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八路军军政杂志》的抗战宣传
范文 郭莹莹
《八路军军政杂志》(以下简称《杂志》)是八路军总政治部的机关刊物,1939年1月15日在延安创刊,1942年4月停刊。毛泽东为《八路军军政杂志》撰写《发刊词》,指出:“发扬成绩,纠正缺点,是八路军全体将士的任务,也是军政杂志的任务。抗战是长期的与残酷的,发扬八路军的成绩,纠正八路军的缺点,首先对于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是迫切需要的;同时对于以八路军经验贡献抗战人民与抗战友军,也属需要。《八路军军政杂志》应该为此目的而努力。”①《杂志》的编委由毛泽东、王稼祥、萧劲光、郭化若、萧向荣五人组成,萧向荣任主编。
《杂志》设有多种专栏,主要有“抗战言论”、“实战经验与战术研究”、“战斗总结”、“政治工作”、“对敌研究”、“近古战争与古代战术研究”、“译丛”、“通讯”等,内容丰富而且涉及面广泛。《杂志》创刊的背景主要有两点:一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建立敌后根据地,消耗和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全面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经验,迫切需要提供一块有力的舆论阵地;二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开始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的解放区战场,以主力对付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武装,面对日军的残酷“扫荡”,抗日根据地处境十分艰难,为了粉碎日军的进攻,振奋民众的抗战意志,不仅需要对以前的游击战争作系统总结,提高新形势下的战略水平,而且对敌伪工作也需要作深入的研究。
积极宣传研究抗日游击战争
该刊发表的590篇文章中,有关游击战方面的就占了近百篇,这些文章主要安排在“抗战言论”、“实战经验与战术研究”、“战斗总结”等栏目中。
王稼祥、彭德怀、张宗逊、郭化若、关向应、陶铸、袁国平等结合根据地的具体情况,论述了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意义,认为游击战不仅能破坏敌人后方、牵制大量的敌军、配合正面战场战斗,而且能动员人民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把抗日军民力量发挥到最大。一些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则从实战经验出发,对于如何开展游击战进行了系统的阐发。如刘伯承的《两年来华北游击战争经验教训的初步整理》(1卷8期)根据实际情况总结了游击战的要领:“政治主张要公开明确,军事行动要秘密诡诈;要游要击,并使游与击相互配合;紧握主动权,灵活而有计划地袭击;组织游击集团等。”②而其他指战员都根据实际情况对埋伏战役、游击战与运动战的关系、骑兵游击战等进行阐述。
呼吁团结抗日,反对投降分裂
1938年12月,汪精卫发表响应日本政府三原则的“艳电”,打着“和平运动”的旗号,公开叛国投敌,引起了全国的极大愤怒。延安和各敌后根据地及全国纷纷举行讨汪大会。
《杂志》刊出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洛甫等撰写的文章,王稼祥指出:全国各界抗日力量必须携起手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凡有利于抗战者有害于日寇汉奸者都应当做,凡不利于抗战而为日寇所喜者,都不应当做”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及汪精卫投敌叛国的各种伪装,让人民认清侵略者的真实面目,巩固抗日战争的团结统一。
在特载的文章《延安民众讨汪拥蒋大会通电》(2卷2期)中陈述了十条救国主张:“全国讨汪;加紧团结;厉行宪政;制止摩擦;保护青年;援助前线;取缔特务机关;取缔贪官污吏;实行三民主义。”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拥蒋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第一,日本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中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汪精卫跪倒于日本面前;第二,力争时局好转反对悲观失望;第三,强调团结与进步,赶跑日本帝国主义。《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2卷4期)揭露日本的诱降阴谋及汪精卫的叛国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要奋起团结抗日。
对敌军工作的研究与宣传
为提高我军和友军对敌工作的水平,《杂志》在宣传内容上集中力量,对日寇侵华战争的实质、日本国内现状、日本军队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提供对敌工作的材料和经验,对日军的战斗力、厌战情绪及反战运动作了大量的报道。在对敌研究的同时,《杂志》明确阐述了中共对敌工作的目的,在于削弱和摧毁日本军队战斗力,涣散其组织,消耗其顽强性,用以配合我们军事上的抗击,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首先,从政治上揭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是为了掠夺中国领土,奴役中国人民。《杂志》从正面剖析了日寇发动侵华战争的实质。在《日本军队的政治特性》(1卷8期)一文中运用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揭露了后起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实质。
其次,分析日本自发动侵华战争以来的国内经济现状,揭示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痛苦以及侵华战争必然失败的趋势。两年多的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人员伤亡近百万,战费已达一百二十万元,存金用尽,财政枯竭,生产萎缩,对外贸易衰退,工厂停开,农村破产。因此,中日战争的长期化,势必荡尽日本所有一切财政上与经济上的资源,使它陷于贫穷、饥饿、困苦的深渊,而走向全部的经济破产”④。
再次,《杂志》对日军的战斗力以及厌战情绪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促使日本士兵的觉醒,促进反战运动的扩大。为了给对敌宣传攻势提供资料,《杂志》连续三期刊登了《敌军工作讲话》(1卷10、11、12期),出版了《敌军工作特辑》(2卷6期),主要内容有评论、通讯、译文、调查报告,还有版画。《杂志》还提供了对比的统计数字、图表,如日本议会1937年通过的军费为50万元,1942年则上升为1800万元;1938年,伪军反正次数为69次,人数为8776人,到1939年则增加到132次,135479人。而且随着战争的延长以及日本国内厌战反战情绪的持续高涨,再加上我军敌军工作宣传的开展和俘虏政策的落实,在前线作战的日本士兵受到了直接影响。他们从活生生的事实中,从痛苦的经验中逐渐开始明白他们的敌人不是中国人民,而是日本军阀。此外,《杂志》对八路军的俘虏政策也进行了较多的宣传。明确规定,不杀俘虏,不取俘虏财物;在可能的条件下将俘虏放回,愿留下者,给予适当的工作等。促使日本士兵的一步步觉醒,也注定了日本帝国主义必将走向垮台。
加强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的研究与教育
《杂志》开辟了“军事理论及建军问题”、“近古战争与古代战术研究”、“译丛”等专栏,对八路军官兵进行系统的军事知识、军事技术的教育,前后刊出60多篇这方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有:
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的军事知识。《杂志》刊登了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军事的文章,如《卡内会战》(1卷2期)、《冲锋》(1卷2期)、《军队论》(1卷6期)、《斯大林与红军建设》(2卷3期)、《列宁论军事纪律》(2卷10期)等。这些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发了战争和军队的起源,叙述了从古代到现代各国兵役制度的变化,武器的变化及对战略战术的演变分析,指出了军队的性质,是为国家掌握而进行进攻或防御的有组织的集团,文章还强调了军队纪律的重要性,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能在战场上赢得胜利的。
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杂志》对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进行了专门介绍。分别刊登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俄文版序》(1卷7期)、《列宁与克劳塞维茨》(2卷1、2期),克劳塞维茨论战争的学说,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观念形态的基本特征。
介绍我国古代的兵法知识及有关敌方的一些军事知识。《杂志》1卷11、12期和2卷1期连续刊出《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孔明兵法之一斑》(2卷3、4期),详尽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子的一些战略思想,阐明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如速决进攻的运动战、主动灵活的指导法、开明严厉的纪律、全能高超的将帅、建立与巩固根据地、统一战线、山脉运动战、建军训练等。这些思想在当时对战争的指导具有很大的价值。《杂志》介绍了有关日军的各种知识,陆续刊登了《日本军队研究》(2卷8、10、11、12期,3卷1、2、3期)、《对敌战术之研究》(3卷1期)、《日军之进攻战》(1卷8期)、《日军之防御战》(1卷8期)、《日军之夜间动作》(1卷10期)、《日军对游击队之战法》(2卷4期)、《日军之通信连络》(3卷5期)、《日军之侦察动作》(3卷9期)等文,对日本军队现状做了分析,研究了日本军队的一些进攻战略战术,还登载了从敌方缴获的文件,配以大量图表,作为八路军、新四军将士的参考。
注 释:
①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八路军军政杂志》,1卷1期,第6页。
②刘伯承:《两年来华北游击战争经验教训的初步整理》,《八路军军政杂志》,1卷8期,第9页。
③王稼祥:《回答破坏统一团结的阴谋》,《八路军军政杂志》,1卷2期,第6页。
④王思华:《论敌人以战养战的政策》,《八路军军政杂志》,1卷10期,第62页。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校:张红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