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新媒体融合面临的四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
范文 | 米丽娟 【摘 要】新媒体融合带动传统媒体的进一步革新,并将其发展纳入互联网平台。目前,新媒体融合面临四个重要问题:如何以互联网思维看待新媒体各种业态的兼容?大数据如何体现互联网思维?媒体智能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跨业态共谋新媒体重要议题的传播?本文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重要问题 传统媒体的融合经历了机构合并、集团组建、人员精简、资金合流、素材共享和产品统一分发等几个阶段,暂告一段落。然而,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为关键词的新媒体融合早就拉开了帷幕,它带动传统媒体的进一步革新,并将其发展纳入互联网平台,使其成为新媒体融合的一部分。眼下,新媒体融合面临四个重要问题。 一、如何以互联网思维看待新媒体各种业态的兼容 思维就是思考问题的维度,它直接影响思考的视角、方式和立场。互联网思维就是从互联网维度思考问题,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互通、链接整合、包罗万象,是“面对重要技术革命出现的颠覆性思维”,它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它是以预测为“最本质应用”的大数据思维,是“简约”思维和快捷的“迭代”思维,是以微博、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社会化”思维,是“平台”思维、“跨界”思维和“流量”思维。[1]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维基于国家重视、大胆设想和科学规划,关键是新技术融合与创新变革,以产业化和发展互联网企业为抓手。[2] 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军方的情报网——阿帕网,1968年转向民用,自此,大众传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真正的信息爆炸开始了。经历了Web2.0和3.0时代,传统媒体纷纷与互联网融合,学会了两条腿走路——边保留传统业态,边依托互联网打造网报、网刊、网络电视(广播)、电子书等新业态。互联网空间的无限性决定了它能兼容各种媒体业态,用互联网思维审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书籍等,不难发现,它们不但并未消亡,反而更加活跃于线上线下,更确切地说,“报业寒冬”应是“纸媒寒冬”,互联网给传媒业带来的是革新而不是摧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与新浪、搜狐、百度等共存于网络空间。 国家规划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石。互联网的根服务器和10个主服务器在美国,因此,从技术上讲,全世界所有使用互联网的国家都在为美国无偿提供情报和公共信息。因此,我国政府相当重视网络安全,高校开设了网络安全的相关专业,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安人员和网警随时监控重要信息的发布,防止网络传播泄露国家机密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互联网思维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比如腾讯,有人免费使用微信、QQ,有人用Q币打游戏,还有人付费阅读、付费观看影视作品、付费购买其他商品和服务。点击率成了衡量新媒体各种业态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粉丝成了新媒体存续的支柱,在贡献注意力的同时完成传播意义的生产,直接(有偿使用者)或间接(无偿使用)提高新媒体的经济效益。因此,以互联网思维看待新媒体各种业态的盈利模式,并无实质性的区别,都是“互联网+”模式;业态之间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晰,内容生产、呈现和输送方式也大同小异。 以互联网思维对现有媒体样态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报、网刊、电子书、网络电视(广播)及其衍生的手机电视(广播)等等;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交媒体:腾讯公司的微信、QQ,美国的facebook,twiter等等;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微博、博客、电子信箱等等。 这三类媒体样态共存于互联网,彼此兼容。首先,表现为内容互借。同一内容被不同样态的媒体传播,提高了内容的使用价值,内容被多次传播后,其重要性自然显现。比如:腾讯推送的当天头条新闻,经常被网报、网刊和网络电视(广播)采用,被多个微信圈反复传阅,多次发酵,使内容真正物尽其用。最近的空姐滴滴出行遇害案,最先是被“平安郑州”微博发布,后来被新华社、都市频道等采用,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和被关注程度。这种内容互借客观上造成传播内容的同质化,非首发媒体的新闻时效性会大打折扣,但与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相比,这种牺牲是值得的。其次,表现为渠道共用。宽带是所有新媒体信息传输的共用渠道,信息以比特为单位通过宽带送达用户终端,呈现于不同样态的媒体,流量是描述宽带大小的词汇,表明它能让多少信息在其中传输,是互联网思维的特征之一。运行空间、内存大小是描述电脑或手机终端的词汇,表明它们能接收多少信息。接收端是渠道的终点,发射端是渠道的起点。再次,表现为用户共和。“以用户为中心”是互联网思维的又一显著特征,互联网时代是用户为王的时代,传统传播学的传受关系已被互联网彻底颠覆,用户可能是传者,也可能是受众,同一用户可以身兼二职,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发表评论、置顶或转发信息。用户点击什么,不点击什么,取决于用户个人喜好,也受到随机性的影响,比如技术故障造成网络不畅,改选网站或网页浏览,五花八门的新媒体样态给了用户充分的选择自由。 二、大数据如何体现互联网思维 大数据时代没有秘密,数据库的开放与共享让用户的个人信息被一览无余,商家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消费记录、就诊情况等信息为其量身定制商品,并通过云计算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个性化服务。新媒体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相关的数据库,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和搜索记录,向每一位用户定向推送新闻。大数据时代,网民的任何举动都会留下抹不掉的痕迹,都会被想看的人看在眼里,被想记的人记在心上。监控的摄像头总在人们不经意间发挥作用,公路上的每一次违规,商场里的每一次扒窃,公共场所的每一次争吵,高铁的每一次事故……不仅被记录,还可能被直播,当事人还可能被互联网人肉搜索。大数据因互联网而精彩,互联网因大数据而重生。 三、媒体智能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智能编辑(机器人编辑)几分钟就可以根据关键词分拣上亿条信息,瞬间列出近期媒體热词,判断媒体关注的焦点,智能记者可以依照设定的程序进行采访,智能主持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现场直播,智能播音员可以比真人更少出错……随着技术进步,媒体还有什么工作是机器人不能胜任的呢?很难回答。媒体智能化的正面影响却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但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使传播更加客观、公正、精准,而且责任分明,出了差错时,可以有效地避免相互推诿。媒体不再需要记者、编辑、播音员和主持人,只需进行技术和设备投资,拥有程序开发人员和内容策划人员,改变传统的信息生产和消费方式。媒体智能化的负面影响同样显而易见:大批媒体从业人员在机器人的冲击下面临下岗,他们真的能够悠闲地喝茶聊天、享受生活吗?否。一些人不得不告别自己喜欢的职业,另谋出路,而另一些人则可能被社会淘汰。媒体智能化使信息生产和消费模式化、标准化、机械化,内容的人情味被大大削弱,机器人采访当然不如真人有温度,也缺少人文关怀。由于事先被设定好了,机器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很难随机应变,也很难代表真人的立场和话语权。因此,技术为新闻内容生产的智能化提供了可能,但永远也不可能改变内容为王的传播之道。 四、如何跨业态共谋新媒体重要议题的传播 跨业态共谋重要议题是新媒体内容融合的重点,也是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主管传媒的机构根据百姓关注的热点和党政部门工作的重点为新媒体设置传播议程,为不同样态的新媒体打包和分发传播内容,通过集约化生产实现同一议题的多次传播,提高信息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通过发现和启用意见领袖,扩大重要议题的传播效果。另外,还必须注意口径一致、资源共享、风格各异。比如:如何同心协力树立政府威信、维护政府形象?这是政府公关的重点,也是组织传播学研究的内容。根据美籍华裔学者丁允珠的面子协商理论(face negotiation theory),文化规定了某人在特定情况下期望获得何种身份,为了保持这种具有识别作用的身份,必须开展面子工作(facework),即人们用来构建和保护自己面子以及用来保护、构建或者威胁别人面子的传播行为。主流媒体维护政府形象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其传播行为都是为了群体不受威胁,它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把政府行为当作所有成员共同的努力,政府公关(宣传)部门设置好议程,把重要议题制作成适合新媒体不同业态的传播内容,实现传播资源共享,并体现各自的传播风格,便于所有用户获取。 参考文献: [1]严飞.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互联网思维[J].编辑学报,2015(01):13-15. [2]黄俭.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我国的互联网+教育战略[J].互联网中国电化教育,2017(01):99-101. [3]斯蒂芬·李特约翰,凯伦·福斯.人类传播理论(第九版)[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01-202. (作者:重庆文理学院教授) 责编:周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