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时事新闻周刊的冲击力
范文

    赵良英

    地方媒体的时事新闻报道,大多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日益陷入被动境地。为改变这种局面,湖北日报在2012年和2013年的两轮改版中,先后推出《周天下》和《军情观察》周刊,力求做有深度、有观点的时事新闻报道。至2014年7月底,《周天下》已刊发100期,《军情观察》刊发近60期,在读者中引起较好反响。本文旨在梳理这两个周刊的主要做法,并就改进时事新闻周刊报道提出思考。

    一、主要做法与报道特色

    1.精心选题,突出热度深度。

    时事周刊不同于报刊文摘,它首先要突出新闻性,选题需体现热度。为此,《周天下》和《军情观察》注重从受众的关注点去选择报道的切入点,选取一周之内乃至当日热点新闻作为报道对象。具体来说,《周天下》重点关注政经、外交、民生和舆论监督方面的话题,如中央八项规定、反腐“打虎拍蝇”、官员财产公示、异地高考、海外游学、东海南海争端、朝鲜半岛局势、“棱镜门”风波等,每期集中一个话题,深入挖掘来龙去脉,帮助读者释疑解惑。《军情观察》则聚焦环球军事尤其是中国军情,如武器装备试验、军事战略调整、重要军事演习、军事冲突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等,帮助读者获取权威军事资讯,纵览军事风云变幻,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在组稿方式上,这两个周刊均采取自写、整合及约稿相结合。

    作为专题报道,时事周刊的特色在于深度。如何体现深度?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整合力度,板块化操作,组合式呈现,力求让报道立体化。二是连续报道、持续关注。例如,围绕钓鱼岛争端及中日关系,我们先后策划了《风云钓鱼岛》、《日本争岛四面楚歌》、《中日经济博弈鹿死谁手》、《中日战机过招钓鱼岛》、《中国反制“购岛”获历史性突破》、《安倍“强军”挖空心思》、《日本航母图谋步步惊心》、《安倍“解禁”祸害接近》等多期周刊。再如,围绕朝鲜半岛局势,我们先后策划了《朝鲜“射星”搅乱半岛局势》、《紧绷的和平》、《核武核电难和谈》、《朝鲜核试验给出外交谜题》、《核战阴云笼罩朝鲜半岛》、《金正恩掌权两年撤换近半党政军高官朝鲜政局走向引人关注》等专题报道。三是注重国内国际对比分析,体现开放性和启迪性。例如,中国式过马路、延迟退休年龄、新医改、幼师虐童、带薪休假、大学生就业歧视等话题中,我们均梳理出国外的相关做法,既深化的报道,也提供了借鉴。

    2.观点取胜,强化舆论引导。

    观点是提升新闻报道引导力的利器。我们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两大周刊开设“荆楚眼”、“圆桌谈”、“国际观察”、“专家观点”等专栏,并建立国际问题专家库,约请专家对热点新闻进行权威解读,或由本报编辑记者撰写评论,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

    例如,围绕中日领土、历史争端,本报先后撰写了《损害中日关系的闹剧》、《玩火者,当心自焚!》、《践踏国际法,何谈依法解决?》、《“妥协”是野田的糖衣炮弹》、《日本政坛呼唤明白人》、《“打开对话窗口”关键在行动》、《拜鬼的日本没有未来》、《安倍修宪的躁动亟待遏制》等10多篇言论,义正词严揭露和批判日方图谋。针对安倍政府右倾举动不断,本报今年4月以《安倍大开历史倒车,究竟包藏怎样“祸心”》为题,采访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专家,深入解析日本右倾的历史渊源、民意基础、影响及警示,帮助读者正确认识日本政坛现状,把握中日关系走向。针对泰国和乌克兰局势动荡,本报先后撰写了《封锁曼谷难解泰国政治囧局》、《“颜色革命”是一条不归路》等评论,对西式民主的实质进行剖析。

    在《军情观察》报道中,我们几乎每期都梳理专家观点释疑解惑。例如,在朝鲜发射卫星和核试验报道中,我们配发专家分析《中国对朝政策失败了吗?》,主编撰写《朝核问题需要软着陆》、《朝美韩都需要一个台阶》,并邀请国际问题专家进行圆桌讨论,及时回答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2013年7月10日,美国海军X-47B无人机实现首次航母拦阻着舰,美国媒体不吝溢美之词。我们在聚焦这一先进军事科技的同时,配发《X-47B可拦截我反舰导弹?专家:相当于蛤蟆撵兔子》,作出客观分析。2014年2月,美国海军宣布计划部署激光武器,我们刊发专题报道《未来海战将变成“星球大战”?美国海军今夏部署激光武器》进行解读,同时配发专家观点《激光武器碰上雾霾天就“瞎”了》深入分析。

    3.创新编排,构建视觉冲击。

    时事周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主题集中的报道单元,在版面设计上有大的发挥空间。为此,我们在制作每期周刊时,都特别强调版面创新,力求体现新颖性和冲击力。

    以神舟九号报道为例,本报以“神九赴约”为总栏题,策划5期专题报道。其中,2012年6月16日,《湖北日报》6版、7版联动,以“天宫一号迎候神九赴约,航天双雄携神女飞天”为联,分作两版通栏标题,精选精编图文,再现双雄携神女英姿。汉川市3509厂读者胡四海称赞,湖北日报“大气磅礴版面美,诗意灵动显激情”。次日,本报以“二赴天宫十大不同”为主题,以简洁文字配巨幅示意图,直观介绍本次太空之旅的任务和特点,形成较好的传播效应。

    再如,2013年6月7日第59期《周天下》,以习近平奥巴马庄园会晤为由头,解读中国政府换届3个月来的全方位外交布局。版面左边2栏以《“习奥会”倒计时》为题,分析此次会晤的内容和意义。右边4栏,上部是一张手绘世界地图,标注习近平、李克强分别出访的国家,以及总统或总理来华访问的国家。图下是本报编辑撰写的《中国外交新棋局》,借用围棋的布局、术语解说中国外交策略,生动形象。此外,本版还配发了图文链接:揭秘我国领导人出访专机和外交访问类型区别。安陆市王义贞镇中心学校王代金来信评报:“本期周刊创新思维,不拘一格,版面编排独特,内容精心构思,读来轻松愉快,为读者呈现了精美的时事盛宴。”

    4.贴近读者,时事新闻落地。

    时事新闻报道国内国际大事,与地方报纸的读者群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在编辑周刊的过程中,注重贴近本地读者,推动时事新闻落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加强对时事新闻的本地化处理,突出与中国特别是湖北的联系。例如,在2014年1月27日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的报道专刊中,我们以《长江牵手塞纳河》为主题,讲述湖北与法国半个世纪来的交流与合作,并采访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马天宁,畅谈鄂法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再如,今年首位副省级高官海南省副省长冀文林落马后,我们及时推出专题报道《“打虎”进行时》,透视十八大以来我国重拳反腐的成效,并采访湖北省纪委权威人士,介绍湖北反腐斗争情况,分析新一轮反腐特点,更好地满足省内读者关注。今年7月,英国最大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下水,我们重点报道女王号对中国有哪些启示和借鉴,并抓住该航母组装设备龙门吊车中国造,介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成长进步及在欧美军工中的应用,吸引了读者广泛关注。

    二是在标题制作上力求亲切平实,在语言表述上力求形象生动,突出口语化、大众化、生活化,增强可读性、视觉性和趣味性。例如,《止不住的涨声看不起的风景》、《火箭提拔:破格还是出格》、《海外游学,“水”有多深》、《国家安全委员会:捏紧五指攥成拳》、《捍卫“网络领土”迫在眉睫》、《万里海疆,我来了!中国航母启航》、《“玉兔”成功苏醒:Hi,有人在吗?》、《南极矗起中国“泰山”》、《052D型驱逐舰首舰入列海军迎来航母“带刀护卫”》、《新款歼-20亮相日本“心神”不宁》等标题,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报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改进报道的努力方向

    1.强化学习,增强报道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时事报道涉及面广,在军事、科技、金融、法律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需要编辑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否则容易说外行话、闹笑话,把旧闻当新闻,甚至出现常识性错误。比如,在马航客机MH370失联事件的报道中,路透社、CNN、《华尔街日报》等媒体派出大批掌握专业知识和调查资源的报道团队,通过深入挖掘,掌握一手材料,不断推出独家报道,不仅成功地设置了议程,而且推动了救援政策的改变和事件的进展。相比之下,“转发、点蜡和祈祷”被网民调侃为中国媒体的“三宝”,一些媒体甚至转播转载互联网上的各种谣言。

    弥补专业知识欠缺,唯有勤学勤问。为此,时事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未雨绸缪,结合新闻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学习,力求学以致用,成为行家。举例来说,贯穿2012年全年的美国大选很是热闹,可我们有没有仔细想过:高达60亿美元的选举开销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花的?奥巴马和罗姆尼获得的选举人票相差很大,但个人选票旗鼓相当,这样的民主制度有何利弊?再比如,为什么欧债危机发端于希腊这样人口不足千万、面积大约只有湖北2/3、GDP总量仅占欧盟2%的小国?同样是高福利国家,为什么一些北欧国家却没有债务危机?上述问题牵涉到国际政治、经济的专业知识,如果我们不求甚解或一知半解,报道很可能流于肤浅、失之偏颇。

    2.策划整合,不做“新闻搬运工”。

    受采访条件限制和新媒体冲击,地方纸媒的时事编辑常常不得不扮演着“新闻搬运工”的角色。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唯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策划、整合和原创,使时事报道彰显特色。

    一是要加强策划和整合,力求打好主动仗。热点、节点事件要提前介入、预先谋划,尽可能形成系列和声势。时事周刊策划要集思广益,既要广学他人所长,又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对素材要反复加工,把报道做深做透。二是要注重突出原创性和本地化。在原创性方面,尽可能自己动手写稿或者约稿。例如,今年5月,针对美国向亚太盟国兜售F-35战机试图空中包围中国的举动,本报以《亚太天空,我主沉浮》为主题进行解读,并配发编辑撰写的评论《制衡中国,看上去很美》进行剖析。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期间,我们邀请在韩访学的武汉大学教授近距离观察中韩关系,使报道得到深化和拓展。在本地化方面,应建立线索交流机制,由时事新闻中心每天在编辑部采前会上通报可以本地化跟进的新闻线索,及时安排记者采访落地报道,力求站在全国乃至全球写湖北,加强同一题材(时事新闻和本地稿件)在同一版面的整合。

    3.开门办报,体现开放性和互动性。

    开门办报是湖北日报改版一直倡导的基本原则,也是贴近和服务读者、增强报道开放性和互动性的重要途径。

    增强开放性主要体现在选题视野要更加开阔。不仅关注政经要闻,也关注社会、民生报道,突出建设性的舆论监督,积极回应民意民声,彰显媒体的百姓情怀和社会责任。就军事报道而言,不仅要关注中国军事,也要放眼全球关注世界军事潮流;不仅要关注军兵种建设及武器装备发展,也要关注军事布局、战争形势、新军事战略,等等。体现互动性主要是增强与专家、读者的互动。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邀请专家参与报道,加强对新闻的分析解读,使报道更加深入、理性、客观。二是开辟与读者互动的途径,如可以通过军迷QQ群吸引读者参与军事报道,开辟《大家看军情》栏目,让更多读者发表观点、建言献策。

    4.保障版面,正确处理周刊与日常报道的关系。

    从我们两年多的实践来看,版面不足是制约时事周刊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全省来看,多数报纸的时事版面也都偏少。版面不足使一些好的策划施展不开,好的题材做不充分,报道缺乏深度和专业性,甚至不能保证见报连续性。为此,基于“大事做足”的原则,时事周刊版面应给予重点保障。在版面充足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出刊频率,或者增设人物、科技、理财等其他细分周刊。

    改进时事周刊报道,还要处理好与日常时事报道的关系。一般而言,当日热点新闻应及时做出周刊形式的专题报道,如果版面受限,当天不能充分报道,也要选择第二落点,拓展思路,另辟蹊径,及时补做,避免“炒现饭”。这方面,我们应多学习《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等周报刊的选题报道视角,力求使时事周刊报道别出心裁。

    (湖北日报)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