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网络时代环境新闻报道 |
范文 | 何羽双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恶化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受众对环境新闻的要求从质和量上都不断提升。互联网作为时代背景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更多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也为公众提供实时的环境信息。新闻工作者目前对环境新闻的报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正视网络时代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既有利于新闻人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关键词 环境新闻;澎湃新闻;“碳九”泄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4-0030-02 1 环境新闻梳理 环境新闻作为舶来品,最初在美国产生并发展。美国驻意大利大使出版的《人与自然》一书被视作是环境新闻的开端,而后1962年《寂静的春天》首次揭示了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标志着环境新闻走向成熟。 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不合理地发展工业、环保意识欠缺等原因,用环境换取资源的现象屡屡发生。真正关于环境新闻的报道起源于改革开放以后,1981年《中国环境报》创刊,标志着我国环境新闻学的诞生。1993年我国加入国际环境记者协会,并发起了“中华环保世纪行”行动,环境新闻走入人们的视野。 2000年至今,国家多次出台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的文件,《人民日报》等党媒组织系列报道,针对环保问题进行宣传。自然之友等ENGO的出现,更是为环境新闻报道提供了新的信源,推动了环境新闻学的进一步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强调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有利于提升公众对环保的参与意识。 2 福建省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始末 2018年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肖厝村发生“碳九”泄漏事件,污染物来源于福建省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油品装卸作业过程中由于油船的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导致油品泄漏。11月8日陆续有媒体报道该时间,当天,泉州市环保局发布通告称共有6.97吨“碳九”泄漏,由于及时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当天下午就已基本完成清理工作,各项指标达到安全状态。11月9日的续报称陆续开展了油污清理、环境监测水产品的管控及养殖理赔等工作。随后福建省泉州市政府新闻办由于11日、19日陆续通报两次“碳九”泄漏事件的处置进展。11月25日下午,泉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碳九”泄漏事故泄漏量为69.1吨。11月27日,相关责任人被逮捕。 3 澎湃新闻A批评在“碳九”泄漏事件报道上的优点 笔者于澎湃新闻A批评客户端搜“碳九”,得出报道47篇,除去2篇非相关内容外共有45篇报道。其中有36篇被收录于绿政公署栏目,4篇被发布于一号专案栏目,2篇各被收录于舆论场及澎湃评论栏目中,同时在中国政库、@所有人及澎湃人物各有1篇。 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最早发布的是11月8日的题为《福建泉港海域4日发生碳九泄漏,专家解释“碳九是什么”》,当天还发布了《福建泉州泉港区通报碳九泄漏设施周边环境监测情况》《福建泉州泉港区通报“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群众”治疗情况》《马上评|泉港碳九泄漏:充分有效回应关切迫在眉睫》《泉州东港石化碳九泄漏现场:工作人员逐个清理网箱黏附污染物》《光明时评:泉港6.9吨碳九泄漏是典型人祸,事实不该成谜》《泉州泉港通报碳九泄漏处理情况:大气指标已恢复正常》《专家谈“碳九”治理:有毒性但非劇毒,涉事海域需长期系统治理》共计8篇稿件,澎湃新闻最后一次关于本次案件的报道是11月事情发生后三天11月30日《泉州碳九泄漏瞒报,突发事故应急管理该如何避免公信力危机》。 总的而言,共计20余天40余篇的报道中,澎湃新闻作为最先转型的媒体表现出了一定的优点。多篇多角度的报道给读者呈现出了新闻事件的不同面貌。PGC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使读者了解关于“碳九”及其泄漏的危害等相关内容,泉州环保方面官方的信息来源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澎湃特约评论员的辛辣评论通过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引起关于此次泄漏背后的思考。分类于不同栏目的报道,既使主题清晰又能满足各行读者的需要。 4 澎湃新闻在“碳九”泄漏事件报道上存在的问题 4.1 时效滞后 此次泉港的“碳九”泄漏事件发生于11月4日,且当天泉港区环保局就发布了关于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处置情况通报,可是澎湃新闻的报道最早一篇发布于四天后。实际上在媒体报道以前,此事就曾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民间舆论场倒逼官方舆论场作出回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澎湃App前身为上海报业集团,平台资源丰富,既拥有《东方早报》中优秀的一线人才,又涵盖了网页、WAP、App等多项子平台,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澎湃新闻都有能力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报道。 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受众取向仍然是准确、真实、新鲜,尤其是许多UGC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普通读者无法分别其中真伪,就更需要官方媒体展现新闻的真实面貌。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新闻发生以后出现了一次“后真相”现象,即起初媒体报道的泄漏量是6.97吨,经过核实报道才被证明真正的泄漏数量是69.1吨。实际上这则新闻内容是对所有媒体人的拷问,当新闻客户端所提供的内容都不再真实,媒体公信力何在?无论是《人民日报》还是《财新周刊》,都深入参与调查,澎湃新闻作为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媒体就应当承担起相关的社会责任,保证其报道的真实性。 4.2 缺乏原创 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为王的准则并没有改变。据笔者调查,澎湃新闻所报道的45篇内容中,仅有4篇为原创内容。其中两篇为澎湃新闻的特约评论员刊载于澎湃评论栏目,一篇为《鱼之死》为特写,仅有的一篇消息体裁的《泉港碳九泄漏:正解决厂居混杂难题,两年后完成5万多人搬迁》,原创比例不到10%。其消息来源地区来划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当地的媒体发声,包括泉港环境网、泉港人民政府、泉州网、泉港广电等,本地媒体在进行报道的时候除去地缘条件外还会天然地获取采访、传播的便利条件,另一类是其他非本土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等媒体,这些媒体作为党媒自然也是有其自身的优势的。 诚然,澎湃的内容无法获得与本土媒体一样的采访优势,更无法与党媒比肩,但在原创内容上也值得向《科技日报》《法制日报》《石狮日报》、侠客岛等学习。 互联网时代之所以强调原创的重要性,是因为同质化的内容造成读者审美疲劳,对内容失去兴趣,更严重者会促使谣言的产生与进一步传播。进一步看,对读者来说,同样的内容在其他媒体看过了,再在另外的媒体阅读,难免会对媒体原创性和真实性存疑。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后续的新闻报道,也不利于媒体自身形象的塑造。 4.3 负面事件的正面报道 毫无疑问,泉港“碳九”泄漏属于负面事件。笔者在对澎湃新闻的45篇报道进行统计时,对报道的属性分类为中性、正面及负面。其中中性报道3篇,正面报道27篇,负面报道15篇。 正面报道多为海产品未流入市场、油污治理取得效果、病例身体状况好转等内容,对于负面事件的正面报道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一方面来说,正面报道有利于起到宣传展示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受众对于事件解决的信心。另一方来看,对负面新闻的正面报道不利于受众心中政府和媒体公信力的塑造。尤其是环境新闻的特殊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对待环境新闻普通受众无论是从关注的热度还是持久度来说都比普通的新闻更甚。而互联网时代又为受众获取信息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当媒体所发布的信息与互联网上亲身经历者不同的时候,受众往往会偏向看起来代表民意的“网友”,這就进一步造成了政府及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负面报道更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关注读者最关心的话题,以“碳九”泄漏事件为例,公众关心的是后续的治理和进一步的追究问责。从这些角度去着手,给予受众信息才是网络时代新媒体的责任。 5 结论 随着受众文化水平、政治参与热情的不断提升,环境新闻会越来越引起重视。网络时代这一特征并不会淹没于信息的洪流之中,相反网络上体量庞大的信息会为环境新闻提供更多信源。媒体在对环境新闻报道的时候,既要考虑到环境新闻的特殊性,也要考虑互联网时代信息本身的庞杂性和传输的快速性。首先要保持新闻专业的初心,报道秉持客观真实及时效,第一时间给予受众信息。其次要逆流而上保持原创,无论是什么时代,内容为王适用于一切条件。最后是重视平衡报道,对负面新闻报道的视角和立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谢玲.论我国环境新闻报道[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2]易雯.中国环境新闻研究综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