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雾霾报道为例谈“格—群文化理论”视野下的大学生网络参与调查
范文 和曼?白树亮
当今,作为网络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网络参与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和网络互动等视为网络参与,认为网络参与是网络社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主要借助格-群文化理论,以雾霾报道为例,对大学生的网络参与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探讨不同文化类型与网络参与之间的关系,以便归总大学生网络参与特征。
一、格-群文化理论
1970年,英国当代社会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ry Douglas)在《自然符号》一书中提出了格-群文化理论。“格”(grid)是“个体受社会分类体系的控制程度”。个体的地位越低,其被控制程度越高,两者呈负相关。“群”(group)是社会组织对个体的压力向度。压力向度越强,表示个体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越密切,反之则越疏离,甚至有可能在特殊情况下,个体会脱离开社会组织。
具体图表如下:
图1 玛丽·道格拉斯格-群文化理论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在坐标系中,“格”由弱到强代表社会组织的控制程度逐步增强,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之间的差异趋于明显,群体间的边界日渐清晰。“群”由弱到强代表个体与社会组织间的密切程度逐步增强,个体比较依赖社会组织,并且比较容易受到社会组织的影响。
坐标系统按照顺时针方向,分别被划为A、B、C、D四个区,即:低格低群(A)、高格低群(B)、高格高群(C)、低格高群(D)四种社会群体,与之对应形成四种文化类型:个体主义(A)、宿命论(B)、等级主义(C)、平均主义(D)。
二、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网络参与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对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在校生发放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9份,回收率98%。主要关于雾霾报道,对大学生选择最多的网络参与,主要文化类型的各指标均值和标准差,大学生网络参与中对各种问题的关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选择最多的网络参与。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在上述10个指标问题中选择最多的网络参与见表3。
在表1中,针对网络雾霾报道,对大学生选择最多的网络参与行动进行了分析。在10个指标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个体主义的观点占了绝大部分,有165人次,占总体的60.66%。其次是平均主义观点,有87人次,占总体的31.99%。最后是等级主义观点,有20人次,占总体的7.35%。
从比例来看,首先,认为网络雾霾报道对雾霾治理有效果,但是效果有限的人数最多,有34人,占总体的69.39%。其次,针对不同意见,选择坚持己见并且有时候会通过网络参与方式进行表达的有31人,占总体的63.27%。第三是认为目前所采取的治理大气污染的举措效果有限的有30人,占总体的61.22%。此外,在10个指标问题的回答中,有7个指标问题的回答的比重超过了一半,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在大气污染与恢复、避免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网络雾霾报道的积极影响、网络发帖风格、个体发帖与朋友圈、个体发帖反驳这些方面有很高的认同感。
通过分析发现,大学生在网络参与中展现出比较乐观的心态,他们认为雾霾是可以治理的,但是对一些现实的治理举措存在疑义,并表示比较喜欢阅读网络雾霾报道,在朋友圈中发言时,多数希望展示自己的风格,在大多情况下会选择坚持自己的观点,大约有60%的人持有个体主义观点,属于个体主义的文化类型。一般来讲,个体主义的文化类型往往不受规范的约束,也容易对现实提出质疑,并且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比较松散,群边界往往不是很明显,从而表现出追逐个性差异的特点。
(二)关于雾霾报道主要文化类型的各指标均值和标准差。通过统计分析,个体主义和平均主义的文化类型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60%和30%。本文通过表2 和表3分别描述了个体主义和平均主义这两种文化类型的各指标均值和标准差。具体内容如下:
在表2中,得分比较高的有:网络雾霾报道的积极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网络发帖态度,说明大家对这些观点比较认同。具体来说,个体主义观点认为网络新闻报道对治理大气污染有效果但是比较有限,并且认为目前所采取的各种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效果也比较有限,同时表明他们在网上就雾霾报道进行评价或发帖时在多数情况下会受到当时情绪的影响。具体来说,有29人认为目前大气治理的措施效果有限,占总体的59.18%。有35人认为网络雾霾报道对雾霾治理有效果但是十分有限,占总体的71.43%。有21人表示在网络发帖时受当时情绪的影响较大,占总体的42.86%。有24人认为自己在发帖时经过了一些思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成熟的,占总体的48.98%。有24人表示自己在网络发帖时希望展示自我风格,占总体的48.98%。
在表3中,避免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个体发帖反驳、大气污染与恢复这三项的得分比较接近。具体来说,平均主义观点认为大气污染是可以治理的,但是大气环境一旦受损就很难恢复,人们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对人的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但是需要采取严格的预防举措,才能够合理地共享自然资源。当他们在网络参与过程中,遇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大多数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时候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具体来说,3人表示会直接说出来,占总体的6.12%;31个人表示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时候会表达出来,占总体的63.27%;10个人表示有时候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占总体的20.41%; 5人表示不会受他人的影响,占总体的10.20%。由此可见,将近70%的大学生在对待其他观点时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会通过网络互动进行表达。有近20%的人表示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只有10%的人表示不会受他人影响。从标准差来看,数值比较小,这表示持有平均主义观点的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基本具有较强的认同感。
(三)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网络参与中对各种问题的关注。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网络参与中对各种问题的关注图表如下:
在图2中,按照大学生对不同问题的关注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前三名为:
排在第一位的是“4.网络雾霾报道的积极影响”,认为网络新闻报道对治理大气污染的效果比较有限的人数最多,有35人,占总体的71.43%。
排在第二位的是“9.个体发帖进行反驳”,即有不同意见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时候会表达出来的有31人,占总体的63.27%。
并列排在第三位的是三个问题,首先是“8.个体发帖与朋友圈”,在朋友圈中有时会受他人影响的有29人,占总体的59.18%。其次是“3.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认为目前所采取的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效果有限的有29人,占总体的59.18%。第三是“1.大气污染与恢复”,认为大气污染虽然能够治理但是很难恢复的有29人,占总体的59.18%。
此外,在10个大的指标问题和40个小的指标问题中,从四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看,持有个体主义观点的人数最多,有199人次,占总体的40.61%。其次是持有平均主义观点的人数较多,有172人次,占总体的35.10%。持有宿命论观点的人数最少,有38人次,占总体7.76%。
三、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网络参与的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关于雾霾报道,大学生网络参与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个体主义观点突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关于雾霾报道,当今的网络新闻报道对大学生群体缺乏影响力。在49份样本中,大学生选择最多的网络参与中,个体主义观点占了绝大多数,几乎占到总体的60%。同时,他们在很多方面对网络雾霾报道的认同感很高,概括来说,他们普遍认为大气环境在一定限度内被破坏以后可以恢复,但是需要通过严格的管制措施。就目前来看,网络雾霾报道对雾霾治理的效果较有限。但是总体来看,认为雾霾是可以治理的,在朋友圈进行人际交流时,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且倾向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与众不同的风格。
(二)个性化特征明显。大学生在关注网络虚拟空间的同时,也关注现实问题,并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问题,尤其是结合社会背景分析现实热点,但是关于雾霾报道,他们在网络上进行发言时,容易受到当时情绪的影响,但是追求自我风格的表达。例如:在上述的表2和表3中,通过标准差的分值对比发现,持有个体主义观点的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主要是体现在网络发帖的风格上,有近一半的人表示倾向于发表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网帖,从而更多地表现出多元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由此可见,网络社会的结构是一种叠加内卷的社会关系,它形成于友缘和业缘的差序格局。
(三)倾向“一对一”的传播方式。关于雾霾报道,关于大学生在网络参与中对各种问题的关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在朋友圈中比较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具体来说,他们在面对不同观点时,大多数会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以期与朋友进行交流和互动,有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会坚持在发帖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认为目前的网络雾霾报道很难对治理大气污染产生积极影响,且效果十分有限。在新媒体环境中,“一对一”的朋友圈的交往方式比较容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新媒体对突发事件舆情引导的叙事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B15XW019)”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少华.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冯鹏志.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J].学术界,2001.
3.尹小娟,钟方雷,徐中民.基于格-群文化理论的水资源认知差异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
4.方师师.中国社会网络中动态媒介过程关系[D].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13.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