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晋察冀日报·子弟兵》群众路线办刊方针述略 |
范文 | 曹辰波 提起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在抗战时期的办报活动,人们会想到《抗敌三日刊》。它是军区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后改名为《子弟兵报》,读者对象最初是边区战士,1940年前后为军队排级以上干部。但在这一时期,军区政治部还主编了一份《子弟兵》副刊,于1941年4月17日在《晋察冀日报》上与读者见面,截止到1943年9月15日,共发刊88期,刊登文章485篇,插图21幅,诗歌16则,谱曲2首。与机关报相比,《子弟兵》副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基层战士和边区老百姓。在长达两年半的办刊活动中,《子弟兵》努力实践母报群众路线的编辑理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情系边区群众,反映军民鱼水深情 《晋察冀日报》为什么要增设《子弟兵》副刊?发刊词满怀深情地讲道:“从险峻的太行山,到辽阔的大平原,子弟兵继续驰骋,无所畏惧!紧捏着敌人的肝胆,直到它最后死亡!子弟兵和边区人民,跳动着同一脉搏、呼吸着同一气息,我们是血肉相连的一体。”总之,《子弟兵》就是要把血浓于水的军民情意通过副刊的形式呈现出来。据统计,《子弟兵》副刊反映军民深厚感情的文章共计78篇。 1943年的晋察冀边区发生严重春荒,边区政府发出“机关部队每人每日节米一两”的号召。《子弟兵》立即配合母报,从4月6日刊登要文《我们和边区同胞在一起克服困难》起,连续发文10余篇,号召部队广大指战员节粮救灾。据《同甘共苦熬过最后困难,边区军民血肉相连》报道:凯旋的第一分区子弟兵为响应节粮救灾的号召,有的战士戒烟积攒募捐款,有的战士捐出了保健费。竟然还有战士捐出了自家的粮食,“有饭大家吃,我家里有,我就该拿出来,不能看着咱们的父老兄弟们挨饿!” 子弟兵情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了边区百姓的热情拥护。《老太太爱护子弟兵》、《八路军万岁》、《人民拥护子弟兵》等多篇来稿,或让战士们讲述百姓拥军的故事,或由老百姓唱出他们对子弟兵的赞歌,比如《血汗凝结成的环带》讲:“子弟兵和人民是血肉相连的,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他们把人民的灾难看作自己的灾难,不仅用自己的生命保卫了美丽的家园,击碎了敌人的抢收计划,还在敌人走了以后,又挥洒自己的汗水,帮助群众秋收、秋耕……八路军真好,真好!救命的人来啦!” 二、报道抗战英雄事迹,发动群众团结抗战 《子弟兵》在发刊词中还指出了该刊创办的另一目的,那就是不仅要把子弟兵抗战的捷报传给边区人民,还要把战场上子弟兵的骁勇善战呈献在读者面前。一方面得到老百姓的安慰和策勉,另一方面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心。《虎穴归来》、《南茹村之战》等80多篇稿件将军民奋勇杀敌的场景真实再现,《子弟兵中的共产党员》、《守在大风暴的岗位上》等110多篇文章对抗战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进行了详细报道。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登一篇名为《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的通讯,对“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进行长篇报道。 在《子弟兵》上讲述战士们英勇的杀敌事迹,颂扬涌现出的战场英雄,为的就是团结边区的老百姓,鼓舞他们抗敌的斗志。1942年8月22日,《子弟兵》发表要文《日本强盗血淋淋的刺刀尖,割不断抗日军民的骨肉联系》。文章指出:在冀中,敌人曾用诡恶的阴谋,来企图分裂老百姓与八路军的血肉联系。结果像蜉蝣撼大树,敌人落得一个失败的震恐,一种绝望的悲哀。面对敌人的挑拨离间,文章犀利地回应:“日本人这是在做梦!老百姓和八路军相依为命的血肉联系,决不是他那血淋淋的刺刀所能割断的。” 另外,《子弟兵》还通过苏联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鼓舞边区老百姓像苏联人民一样,与法西斯的残酷暴行做最顽强的搏斗。1942年3月1日,《子弟兵》转载莫斯科广播电台的《捍卫苏维埃国土的红色英雄们》,并配发要文《学习苏联人民和红军》。要文指出苏联能够胜利地实行反攻靠的是人民群众这一不可战胜的力量:“他们成千上万的男人当兵,成为红军坚强有力的后备军;妇女们带着丈夫儿子,走上生产的战线;工人们发挥了空前高度的生产热忱,以惊人的速度提前完成生产计划;科学家们也在埋头从事于科学研究的发明,集体农场的农民也拿起了武器,给无耻的法西斯暴徒以不断的袭扰和致命的打击……总之,苏联的公民们,都使用他们每一滴力量,来参加反法西斯的神圣的事业。”文章特别强调,中国人民应该学习苏联军民合作、团结杀敌的行动,来打倒东方的法西斯——日本强盗! 三、宣传新兵役制度,号召群众参军抗战 1942年1月13日,晋察冀边区政府颁布《志愿义务兵役制实施暂行法》,决定从当年春节起,在晋察冀边区实施新的志愿义务兵役制度。1941年8月19日,《子弟兵》刊发《志愿义务兵役制度改变了什么》,对即将新实施的义务兵役制度进行全面解读,就此拉开宣传新兵役制度的序幕。 1942年1月8日,在军区政治部工作的朱良才在《子弟兵》发表要文《为实现新的志愿义务兵役制而奋斗》。文章指出,边区军队的官兵政治平等、团结友爱,军队的三年生涯不仅是边区人民的义务,更是边区人民应有的权利。朱良才特别强调,切勿任何派兵、抽兵等逼迫现象,务必在政治觉悟、健康状况上对征兵工作严格把关。文章呼吁:“我希望子弟兵全体指战员,应以极大热情和充分准备,以便不久将来欢迎新同志,使他们精神快乐与安适。”在持续半年的宣传工作中,《子弟兵》先后刊发《子弟兵对实现新兵役制的感想》、《响亮回应志愿义务兵役制度的号召》等多篇文章,对新的志愿义务兵役制进行全方位宣传,号召边区百姓踊跃参军。 新义务兵役制受到边区人民的竭诚拥护和积极响应。到1942年3月初,晋察冀边区报名入伍者超过规定人数的两倍以上。《子弟兵》又开始着手对预备兵的迎接工作展开全程报道。《欢迎新的子弟兵》这样写到:“抗敌剧社几个女小鬼,打扮得更加天真可爱,她们站在道旁,每一个新兵同志来时,他们都抢着给他们插一朵光荣花。”《写给预备兵同志们》、《一个新战士对预备兵的话》则通过信件和对话的形式鼓励预备兵早日适应部队生活,努力学习、练就一身奋勇杀敌的好本领。 新兵入伍以后,《子弟兵》经常把战士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上的情况向家属们汇报,这样的文章共有50余篇。1942年7月17日,《子弟兵》开始连载《团结友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灵活巧妙的战法》等10篇军区政治部编写的政治教材。这些教材主题明确、短小精悍,且附有课后讨论习题,着力培养预备兵的群众意识,学习部队严明的组织纪律,使之具备子弟兵英勇献身的精神,为新兵役制的顺利实施、新兵质量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子弟兵》经常刊登新兵来稿,让他们讲述军营生活,如《幸福的大家庭》、《子弟兵是个大学校》、《比家庭更快乐,比兄弟更亲密》、《寄给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些稿件虽然平白如话,但最能安抚边区抗战军属们牵挂儿女的心。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硕士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