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批判性话语分析视阈下中外报纸APEC报道的对比分析 |
范文 | 李师荀 马缘园 【摘要】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各国媒体高度关注,进行了大篇幅的集中报道。这些新闻语篇与社会现实,尤其是与政治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中外5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有关APEC会议的新闻报道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结合新闻业务和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对报道的版面布局、主题设定、话语结构、用词特点、情感倾向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新闻语篇作者的隐含观点,揭示新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探索其对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APEC会议;中外报纸;批判性话语分析;新闻业务;语言学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其自1989年成立以来,历届论坛的举办都备受国际媒体关注。2014年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这一盛会后时隔13年其再次在中国召开。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的发展对亚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本次会议的召开不管是对中国媒体来说,还是对西方媒体来说,都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新闻热点,各方媒体展开激烈的博弈去发掘和报道新闻,能从一个侧面凸显本国媒体的报道立场、关注焦点、基本态度和报道倾向等,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 表面上看,新闻报道用怎样的标题,在表述新闻和描述事件时如何组织语言和选择措辞等,是属于新闻业务领域的问题。然而,由于采写新闻和编辑新闻的是人,尽管新闻以事实为基础,但仍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社会的烙印,并用其所赋予的意识形态来维护所属国家和阶层的利益。故此,本文选择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来解读各国媒体对本次APEC的新闻报道,以把握其中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动因,较全面地分析媒体在新闻报道时的平衡性和客观性。 批判性话语分析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学思潮,致力于揭示语言、社会和意识形态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探索政治、权力是如何借语言得以实践。该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社会语言学家Norman Fairclough在2003年出版了《分析话语:社会研究中的文本分析》一书,创建了以文本分析为中心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体系,不仅关注社会情境中的文本,还注重其意义建构的过程,为语言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本分析 (一)样本选择 2014年APEC峰会于11月10日召开,当天各国首脑、政要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会晤,并出席参加了多项活动,新闻资源非常丰富,国内、国际众多媒体各展神通对此进行新闻报道,采写的新闻作品大多在第二日集中刊播。一般情况下来说,这些最早发表出来的新闻最能反映刊播媒体的报道立场、关注焦点、基本态度和报道倾向。所以,本文从中国、美国、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5个国家各选一份当地的主流报纸,以它们11月11日刊登的所有涉及APEC峰会报道的版面和文章作为研究对象。 中国的报纸选择的是《人民日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它不仅是公认的中国第一大报,还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具有典型代表性。美国的报纸选择的是《今日美国》,其创刊于1982年9月,虽然是美国最年轻的大报之一,但该报问世的两年内发行量就已经跃至全美第三,与美国百年老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并驾齐驱。从发行第四年开始,该报的读者人数连年居美国日报榜首的位置,创造了美国报刊史上的销量奇迹,成为一份名副其实的主流报纸。韩国的报纸选择的是《中央日报》,其与《朝鲜日报》《东亚日报》被并称为“韩国三大报纸”,官方网站的自我介绍是“韩国最大的传媒机构”。《中央日报》是韩国第一份改为横排刊登新闻的报纸,其报道全面、可靠、深入,很受韩国高级知识分子和高收入读者的欢迎。越南的报纸选择的是《越南新闻》,其是越南官方的英文报纸,每天的发行量为3.5万份,读者约有12万。虽然《越南新闻》的发行量较小,但却有很大的影响力,其是越南政府向外国读者诠释越共立场的窗口。菲律宾的报纸选择的是《菲律宾星报》,其是菲律宾主流英文报纸,也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每天的读者近270万,超过《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具有典型代表性。 在翻阅有关报纸和搜索相关数据库后,选取的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头版分析 1.图文版面布局 如图1至图5所示,五国的头版均采用大幅图片和醒目标题来突出APEC会议。其中《人民日报》为整版报道,刊登了两篇文章,选用习近平夫妇和多国领导人着特色中山装步入水立方宴会大厅的照片为主图,配以宴会合影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的图片。《今日美国》在头版中间配了一张普京大步走过奥巴马的照片,下面刊登该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其他主要新闻是有关奥巴马推动互联网开放、多元文化繁荣给美国带来烦恼和雇佣荣誉退伍军人的。《中央日报》左上方刊登APEC报道,右侧配一张中韩领导人握手的照片,中下方的版面刊登了一篇有关沉船搜救的文章。《越南新闻》在头版左上方配了一张远景的越南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讲话的照片,下方刊文(转4版),另有其他如《立法者呼吁调整投资法》《尼日利亚校园爆炸案致死数十人》等报道。《菲律宾星报》在头版报头下方刊登了各国领导人及配偶在水立方宴会合影的通栏图片,报头左方配文(转14版),在报眼的位置又刊登了中菲领导人握手的照片。但是该报当日的头版中间刊登了世界小姐比赛的大幅图片,十分吸人眼球。该图片上方刊登的是有关疫苗丑闻报道的新闻标题,所用字号远大于APEC会议报道的标题。根据五国报纸的头版版面设计和图文布局,加上上文所述的各报报道数量,各媒体对APEC会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标题表意关键词和命题思路 ■ 一则新闻的标题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新闻的中心思想,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本文选择的样本虽然同是对APEC会议的报道,但各国媒体在新闻标题的设计构思上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别。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国媒体的新闻标题用词积极向上,褒义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流露出大国风范,政治态度鲜明。通过对选取的29篇样本进行通读分析,发现其命题的思路范式不外乎以下几种:(1)中国作为此次APEC会议的东道主非常热情好客,真诚地希望与各国展开友好对话,例如《习近平分别会见韩国总统、越南国家主席、文莱苏丹、马来西亚总理、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和日本首相》;(2)中国积极主动地促成中外合作,以实现互惠互利,例如《舞动亚洲腾飞的翅膀》;(3)中国正全面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民众,例如《为实现亚太残疾人平等参与和融合发展的崇高目标而努力》。《今日美国》对本次APEC会议的报道量较少,但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其对总统的不满情绪,2篇文章均不同程度地展现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其命题思路比较老套:中国的发展壮大威胁美国,奥巴马应有所应对,对华态度需更加强硬。《中央日报》的标题表意关键词透露出强烈的友好信息和合作诚意,所属文章高度肯定了中韩FTA谈判的成绩,对中韩关系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和坚定的信心,感情色彩较强。其命题思路是:中韩两国友好相处,协同合作,互惠互利,例如《韩国经济,骑上龙之背》《“全球经济的好消息”“韩中睦邻友好”》①。《越南新闻》不仅对APEC的报道量少,且态度十分谨慎,未透露多少可供分析的信息。《菲律宾星报》的标题关键词也展示了其对中国的友好态度,程度虽不及韩国热烈,但也有加强合作、改善关系的意思,通过对该报的5篇报道进行分析,发现文章隐隐暗含了一种命题思路:菲律宾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但彼此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敌对关系。例如“China a gracious host despite sea row-Palace”(帕里斯:不提海洋争端,中国是亲切的东道主)。 (三)新闻文本关键词和报道主题 恩特曼认为:“新闻文本的框架是通过使用或拒绝使用某些关键词、常用语、僵化的形象、信息源和句子,通过某些事实和判断的聚合来强化主题。”因此,通过观察这些关键词,我们能够判断新闻媒介是如何选取新闻,表达观点的。[1] 为了获得更加客观、准确、科学的关键词数据,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运用武汉大学开发的ROST内容挖掘系统对新闻样本进行分词和统计,在人工剔除无意义词汇后,发现《人民日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残疾人(200)、发展(197)、合作(135)、经济(92)、领导人(84)、促进(52)、推动(46)、区域(44)、贸易(40)、投资(37)、深化(37)、建设(34)、互通(29)、彭丽媛(21)等。在掌握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读样本,最终筛选出频率相对较高的6个报道主题:“残疾人人权保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领导人对话”“深化改革”“加强合作并友好相处”和“促进经济创新发展”等。同样的方式也被用于对国外媒体的样本研究。《今日美国》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China中国(30)、Obama奥巴马(21)、world世界(7)、pacific和平(4)、submit尴尬(3)等,其报道主题包括“中美合作互利”“中美达成延长签证协议”“中国侵犯人权,威胁美国地位”“调整对华政策”等。《中央日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韩中(52)、谈判(23)、关系(21)、首脑会(20)、关税(19)、企业(16)、达成(15)、市场(14)、欧盟(11)、发展(7)等,涉及的主要议题有“韩中签订FTA”“加强经济合作”“中日领导人会晤”“韩中扩大合作,推进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对朝鲜态度”“国际政治关系”等。《越南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economic经济(20)、president主席(19)、trade贸易(16)、meeting会议(14)、pacific和平(13)、development发展(11)、regional区域性(9)、partnership合作关系(8)等,主要议题有“区域合作组织”“基础设施建设”“东盟经济共同体”“推动越中关系,加快边界谈判”“中国与别国的关系”等。《菲律宾星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president总统(22)、economic经济(17)、connectivity连接(16)、dispute争议(12)、relation关系(11)、cooperation合作(10)、partnership合作关系(9)、strategic战略(8)等,报道主题有“领海争端”“中日关系”“丝绸之路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实力与魅力”等。 综上所述,APEC会议本身就具有多层次和多视角的意蕴,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安全等方方面面。所以各国报纸在报道时各自选取本国民众所关心及政府、媒体希望加以宣传的内容,但不约而同地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失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 (四)新闻语篇的社会语境分析 “任何新闻报道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背景,必然受其所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束缚。”[2]所以,通过分析新闻语篇的特点,追溯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就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主观意义。以下选取样本的部分段落和句子作为典型研究对象,结合上文分析的命题思路,解读文章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 《人民日报》: (1)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及配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的有关外国领导人及配偶相继抵达。车队依次穿过灯光搭建而成的彩虹之门。镭射灯照射铺就的红地毯伸展向前,将贵宾迎领到水立方。欢迎人群载歌载舞,气氛热烈友好。习近平和彭丽媛在入口迎候,与贵宾一一握手,互致问候。……习近平强调,“刚才,我在门口迎接大家,看到各位都穿着中国式服装,让我们更感亲近。中国老百姓看了以后也会感到亲切,会感到各位就像到邻居家串门,来朋友家叙旧一样。” 运用大量场景描写和类似“载歌载舞”“气氛热烈”等极富感情的词汇,渲染宴会的热烈气氛。对习近平及其夫人的细节和讲话的描写,更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的热情好客及希望与外国友好对话的诚意。 (2)中国有意愿也有实力推动亚洲国家的基建升级,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点带面,从线到片,着眼构建区域合作大格局。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与国外的合作,共同发展经济是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的。这势必会反映到新闻领域,成为我国新闻报道的重点。 (3)(彭丽媛)我们要建立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我们对每一个残疾人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多一份关心和帮助。让爱与残疾人同行。 多年来西方国家不断指责中国不尊重人权,为此中国媒体在本次APEC会议中高度重视“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列活动,积极地展示中国目前的发展进步和深化改革的成绩,阐明中国高度重视每个公民的人权的立场和所做出的努力。 《今日美国》: (1)The rising Eastern power challenges the U.S. -dominated status quo in Asia,but Obama accentuated the positive Monday…With China quietly working to curtail American interests.(不断膨胀的东方力量挑战着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但是奥巴马在周一却强调了其积极意义……中国默默地削减美国利益。) (2)How the U.S. negotiates will shape our world for the next century.(美国如何协商,将决定下个世纪的世界。) (3)Scowcrofts overture sent the wrong signal to the Chinese-of business as usual…We took the wrong approach with China then and,as an embattled President Obama undertakes a pivotal trip to China this week,it would be a mistake to repeat that approach.Indeed,Obama could have one last chance to recalibrate relations with the Middle Kingdom to one that is more to Americas advantage.(斯考克罗夫特对中国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中国的商业照常运转。当时,我们对中国采取了错误的做法,正如四面楚歌的奥巴马总统本周进行的举足轻重的中国之旅那样,这将是重复错误的做法。事实上,奥巴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去调整与这个中央帝国的关系,以更符合美国的利益。) (4)His visit to China will perhaps mark the last time a U.S. president arrives there with Americas economy No.1 in the world.(他的中国访问也许标志着这是最后一次美国总统以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的身份到访。) 中国的崛起令美国政府十分担心,长期以来其不断对外宣扬“中国威胁论”。《今日美国》很好地贯彻了这种美国主流思想,对奥巴马亲近中国的态度颇具微词,用dominated(主导)、shape(塑造)这类词修饰美国,显示了其霸权主义思想,用the Middle Kingdom这一传统称谓代替China,暗含了其拒绝中国发展壮大的事实。此外,在其他的新闻描述中,《今日美国》不仅提及了中国的敏感历史,还多次使用violently(猛烈的)、massacre(屠杀)、brutal(残暴的)、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侵犯人权)等贬义色彩极为强烈的词汇来形容中国政府、军队和领导人,情感倾向消极,其背后所属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的昭然若示。 《中央日报》: (1)在首脑会谈的致辞上,朴槿惠总统引用中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交情老更亲”,表达友谊越久双方越亲密的意思,说“与习主席见面次数越来越多,双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亲密,韩中关系也在日渐得到深化”。② (2)习主席表现得好像是迫不得已才会见的安倍首相一样。这场景,就好像看到了今年3月海牙韩美日首脑会谈当时朴槿惠总统和安倍首相的样子一样。③ 长期以来中韩关系密切,尤其是朴槿惠总统上任后,对华态度更为友好。在APEC报道中,韩国媒体的用词特点与中国媒体相似,都表达了睦邻友好、合作互惠的意愿,情感倾向非常正向。此外,《中央日报》还详细报道了中日领导人会面时的场景,使用“尴尬”“难为情”“凝重”“僵硬”等词来描述,并耐人寻味地提出这次会面与朴槿惠总统和安倍首相会晤时一样。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伤害了中国人民和韩国人民的感情,中韩立场一致,感同身受,这种思想和感情自然而然地反映到新闻报道上。 《越南新闻》: 主要报道了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情况,笔墨较重地介绍了“加强区域联系、促进投资、基础设施和政策”等经济方面的问题。鲜有有价值的、带感情色彩的、可供分析的新闻语篇。不过,该报关注中美、中日、中韩关系。可以推测,该报在对待越中关系时非常谨慎,态度保守,观望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系。 《菲律宾星报》: But host country China has been flexing its military muscle to assert its claim over almost the entir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 Philippine Sea.(但是,东道主中国以展示其军事实力来维护自己在几乎整个中国南海和西菲律宾海的主张。) 虽然菲律宾媒体也表示了友好合作的意向,但其始终紧抓领海问题不放。类似flexing its military muscle这样的描述,暗含了中国“恃强凌弱”的意思,情感偏负向。可见,两国的历史问题和国际关系严重影响到新闻报道的选题和描述,左右了报道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让新闻偏离了客观性。 三、结语 语言表述方式和技巧可以建构、宣传、强调某种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并深受其影响和制约。媒体是通过文字语言、声像语言来传播信息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新闻报道中融入主观意识和观点,为本国、本阶级的意识形态提供传播服务,新闻报道的失衡和偏颇随即出现。所以,人们在阅读新闻时,不能光看热闹,还要努力看出门道,提高媒介素养,用批判的眼光去鉴别和分析媒介描述的新闻事实,客观看待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各种动机和意图。 注释: ①原标题见《中央日报》2014年11月11日第1版和第3版。 ②原文见《中央日报》2014年11月11日第3版。 ③原文见《中央日报》2014年11月11日第2版。 参考文献: [1]王灿发,马寅桂.中美主流媒体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的新闻框架比较——以《人民日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4(1). [2]Reah D.,The Language of Newspapers.London:Routledge,1998. (李师荀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生;马缘园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学院教师) 编校:张红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