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监视器影像叙述新闻的优势和策略 |
范文 | 朱 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安防意识的加强,监视器逐渐被运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安防相配合。电视新闻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监视器影像。再现危害发生时的情景。以警示观众或呼吁观众提供线索。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关键要看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和叙述的技巧。监视器影像以其客观而形象地叙述事实的能力得到电视新闻报道者的青睐。然而,监视器影像不过是一种叙述新闻的手段,只有有策略地运用才能发挥最好的传播效果。 监视器影像的优势:让电视新闻回归其本质特征 监视器影像能带给观众最直观的、形象生动的视听享受,促使电视新闻展示其最大魅力。 监视器影像的客观:让电视新闻由“间接叙述”回归“直接叙述”。对于突发性新闻事件,电视新闻影像多为间接叙述。电视新闻间接叙述被大量的写实影像所充斥。一个写实的视觉形象一般是指它“看来像”、“近似”、“复制了”、“形象地再现了”可见世界的表象。这也反映了电视新闻叙事一直存在的一个悖论,即用一个事后的视觉场景,来叙述一连串事发的现实情况。监视器影像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个悖论的解决提供了方案。 监视器影像是电视新闻影像直接叙述的一种方式。它是突发事件真实视觉场景的忠实记录者。监视器被固定在特定的角落,不受人为操控,它记录下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事件的前后过程,让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在观众跟前展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观众的心理介入。电视新闻间接叙述呈现给观众的多是可有可无的空镜头和抽象的采访片段,需要观众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联想、推理,其效果受观众的生活环境、思维能力的限制。监视器影像在电视新闻中的直接叙述则不然,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现场信息传输给观众,降低了观看新闻的智力门槛,易受性更强。对于以真实客观为本质特征的电视新闻而言,监视器影像以其不可替代的画面优势使观众对电视新闻的信任度达到了最高值。 监视器影像的形象:让电视新闻由“事后声音”回归“事发画面”。关于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往往是在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迅速奔赴现场采访。电视新闻很难运用现场画面描绘新闻,致使观众不再对画面抱有期待,使电视新闻“广播化”,“观众”变成了“听众”。为了重新凸显电视新闻的画面优势,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由“事后声音”变成“事发画面”;由被动赶到事件发生地点追述性采访,变为主动在事发地点等待拍摄。 监视器影像则在第一时间捕捉真实的现场画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闻画面“眼见为实”的具象效果,凸显了电视新闻画面符号生动形象的本质特征。电视新闻中运用监视器影像,抽象的声音有了具象的画面与之相配合,使得采访段落与事件现场场景相吻合。这可以提高观众的兴奋度。缩短观众与事件的距离感。 “事后声音”的特点也很容易让电视新闻陷入同质化的困境。监视器影像可打破单一的叙述方式。新闻事件发生的早期,由于事件不明了,但为了保持时效性,报道者只是用口播方式传递给观众较抽象的信息。当事件始末逐渐清晰,经过警方的许可,电视新闻可以通过监视器影像,用具象的画面交代早期新闻事件发生的详细情形。通过现场画面展现事件发生时当事人的位置、动作、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及人与空间的联系等信息,增强了新闻的新鲜感,满足了受众期望了解事件如何发生的求知需求。 监视器影像叙述新闻的策略 监视器影像用全新的思维丰富了电视新闻语言,拓展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表现形式。但是这种新颖而独特的创作手法也有其显而易见的劣势,如影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低,景别缺少有表现力的细节等。这些都值得电视新闻报道者关注、思索,并有策略地运用。 强调画面语言的实证功能而非描绘功能。监视器影像不是为电视新闻而拍摄的,是为安全防范而摄录的,其影像按品质要求达不到广播级的标准,因而监视器影像的清晰度较低。在一般的电视新闻中,解说词不应重复画面已表现的内容,然而,由于监视器影像的质量较差,在电视新闻中运用时,必须用解说词对画面内容进行描绘,并用示意图示在画面中予以强调,以引导观众在包含内容广泛、主体欠清晰的监视器影像中将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报道者所指的那个细节。 电视新闻中监视器影像所要追求的效果。不是犯罪现场的详尽描述,不是对事件场景的还原,而是一种证实性的表达。用监视器影像来支撑新闻中观点的可信度,这在一定程度上策应了电视新闻画面的主要作用。即除了像新闻照片那样向人们展示静态的新闻空间外。更主要的是时间上的展开,以时空相兼的特点反映新闻动态,使人们从事物的运动中,获得难以言状的直接感受,从而构成心理认同。 以监视器影像支撑新闻结构而非简单罗列。监视器影像不仅弥补了创作过程中新闻事实影像资料不足的缺点,而且对全片的画面语言起到了支撑作用。电视新闻中的监视器影像。不同于治安部门为捉拿嫌疑犯提供的监视器影像原素材,不是形象素材的简单罗列,而是报道者运用镜头语言在叙事。 电视新闻制作者在编辑画面时,会从新闻主题和记者的采访摄像构思出发。熟悉监视器影像素材,包括对新闻主题、文字稿的精深了解和对相关画面中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的熟悉,从监视器影像原始素材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剪出合适的画面。在熟悉文字和画面素材的基础上。把握新闻主题的逻辑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炼出典型的监视器影像,通过流畅而富于层次的画面组接更艺术地、客观地反映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及所处现场最具本质特征的动作流程。2008年TVBS(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上一则晚间新闻“10万元钞票躺路边40秒没人捡!”报道了一位老荣民遗失十万元,林姓保险业务员拾金不昧,最后找到失主的事件。监视器影像不仅帮助警察找到了失主,也帮助电视新闻生动刻画了老荣民丢钱,旁观者发现,保险业务员犹疑捡钱的全过程。 监视器影像也为记者发问提供了线索,成为挖掘其他素材的有力杠杆。如上所述的新闻事件,据监视器影像,林姓保险业务员发现钱之后并没有马上捡起来。而是10秒之后才捡。这样的举动会引起观众的疑问,也成为电视新闻用事后采访的声音和画面交代的内容。原来该业务员当时担心是假钱或整人节目的圈套。电视新闻报道者通过片中的解说词和对事件相关人的采访实现了不同时空影像的过渡,缩小了监视器影像和现实场景节奏间的差距,避免了影像衔接明显的断裂感,保持叙述流畅。 监视器影像只能引发思路,而不能决定画面创意。监视器影像能够刺激电视新闻报道者的灵感,为报道者提供一个充分挖掘画面表现力的创作空间。报道者还可将其策划和主题意识通过“创作”的画面语言体现出来,以增强电视新闻画面的深度。 富于个性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作品形成视觉冲击力的精髓。在缺乏现场画面的电视新闻中,对于必须交代时间的事件,报道者多是用解说或字幕的方式进行叙述。而面对监视器提供的现场影像。报道者不得不用更强势的手段将一段时间前后的画面区分开来,以免观众混淆。如上所述的老荣民掉钱的新闻中,就是在新闻画面中以钟表和计时器的图示精确显示时间的变化。并将时间的变化与人物动作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 与单幅监视器画面通过图示以细节表情不一样。多幅监视器影像则是通过气势表情,将不同时间段的相关的多幅监视器画面集中到一屏,从画面的视觉感受上看,可以突出主题,营造声势。从报道者的传播思路上看,是把单独的新闻事件联系起来,将报道者的新闻背景有意识地贯穿其中,深化主题。由点及面、由史及今阐明观点,丰富传播样式。 监视器影像只能引发思路,而不能决定画面创意。因为画面创意的来源除了监视器影像之外。还来自记者采访所得的素材,而不是凭空想象。发生了什么事件,事件的原因何在,监视器影像素材不可能详细地告诉记者,需要记者采访监视器影像-中的参与人、相关专家,也可以加入专家的推理想象。把监视器影像之间的联系找出来,提取监视器影像素材的关键段落,进行一种建构性的重组,但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报道者富有创意的设计。 结语 监视器影像是电视新闻找到的一种新的叙述手段。随着监视器影像的记录和保存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会在新闻中采用监视器影像素材。然而,透过表面真实的影像背后,我们不能不对监视器影像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保持冷静思考,尽可能避免不恰当地使用监视器影像:报道者宜尽量避免对监视器影像作主观判断;监视器影像不能作为增强犯罪新闻刺激度的手段。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