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全媒体时代纸媒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范文 王从启
【摘 要】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发生变化。从以往获得新闻的途径只有报纸、电视、广播等很少的几个渠道,到如今的手机移动端人人都是自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很多报纸出现大幅减版的现象,报纸版面上的新闻图片被边缘化,摄影记者职业生存空间正在受到不断挤压。在新的环境下,摄影记者该如何转型也成为业界关注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关键词】传统媒体;全媒体;新闻摄影一、全媒体时代传统摄影记者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纸媒出现停刊裁员现象
近些年,受到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冲击,传统纸质媒体很多出现休刊、停刊和裁员的现象。传统媒体记者特别是摄影记者,面临着较为尴尬的局面。
从2011年开始到2015年,美国CNN、《芝加哥太阳时报》、《纽约每日新闻》、《体育画报》等众多传统媒体由于连续广告下滑,经营状况欠佳,不得不进行大规模裁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2013年5月30日,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宣布该报即日起裁撤整个摄影部門,共28名摄影记者被要求离开报社,其中既包括曾经获得普利策奖的资深名记,也包括刚刚入职不到一年的青年记者。《芝加哥太阳时报》也成为首个没有自己的摄影部门的综合性日报。2014年8月,《纽约每日新闻》裁员17人,其中包括4名图片编辑,5名摄影记者。《纽约每日新闻》创刊于1919年,自创刊之时就非常重视图片,其报纸的LOGO里就有一架照相机。从1920年到1991年,报纸的宣传口号就是“纽约的图片新闻报”。[1]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即12月29日当天,全国在这一天传出休刊/停刊消息的媒体有十多家。这其中包括《大别山晨刊》发布致读者敬告,宣布停刊,《皖南晨刊》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休刊。其实,此次两家都市报发布停刊敬告,在安徽并非首例。2017年1月1日,池州《九华晨刊》和《淮北晨刊》同时停刊。
(二)摄影记者的优势不断弱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器材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小型化、廉价化、傻瓜化,小型数码相机、智能手机摄影功能不断得到强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够很方便地拍出符合网络媒体甚至传统纸质媒体版面要求的图片。摄影几乎已经突破了对技术掌握的束缚变得没有门槛。加上互联网发展,全媒体时代到来,使得人人都是摄影师,身处新闻事件现场,掏出手机随时都可以记录,随手拍,随手上传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每当遇到事情,特别是突发新闻事件的亲历者与目击者,都可以变身为现场的摄影记者,而这些事故现场亲历者拍摄的图片、视频,往往都是第一时间发生的事情,现场冲击力强,震撼力大,时效性强,媒体往往都会优先予以采用,然后再进行追踪报道。
举个例子, 2017年7月22日下午16时许,合肥市合作化路高架桥由南往北下桥口处往五里墩立交桥方向,发生两车相撞起火事故,车辆在事故中燃烧,现场滚滚浓烟弥漫,几公里外都能看见。当很多报社的摄影记者在接到通知赶往现场时,网友就已经将第一现场的照片传到了网络,等摄影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大火已经被扑灭。目击网友拍摄的图片虽然质量不高,但由于是事故的第一现场,被很多媒体直接采用。全民摄影时代,往往新闻现场再也不缺影像的记录者,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现场的影像传播也发生了很多改变,专职摄影记者在器材、传播途径等方面的优势和垄断地位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便是生存压力。
(三)图片发稿空间不断被压缩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纸质平面媒体深受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滑、受众流失等困扰。纸媒停刊、媒体裁员、合并部门的情况时常出现。为了减少成本,从以前的每天动辄数十上百版的厚厚一叠报纸,到只出版十几个版面,很多报纸出现大幅减版的现象。报纸版面的减少,直接影响记者采写的稿件刊发,新闻图片更是被边缘化,传统媒体记者特别是摄影记者受到很大冲击,职业生存空间正在受到不断挤压。
例如,全国十大晚报、安徽第一报的《新安晚报》,在报纸版面多的时候,每天都有40多个版面,还设置了专门的摄影图片版“目击”,报纸每天都会有固定的图片版呈现。最多的时候,该报摄影部有8名专职摄影记者和2名图片编辑。近些年,随着报纸版面的减少,每天的图片版被压缩,目前只保留了每周日一期的“周刊相册”用来刊发图片专题。报纸版面的减少,也直接导致了摄影图片难以刊发,摄影图片没有了展示空间,渐渐沦为鸡肋。二、全媒体时代传统摄影记者面临的机遇
(一)全民摄影时代更凸显专业价值
在全民摄影的大环境下,人人都是摄影师,在这样一个摄影已经没有了技术门槛的背景下,“技术”和思想反而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摄影记者要突破简单的影像记录的摄影要求,要拥有超越市民拍客的视角。同一新闻事件现场,专业摄影记者的照片如何能在广大的群众摄影者群体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展示出专业素养来。照相机是一样的,关键是照相机背后的脑袋思考的问题不一样,看待事件的角度不一样。摄影记者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专业的,拍出来的照片不能显得业余。这就需要摄影记者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强对事件现场的把控能力和认知力。对摄影题材的选取、价值判断、主题以及图片的构图、决定性瞬间、光影、虚实等加以掌控,拍摄出有独特视角的图片来,从而在细节和情感上打动受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努力让自己更加专业。专业摄影记者要展现给读者的不只是形式,还要有深刻的内涵和思想,这样才凸显出摄影记者的专业水平。
(二)互联网传播扩大影响
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习惯变得更加碎片化、快速化。长篇累牍的文字,不仅看起来累,也容易让读者失去耐心。这时候,图片、短视频等冲击眼球的传播形式反而越来越受到欢迎。“一图胜千言”, 视觉新闻以简洁明快的方式呈现,很容易吸引读者,它可以把读者带到新闻现场中来。
过去报纸版面受到篇幅限制,无法一次刊登多幅精彩的新闻图片,而新媒体具有不受版面限制、传播海量信息的特点。传统报纸摄影记者要善于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扩大摄影图片的传播力。除了将自己的作品刊发在供职单位的报纸上,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站、客户端、公众号、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将自己好的作品,精彩的瞬间、意义重大或者没有版面发出来的照片都推送出来,供网民、朋友圈以及粉丝观赏甚至传播。这不仅可以展示摄影记者的精彩照片,还能扩大摄影记者在圈内的影响力。传统摄影记者,要从纯粹“记录者”的身份,积極向全媒体环境下的“展示者”身份转变,从而提高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
例如,2016年5月19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张手术室门口医生累倒在地,口服葡萄糖注射液补充能量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关注。许多网友说,这张照片让大家体会到了医生工作的不易。在这张照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据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记者说,当天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访器官捐献手术,在手术室门外他看到累得坐在地上的医生。这一幕让他大受感动,便在一旁用相机拍了下来。当天晚上,他将这张照片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起床,这张照片已经在网络上爆红, 引发央视、人民日报等众多中央媒体关注。
(三)全媒体直播创新工作思路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很多传统纸媒都不仅仅只是依托单一的报纸,而是集合了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传播手段。全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新闻摄影生产和传播途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媒体时代,摄影记者是“我拍什么你用什么”,新媒体融合时代则转化成“你用什么我拍什么”,摄影记者的主动性增强,创新思维理念得以改变。[2]通过单位的全媒体平台,直播新闻现场,实现快速、有效传播,紧跟全媒体发展的步伐,让摄影记者在工作思路上有了新的转变。
例如,2017年6月23日,安徽高考录取线划定后,合肥168中学的潘宇昂成为安徽高考文科第一名。接到线索后,众多媒体都赶往合肥168中学采访。《新安晚报》也在第一时间派出摄影记者赶到学校。和以往不同的是,摄影记者不仅仅只是拍摄照片,还通过直播的形式,在第一时间将所拍的该学生的图片以及专访视频,通过手机移动端上传给后方的编辑,编辑简单编辑后,就通过新安晚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将采访内容传播出去,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不仅是新旧技术的变化,更是新旧传播理念的碰撞和融合。媒介环境的变化也需要摄影记者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打破传统的工作方式,努力去适应传媒融合新环境。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取得融合发展的最好效果。
注释:
[1]孙中钦.全民摄影环境下专业摄影记者的转型 [J].新闻记者, 2015(08).
[2]王鼎.浅析摄影记者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 2017(01).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内容采集中心)
责编:姚少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