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闻职业理念的培养路径
范文

    陈燕

    [摘要]新时期,媒体承担着舆论监督与引导、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民意宣泄与社会平衡的责任,这也对新闻教学提出更多要求,可从思想武装、课程设置、新闻实践入手,三位一体地构建教学体系,夯实作为媒体未来从业者的新闻学子的媒介责任与职业理念。

    [关键词]媒介责任 职业理念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理工学院教改《广播电视学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的构建与创新》研究成果,编号:XJG1488

    媒介责任是一个内涵甚广且相当复杂的概念,是对作为整体的媒介对国家、民族、历史、人文应担负怎样的责任的系统探索。[1]近代中国早期报人对媒介责任已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论述,他们大多强调媒介的自律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操守。2009年10月,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强调“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2010年11月,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2014年6月,首批11家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报告2013年本媒体履行正确引导责任、提供服务责任、人文关怀责任、繁荣发展文化责任、遵守职业规范责任等情况。

    传媒市场化、大众化、商业化趋势日盛,媒体报道缺位、越位和出位的事件比比皆是,从各种“门”事件,到媒体审判与炒作,新闻报道呈现庸俗、低俗、媚俗化现象,受众也逐渐从“报纸上都是这样说的”这种对媒体的绝对信任态度转为“谁还信记者说的”,质疑、排斥媒体信息传播,直接影响媒体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

    一、新时期媒介的社会责任

    1.舆论监督与引导。

    舆论监督与引导是媒体的重要社会责任。媒体应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积极主流社会道德风尚,构建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媒体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也是不同于行政和司法之外重要的舆论监督力量。自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体所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与社会民众自发建构的“民间舆论场”并参与博弈,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主体,通过新闻舆论来引导社会舆论,民众的舆论表达和舆论引导的主体既对立又统一,两者通过媒体空间实现对话与沟通。因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是把包含有大量自发的、非理性的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得舆论的发展体现并符合社会发展的主观规律。

    2.历史的记录与文化的传承。

    大众媒介产生后,以其强大的记录功能、快捷的传播速度、宽广的传播范围、新兴的传播方式,成为文化传播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促进了文化的跨民族、跨地域传播,加深了传播的广度、深度和内容。

    大众传播媒介先进的技术性,良好的存储功能,使传统与现代文化得以形成纸质、影像或电子资料,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段的重大事件,且很好保存、推广、宣扬了文化。

    3.民意的宣泄平台和社会平衡的力量。

    媒体不仅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工具、载体,还是政府与受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平衡社会利益群体关系的调节器。媒介即环境,环境即媒介,媒介的社会责任,应当是既给予社会保持持续稳定的舆论导向,又提供民众宣泄的渠道和途径,为社会各阶层民众意见发表提供一个有别于自媒体的专业化媒体平台。有学者提出“阶层化的良性发展, 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条件,媒介在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 保证阶层间流动的公平合理, 以及为最广大的基层民众提供廉价实用的教育资源, 帮助他们实现适应社会变革的再社会化等方面, 可以有很多的作为。媒介应当根据我国现阶段阶层分化的现状和阶层流动的特点, 寻找促进阶层间流动, 维护社会公平、和谐、稳定的积极途径。”[2]

    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新闻职业理念

    媒体信息传播与运营依赖于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夯实其新闻职业理念,强化“媒体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媒体社会责任的落实至关重要。崇高的新闻理想与崇高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娴熟的职业技能是新闻学教育的三块基石,新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和“媒介责任”意识是重中之重。

    1.思想武装:夯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高校往往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新闻采写编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忽视或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毕业生缺乏媒体社会责任意识和新闻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新闻学教育不仅要适应大众媒体的需要,培养懂媒体、善采写、会经营的合格新闻人才,更要满足社会对媒体的价值期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的新闻学院(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放在首位,立足中国国情,积极开展新闻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努力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合格人才。新闻学教育中新闻职业理念不可偏废,“政治上正确”的原则应当是新闻教学普遍认同的规则,观照这样的理念,更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新闻观的教育,这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新闻学子未来实践和职业生涯的指针和精神本质。

    2.课程设置:打造新闻职业理念教育的课程群体系。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学科,研究视角、领域大大拓宽,新闻传播学和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甚至计算科学的各种原则、理念、方法交叉融合,这就要求建构学生多而杂、广而博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培养新闻理想,强化新闻职业道德和媒介责任教育,这是知识体系建构的“魂”,即是核心。纵观高校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新闻职业理念教育较为不足,一般只有《新闻职业道德与法规》课是专门针对学生职业理念教育的,且并未引起大多数学生重视,课程设置未能发挥特有的作用。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闻职业理念对于传媒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仅把职业道德与伦理教育的课程纳入新闻专业教育体系,更要看到学生职业理念教育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不能仅仅靠一两门课程完成新闻理念的培养,而要融会贯通,打造新闻理念的课程群体系,如在新闻理论课中加大学生对新闻价值认知的教学,使其能在复杂的新闻事件中判断和把握新闻价值,避免“异常新闻观”对学生的过度影响;新闻采访课中不仅仅教会学生采访到新闻,更要引导学生从社会范围去思考新闻报道在传媒表达中可能产生的影响;新闻写作课中教会学生怎样识别“软新闻”,避免出现此类情况;名记者研究课程中可着重从历史和现实层面剖析名记者的高尚道德、新闻抱负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网络新闻学课程中可设专章讲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道德与法规,并结合媒介现实,加入典型案例研讨。总之可将对学生新闻职业理念教育融入课程群相关课程中,融入新闻学全部教学过程中,防止空泛的理论教育流于形式,潜移默化系统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与媒介责任意识。

    3.新闻实践:项目化教学中贯通新闻职业理念的培养。

    互联网、手机媒体、多媒体移动终端为标志的新兴媒体的兴盛,给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践行也带来巨大挑战,媒体从业人员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建立健全新闻从业的自律机制。新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置有专业实习、专业实训、假期实践等不同的实习实践环节,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更要鼓励学生在“读万卷书”之外,重视新闻实践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行万里路”,三贴近、三下乡,深入基层,去了解、理解国家、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听听基层的声音,在新闻实践中不盲从、不盲听、不盲信。

    此外还可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通过预设主题,组织具体的新闻活动,在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的活动中融入新闻理念的教育内容,培养和塑造新闻专业学生的职业理念和媒介责任意识,如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师生先后七次“重走中国西北角”、兰州大学也先后四次启动“重走中国西北角”实践育人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很好地诠释了新闻职业理念教育。<\\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注 释:

    [1]媒介责任.http://baike.baidu.com/view/3222186.htm

    [2]许永:《阶层分化与媒介责任》,《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69页

    参考文献:

    [1]杨振武:《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记者的职业素养—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望道讲堂”的讲课》、《新闻大学》,2011年第2期

    [2]罗自文:《重塑我国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

    [3]陈亚旭:《重走中国西北角与新闻教学取向》、《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4]首批试点媒体社会责任报告正式发布. http://news.sohu.com/20140610/n400668768.shtml.2014.6.10

    (陕西理工学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