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范文 | 高铁军 2017年是日本侵华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爆发80周年。史学界对此高度关注,大量史料集、专著、研究论文等问世。这其中,由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艾红红教授主编的《中国抗战广播史料选编》(以下简称《选编》)尤其值得关注。可以说,《选编》的问世,对于抗战史学研究以及抗战广播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选编》紧跟前沿、内容全面、体裁丰富,吸收了抗战史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比如:在史料选择的时间范围上,《选编》不但收录了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相关材料,还大量收录了1931到1937年之间的诸多史料,体现了抗战史学界对抗战认识的转变,“十四年抗战”史成为共识。根据所选抗日广播史料的性质和内容,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抗战广播书摘”,收录了《第四战线——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掇实》《中广四十年》《新修地方志早期广播史料汇编》等多部海峡两岸学者著作中有关抗战广播的章节。第二部分为“抗战广播文汇”,主要收录了国统区、沦陷区的广播回忆文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回忆文章。第三部分为“抗战广播讲演选载”,主要收录了各方面代表人物发表的抗战广播讲演稿。第四部分为其他广播史料,收录的是有关文件、档案材料及报刊消息。第五部分为抗战广播大事年表。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分别收录了部分学者的研究文章及参考书目、文目。 从史料收录范围来讲,已经较为齐整,既有档案文件等直接史料,又有对其他学者收集整理过的史料进行的筛选收录,还包括了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以及讲演稿等。这种对多方面人物相关材料的集纳以及对多种体裁史料的收录在比较成熟的抗战史料整理中也不多见,彰显了抗战广播史料整理与研究的特色。当然,《选编》收录的只是部分重要史料。编者自己也坦陈,目前的抗战广播史料极为分散,我国抗战广播历史有关档案的开放程度尚难满足研究的需求,本书入选的史料只能反映抗战广播的概貌。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但无法掩盖《选编》的重要史料价值,还为后续抗战广播史学者进一步挖掘史料提供了努力方向。 《选编》为我们深化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奠定了基础。抗战,作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最深刻的记忆,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点。早在抗战时期,关于抗战史学的研究就已经成为热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出版的抗战史学研究专著多达百部。對抗战史研究的热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远去而衰减,相反,还有日益增强的趋势,现如今,每年正式出版的以抗战为主题的研究专著已达数百部,研究论文更是超过千篇。其研究主题涉猎也日益广泛,从一开始的政治、军事扩展到经济、文化乃至社会领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以一种越来越立体、全面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些研究中,广播作为那个时代的重要媒介之一,常被提及,但真正以广播为视角来进行抗战史学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史料的分散。史料是史学研究的根本,对抗战史学研究来说也是如此,已故著名抗战史专家荣维木曾说过,挖掘史料是推动抗战史研究深入的一个急迫问题。《选编》为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重要基础,填补了相关研究缺少系统性史料的空白。 《选编》为抗战广播史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我国既无一本系统全面批判揭露日本侵华广播史的专著,也无一木相应地全面反映抗战广播的专著。作为史学与广播学的交叉学科,抗战广播史学研究的瓶颈也与抗战史学中相关研究缺乏史料有着同样的原因。笔者就曾经对抗战广播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一直苦于史料的缺乏而难以进行。所幸,《选编》及时问世,犹如一瓢甘露浇灌在广播史学界,为抗战广播史的进一步系统深入研究提供了可能,对于广播史学研究及学科发展来说,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