一杯意式浓缩咖啡更加提神,在一把面中汲取故土情长,撒一撮辣椒激活勤劳本色,一缕晨光,一餐美食,每一日都不可辜负。 《日出之食》是首部关注中国人早餐的美食人文纪录片,第一季选取了北京、陕西、湖北和云南四个地域的传统特色早餐。在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影响下,人们获取不同食材,用多种方式制作出地道的早餐味道,关注民生大事,也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反映中国人的故土情节,以及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和依恋。《日出之食》第一季上传至爱奇艺、腾讯、B站和芒果TV等视频网站并分割为多个小视频后,在没有任何推介宣传的情况下,总体播放量近千万,其中腾讯视频播放量就高达537万,在各大纪录片展屡获殊荣。在网络传播和短视频领域该片也是走在电视纪录片的前列,在网络上,《日出之食》以地域早餐为拍摄主体的创意点引发了网民的大量讨论。 平民化的传播内容 《日出之食》电视纪录片的系列基调贴地气,有人情,重民生,讲传承。 这部纪录片着眼于之前美食类纪录片没有关注到的领域——早餐,这正是“以受众为本位”最好的体现。以受众为核心观念的树立,意味着电视节目在制作之前、制作过程之中和播放效果三个方面,都以受众是否能接受和喜爱为基本出发点。①它关注到人本身的需求,选题视角也都是老百姓平时的早餐食物呈现,真正做到接地气。平民百姓平常的生活是电视纪录片创作题材的宝库。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通过长长的镜头反映平民百姓平常的人生, 予他们或喜剧、或悲剧、或优美、或崇高的关照, 无不给人以生命的美感和生命的启示。② 该片以“最壮美的日出”“最地道的中国早餐”“最可爱的中国人们”的“三个最”核心概念贯穿全片,通过“食客”“制作者”“食材”之间的关系,将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早餐品类、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日出之食》的平民化主要体现在节目内容呈现的如下三个方面: 一、最壮美的中国日出。《日出之食》以“最壮美的中国日出”为节目卖点,选取各地域最美的日出景象,每一集的开篇都有城市苏醒小片花,主要呈现形式就是:日出+城市特色空镜+食客吃早餐集合。在片中小间隔,因为是以省份作为拍摄地域,所以会涉及到不同城市的转换,如《滇食成金》云南,在这个最被阳光眷顾的地方,没有人愿意错过晨光,反复出现云南昆明西山龙门日出,云卷云舒、美轮美奂;《秦味晨香》中除了主要城市西安还会涉及到汉中、宝鸡等,每个地域的转换可以用当地有标示性的自然、人文、建筑等镜头或日出延时。 二、最地道的中国早餐。“民以食为天”早餐是高频、刚需的行业,也是最接地气的餐饮行业,以往中国人对于早餐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中餐和晚餐。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以及营养健康理念的改变,人们对于早餐也已经不满足于只填饱肚子去应付一上午的劳作,他们对于在外就餐的食物水准、就餐体验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中国传统美食与个人情感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甚至是异国他乡打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缺失的东西,比如田园、故乡、亲情,甚至对国家的认同和思念,都能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得以触发、补充或释怀。 《日出之食》在对食物的呈现方面,不仅呈现食物本身,也在理顺食物“上下游”,用陌生化信息全面解析早餐的美好,让观众了解一个新鲜的早餐。比如食材来源,包括对食材原材料产地介绍、食材对环境等的要求;食物制作,食物制作过程、制作中的人,以及人背后的故事挖掘;食物与食客,对某食物的“相处方式”认识以及评价,每天习以为常的早餐也有可能是新鲜前所谓的体验;食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早餐当中也有不少的老字号,它们的历史根源和当下继承,未来发展。 三、最可爱的中国人们。纪实主义强调尊重生活的原始形态,强调纪录片保持一种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逼真性,这就决定了普通人及其生活会成为纪录片的主要角色。③中国已经进入了越来越好的新时代,但早餐制作者们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本色,在早餐制作上也更讲究味道和质量。早餐制作者,有很多人遭遇下岗、生意亏本等变故,有的学历不高缺失技能,也有很多是继承了家中的手艺,但是他们选择用辛苦却踏实的方式去换取生活的美好,不断去传承祖辈的制作手艺和味道。电视美食类纪录片的探索不能只埋头于美食的创作,食材的样式和地域特征的展现,还要能抬头发现贴近这些美食周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发掘他们真实的、具有时代感的事件和故事,在讲述美食的同时,又带给观众一个又一个的感动。④ 如《过早之城》中,有热干面创始人直系血脉蔡大森,也有默默无闻20年做油饼包烧麦的张师傅和坚持排队买烧麦的食客。每份早点靠的都是手和手传递、心和心交流,延续一种味道,就是坚持一份情怀,值得一份期待,拥抱一片未来。 平民化的传播方式 一、一城一味。“你是哪儿人?”“哦老乡老乡。”地域性一直是烙印在中国人身上挥散不掉的,归属感也是人们在城市当中不断追寻的,保留在内心印象最为深刻的始终还是那一城一味。城市意象主要是通过符号来传播的,这当中最为重要的符号就是味觉符号,不同的城市意象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过程中积淀与传承下来的。在美食类纪录片中,横跨了不同的城市,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如云南边塞的神秘、长江流域的亨通、八百里秦川的飞扬…… 《日出之食》第一季呈现了北京、陕西、湖北和云南四个省市,主要结构是以省份或城市为地理单位,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种早点(受欢迎程度、视觉效果好、故事丰富、地域特色浓厚)作为拍摄主體,以人物故事作为载体,以食物本身所蕴含的美好作为重点。一方面,以省份作为分集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丰富性,地域辽阔、食材的丰富度增加,局域接受度更高,传播范围更广。另一方面,以省份分集可以带来广泛传播和精确定位,当地独一无二的食材和烹调方式,展示普世价值观中对于个人性的关照。 美食特别是早餐,它作为一天的开始,始终保持着烟火气,是城市当中烟火浸染的尘世百味。同样也反映了城市性格,保存着城市记忆。一尝起来,就会能想到关于城市的最直观的印象,比如《秦味晨香》中陕西人的性格,是历史与环境的造就,是千年古都与八百里秦川的雕琢,受历史沿袭、地理位置和地域文化诸多影响,赋予老陜勤劳朴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踏实。吃着这些美食,心中油然生起一股坦荡之气,唇齿的满足之间,忍不住想起那句:“嘹咋咧!美的很!” 二、1+N短视频传播。当下被称作短视频风口,短视频的形式也是迎合当下的受众碎片化阅读方式,如抖音、微视、秒拍等遍地开花。短视频既是内容的优质呈现形式,也是移动用户未来主要的消费对象。有数据显示,现在移动互联网55%的流量都被视频消耗掉。将长篇纪录片改成若干段2 分钟和3 分钟的短视频,这样既满足了观众浅阅读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因为观赏长视频对网站浏览速度的影响。⑤ 《日出之食》每集在每个地域里选取3-5种早餐类型,有机组合成传统电视媒体的30分钟体量(湖南卫视、金鹰纪实卫视播出)。与此同时,在策划初期已计划好每种早餐、每个故事都完整讲述,各具噱头,风格鲜明,可拆分成若干个短视频进行多平台分发。 芒果TV纪录片频道首页热播推荐中将20个小视频打包为“中国人早餐都吃啥的”宣传,总点击量为48.7万。B站2018年 11月21日至12月3日美食热门视频排序中,云南篇的破酥粑粑拆分小视频排名第一(点击率达到16.1万),云南篇排名第四,北京篇排名第五。短视频播出量成倍超出正片,特别是“这饼太好吃,歪国人吃了再也不想吃自己国家的披萨”的点击量累积超出50万,宣传中国人的美食骄傲切中了网民的嗨点,但是,地域的差异化没有得到较强的表现。这对今后的制作模式和宣传方向上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结语 《日出之食》作为国内首档关注中国人早餐的美食人文纪录片,立足于当下中国现实,整体来说贴地气,有人情,重民生,讲传承。通过平民化视角的切入,新颖潮流的短视频传播方式,故事化的叙事策略,真正做到了展现美食,讲述故事,传递精神。平民化理念因此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我们甚至可以将平民化理解成一种手段, 一种意识, 一种处事态度, 一种生活形式。⑥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注释:①王朝晖:《 “平民化”——电视制作理念和实践》,《中国电视》,2001(3)。 ②宿 丰,黄 丽:《论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对平民人生的关照》,《理论界》,2005(9)。 ③田 静:《试析〈纪实72小时〉对国内平民化电视纪录片的启示》,《视听》,2017(1)。 ④熊美姝,陈祺祺:《浅谈纪录片的平民化趋势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电影评介》,2012(14)。 ⑤李 智:《纪录片的网络传播策略研究 ——以央视网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7)。 ⑥周自祥:《媒介平民化理念的思考》,《当代传播》,200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