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文人之心”著“呐喊”之文 |
范文 | 马娜 单士兵的媒体素质 单士兵生于20世纪70年代,江苏淮安人,做过高中语文教师,后供职于重庆《潇湘晨报》、《重庆时报》等媒体。凭借多年对媒体的贡献,他2009年获得“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文体类年度人物奖)。 对实际生活的了解是评论员不可缺少的素质,评论家应该是“专家与普通人的合体,是一位理性主义者、经验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①。《潇湘晨报》作为单士兵的第一个重要的媒体舞台,②他在此借时政评论揭露社会黑暗、批判不公正现象。之后,单士兵担任《重庆时报》总编辑和评论员,③主持“上游评论”专栏,并增大文化评论的比重。其2008年~2009年写作百余篇文化评论作品,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单士兵评论作品特色 内容:有特色,范围广,有侧重。单士兵评论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容包括政府管理、群众生活、文化体育、教育、反腐倡廉、社会就业等各种问题。广泛的知识涉猎和多年的媒体经验,使其评论题材选择具有较大的空间。 单士兵的评论指向性十分明确,社会批判性强。其作品80%以上属于批判性文章,有很强的反思和批判性。多属于针对最近现象或事件进行评论,从文化的角度了解社会的想法。也不乏对美好人性的赞美或对文化的感动。 单士兵侧重于文化评论和时政评论,更是以文化评论的深刻独到和责任感受到关注。他对有关事件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深刻剖析,分析现代人心中的价值缺失和焦虑,表达对人性的关怀、对道德的关注等。内容涉及体育、教育等各方面。 单士兵曾在中学任教,其作品也一直关注教育。2006年针对其所在省份普通高校音乐招生考试暴露的问题评论《没有坦诚,教育就没有灵魂》,2007年针对美国校园枪击案和马加爵案的对比评论《赵家何幸?马家何辜?》,2009年针对高考中的作弊问题评论《松原高考舞弊为何走向产业化黑恶化》,2010年针对谭胜军向学生下跪事件发表《跪着教书绝不可能唤醒学生》……他认为教师缺少公民独立意识,受到道德、权力等捆绑,主张教育应培养人格独立的公民,教师应首先做到精神的独立,才能成功地教育学生。 此外,单士兵的时政评论也较为深刻,它侧重于国内公民社会的建设,时评以国内政策为主。如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扩大国家赔偿问题,评论《扩大国家赔偿能遏制合法报复权吗》,分析扩大国家赔偿有利于如何催发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文明执法。 单士兵对实际生活的分析注重复杂社会关系的分析,他的评论作品对公权力失范闯入私权领域,带来法律的失效、损害公民利益等行为作出批判,呼吁强化制度,健全民主和法治。如公关失范导致“公权暴力”和“公民暴力”,《“政审门”:警惕权力报复以虚化概念为挡箭牌》体现权力被滥用的情况;又如针对“土地70年大限”问题进行评论,表现私权在与公权博弈中的艰难。 同时,单士兵注重分析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与暴力资本的勾结,并剖析相关利益链和政府在其中的角色。例如对安徽黑砖窑的评论《黑砖窑劳工再现令人情何以堪》,表现相关劳动部门、司法部门和政府在治理中的尴尬,表现权力与资本的纠缠。《有多少权力之手在搭建昆明假楼盘》针对昆明“华西城”诈骗案,从“市委书记批示”等活动中揭露权力的身影,对其失范和给人民带来的损失作出批判。 单士兵主张尊重和倾听民意,“谁侮辱民意,谁将遭到民意更大的侮辱”。虽然其民意思想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民意的呼唤和对话语权的要求符合大众要求。如《听证会不能变成侮辱民意的舞台》一文对哈尔滨水价听证会的愚民行为进行讽刺,并对“被增长”与“被就业”背后的话语霸权进行详细解析等。 时效性强。单士兵以写时评为主,多数时候是以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为切入点,进而从文化或政治的角度进行评论。其所在的媒体《潇湘晨报》和《重庆时报》,都是较好的信息源,便于保证其评论的时新性。据统计,单士兵的评论作品80%以上对事件报道在一周内作出评论,90%以上在事件报道一月内作出评论。除在纸质媒体上发表社评外,单士兵还较好地利用了网络平台。其开设了新浪网博客和易网博客,且其博客文章经常被腾讯等网站转载。此举一方面增加了评论的容量,便于及时评论;另一方面也对其文章提出了较高的时效性要求,针对新近热点的时评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单士兵的博客对新闻事件的当天评论达30%,两天内作出评论的达50%以上。 单士兵的社论,大部分是针对当天报刊上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部分文化现象除外。高效率的评论,紧随事件冲击之后,很容易对读者的思想产生引导作用。快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使受众关注度延长。高时效性,使新闻和评论相得益彰。 其热点新闻点击率较高,而时效性强的评论较早地被转载和链接,受关注程度形成一定的优势。例如针对“许霆案”判决结果的博客中的《周立波疯狂堕落是怎样的文化挽歌》发表于新浪博客、《重庆时报》、凤凰网等。 写作技巧特色 标题:否定居多,观点明确。标题多用否定句或含疑问词,少部分用陈述句。由标题可见,单士兵的评论大部分为批判性文章,对不公正现象的否定,“不能”、“不可能”等词汇以强烈的语气表现出对黑暗现象的批判或批评;含疑问词带有较丰富的情感,既是一种感叹、质问,也是对真相和公平的追寻少部分用陈述句,则多为对内容进行解释研究。标题精当,展示文章内容,且引人入胜。有关文化或时政,从题目可见一斑,如《文化包工头是繁荣不了文化的》等,十分精当,暗示内容,表明立意。 正文:翔实生动,结构严谨。(1)语言生动,手法多样。语言辛辣,实话实说。如矛头直指金庸身上“犬儒的刺”④,因而追逐作协名利等,对政府利益勾结的批判等话题,唇枪舌剑,一针见血。写作手法多样,文采斐然。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的使用使其文章丰富多彩。如《面对“冒名上学”,权利怎能一脸无辜》,以拟人生动地表现出权力的丑态和推脱;《贾樟柯脱下“艺术”外衣,露出商业“文身”》以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贾樟柯在电影制作中只是披着艺术外衣的文化贩子。(2)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论证严密,说服力强。单士兵多用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其中理论论证以其身后的政治、文化积累为基础,依托梭罗、龙应台的文化观点及著作;事实论证联系紧密,内容翔实,具有典型性。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单士兵评论多陈述事实、分析事实,先破后立,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在对文化的分析中,注重由现象深入本质,分析其发生的社会机制,立足社会和人民生活。分析往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最后多对现象本质、原因和解决建议进行总结。 注 释: ①王民著:《新闻评论写作》,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1年版。 ②单士兵:2005年至2008年3月初在“湘江评论”专栏供职。 ③单士兵:2008年3月至今供职于《重庆时报》。 ④单士兵:《大侠身上那根“犬儒”的刺》,《重庆时报》,2009年6月24日,“一家之言”专栏。 参考文献: 1.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贾林奎、张雪娜编著:《新闻评论应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丁法章:《新闻评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4.陆晔主编:《中国传播学评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5.DavidMiller著,李里峰译:《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译林出版社。 6.JamesGordonFinlayson著,邵志军译:《哈贝马斯》,译林出版社。 7.龙应台:《百年思索》,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 8.龙应台:《野火集》,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社。 9.储瑞耕:《当今传媒人素质系列谈》,《今传媒》,2009(4~7)。 10.单士兵易网博客——“大地微凉”博文及博主资料。 11.单士兵腾讯微博。 12.《重庆时报》:媒体博客。 13.搜狐评论、易网、新浪网、腾讯新闻中心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编校:郑 艳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