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晚报更接地气
范文 胡世海
在2014年11月18日结束的第二十九届中国晚报年会上,《感动张垣·周六封面人物》被评为中国晚报优秀专栏。加上去年获评优秀专栏的《张垣人家》,张家口晚报全国优秀专栏达到了两个,这在河北省晚报界中还是第一家。
近年来,张家口晚报坚持“服务民生,关注社会”的办报宗旨,按照张家口日报社党委提出的“对标国内一流大报,打造河北省最优秀地市报”的总要求,狠抓队伍素质提升,狠抓报纸质量提高,晚报的可读性、新闻性、服务性、影响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细细思考,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张家口晚报开设的栏目越来越接地气分不开。
一、讲小人物故事——《感动张垣·周六封面人物》、《张垣巧手》
《感动张垣·周六封面人物》专栏创办于2011年1月,固定于每周六一版刊发,以人物通讯配以大幅照片的形式,把当代人高尚的情操和精神风貌挖掘出来并广泛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
封面人物选取以“包容开放、重信尚德、勤劳淳厚、自强向上”的“新时期张家口人文精神”为基本标准,人物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生活价值取向,为公众所喜爱,且具有新闻性、时代性、影响力和亲和力。该专栏注重从普通百姓中发现典型人物,从寻常小事中挖掘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光芒。每个人物不论其身份地位如何,故事背后都诠释着一个人对社会应当担当的责任,诠释着人与人之间应当具有的朴素情感,浸透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该专栏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精神的主旋律,产生了广泛共鸣,得到了社会和读者的认可,为弘扬社会正气、端正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了媒体的导向作用。
该专栏开设以来,共推出170余个人物:50年收养100多个孩子的普通铁路退休职工武俊;勇斗歹徒的李志强;深入农村义务放映电影8000多场次的蒋志湘;20年来坚持助学,先后救助71名贫困孩子的“夕阳红”爱心小组……这些人物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传递着善良、正义、坚强的力量。在每年的张家口十大新闻人物评选中,该栏目所报道的人物当选率高达80%,成为宣传挖掘典型模范人物的一个有效平台。
《张垣巧手》是张家口晚报从2012年开始推出的一个副刊版面,主要介绍挖掘张家口的能工巧匠,展现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生活及生存现状,以及他们背后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勤劳淳厚、自强向上的张家口人文精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二、用心提供服务——《市民热线》
《市民热线》是侧重于帮助解决市民生活中遇到的为难事的一个栏目,坚持“没事看热线、有事找热线”的服务宗旨,关注民生,为百姓和弱势群体排忧解难,为市民解疑答惑、化解矛盾,服务性更强,更有针对性。
“热线调查”定位于热点问题、深度报道、舆论监督,针对一些具有普遍性或者群众关注度较高的焦点现象和问题,采用记者深度调查的形式,大版面进行集中报道,增加新闻的深度、宽度和广度;“热线出击”定位于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和亟待处理的事件,增加热线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性;“热线帮办”定位于为读者解决一些烦心事或实际困难,体现热线的沟通桥梁作用,“热线帮办”过程分为帮办进展、帮办结果,按照事情进展,进行追踪报道;“热线问答”定位于答疑解惑、政策咨询,对于读者需要了解以及市民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和相关政策,通过问答的形式,向读者答疑解惑;“热线提醒”定位于为市民防骗支招,对于一个阶段的诈骗多发案件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发布防骗办法。
《市民热线》于2001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没事看热线、有事找热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聚焦身边事儿——《社区里的事儿》、《家常“林”里》
新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受众要想了解中国、世界上的事儿,打开电脑,翻翻手机,随时随地可以了解,但如果问问他最近他所在的社区有什么新鲜事,他未必知道,从新媒体上也搜索不到,但这也是他关心的、与他贴得最近的资讯。如何解决这一盲区,如何填补这一空白,张家口晚报《社区里的事儿》栏目就承担起了这一传播责任。
2014年4月17日,张家口日报社开展了社区新闻写作专题培训,来自张家口市区各个社区的174名基层通讯员参加培训。
随后,张家口晚报正式推出新栏目《社区里的事儿》,定位于“贴近生活的要紧事、提供经验的家里事、百姓身边的感人事、不同寻常的有趣事、困扰生活的烦心事”;秉持的宗旨为“您的事就是本报的事,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栏目推出后,负责部室又策划了《关注狗患》、《餐桌上的不老传奇》、《都市新人类》等一系列报道题目。《关注狗患》追踪报道,以社区里狗患扰民、抹黑城市形象等开篇,大力营造文明养宠的社会氛围,随后对张家口市政府出台的狗患治理措施落实情况一步步跟进,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支持与肯定;《餐桌上的不老传奇》系列报道,结合张家口10月、11月腌菜季节,带领读者回味了张家口历久弥新的舌尖山的美味,邀请经验丰富的社区居民传授了腌菜技巧,服务性更强,更为读者喜闻乐见。
《家常“林”里》栏目是一个民生类的小言论性栏目,它以张家口晚报编者“林琴”命名,以“关注民生细节,关心百姓点滴”为宗旨,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小事为依托,采写百姓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诉求等,用平民的视角、群众的语言,道家常事、身边事,把新闻写进群众心坎里。
以某位编辑或记者的名字命名一个专栏,是新闻媒体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进行创新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种形式既能充分挖掘发挥“专栏”这种新闻传播形式的潜力和优势,也能从一个方面推动报刊进行品牌经营,同时可提高整张报纸的可读性。由于执笔人名字的明确指向性,更容易让受众感到自己是在与活生生的人交流,与拥有抽象名称的普通专栏相比,更有亲切感。
栏目开办至今,《搬家放“喜炮” 邻里很受伤》、《小区烧烤 享受美味别扰民》、《便民服务要以民为本》、《快乐自己勿扰他人》、《玩乐器不要影响邻里休息》、《请拿开占公交座位的包》、《排队上车需要您的参与》等一批稿件,写进了百姓的心坎里,整张报纸也变得可亲可近起来。
四、给群众话语权——《读者来电》
百姓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儿,憋在心里不吐不快,但他们想说又不知道向谁表达,疏通百姓心里“拥堵”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地市级媒体,充分给读者话语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读者来电》栏目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于2014年5月创办。
该栏目设立固定记者,如实整理打来热线的读者的诉求,以简短的文字刊发,同时注重对来电诉求的调查追踪,给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2014年10月26日,张家口晚报热线接到了张家口市桥东区德胜街居民打来的电话,反映桥东区地税局南侧有一个宽约3米、长约10米的花坛,占据了德胜街北侧便道的一大部分,仅留下一条约1米宽的过道。由于过道较窄,有时他们不得不走机动车道,当遇到德胜街上车多时,出行战战兢兢,居民希望能将这个花坛拆除或缩建。次日,张家口晚报《读者来电》栏目便刊登了《花坛占便道居民有意见》一文。
国家地税总局领导从张家口晚报电子版获悉该事后,立即责成张家口市桥东地税局领导解决此事。桥东地税局相关领导仔细查询了各种资料后,表示此处花坛产权并不属于该局,他们无权拆除。随后,记者与桥东建设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10月28日,桥东建设局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及桥东地税局相关负责人到德胜街进行现场办公,桥东建设局当场决定特事特办,采取先期垫资方式拆除此处花坛,并重新铺设便道砖,还路于民。
《花坛占便道居民有意见》一则短短几十字的读者来电,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不仅仅给了百姓话语权,也很好地诠释了媒体“为民解忧”的宗旨,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消除了上访隐患,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媒体应有的努力。
五、塑造公益形象——《山城一家亲》
传媒学家喻国明曾讲:“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这句话实际上是强调当今媒体品牌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媒体品牌或栏目,更多思考的是其社会责任,依靠的恰恰就是受众的情感共鸣,这就更需要接地气。热心公益事业足以能够表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了这个特性的媒体品牌或栏目也往往最受人们青睐。
以张家口晚报《山城一家亲》栏目来说,从资助百余名寒门学子完成大学梦想,到为1000多个困难家庭解决生活难题;从帮助一个孩子了却看似简单的小心愿,到帮助更多的家庭实现愿望……张家口晚报的《山城一家亲》栏目,形成了一种以媒体为纽带,以捐助者和受助者为一体的新的公益运作机制。
公益事业关系民生,民生连着民心。2008年开始,张家口晚报以“关注民生”为主线,进一步丰富了《山城一家亲》栏目的活动形式,积极策划并开展了“山城一家亲·圆百个新年愿望”活动。许愿时刻,让人期待,让人憧憬;圆梦时分,令人感动,令人回味。随着扶助对象面的扩大,参与到活动中来的人也越来越多,载着心愿与爱心,脚下的路越走越宽。资助双方手握手、心贴心的感动见证了张垣大地上爱心涌动的热潮。正是媒体的高度关注和不懈努力,使一部分社会弱势群体被社会所知晓,他们的苦痛才可能被许许多多热心市民所分担。
随着一系列关爱活动的开展,《山城一家亲》栏目引导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公益事业,让包括普通人在内的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公民责任,让慈善意识深入人心,让公益成为整个城市的印象。经过9年的磨砺与积极探索,这个栏目也日渐成为读者心目中最具温情的爱心平台。
(作者单位:张家口晚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