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写活现场短新闻 |
范文 | 沈惠东 周应涛 现场短新闻,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以具体形象的描写而再现新闻事件的短小精粹的新闻报道。 现场感强不强,关系到现场短新闻的成败。写出很强的现场感,深入现场只是一个方面,作者还要善于运用白描传神、渲染烘托、锤炼语言、设置悬念等多种表现手法,再现其境、再现其人、再现其声,展现出一幅真切、生动的画面来。 一、白描传神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特点是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我们在新闻作品中使用这种手法时,必须紧紧抓住新闻事件发生的特定环境及新闻人物言行的突出之处,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用传神之笔点开新闻内核。 以《华阳礁上补给忙》为例: ……海上补给战斗开始在落日时分。华阳礁从海面升起,礁沿处风急浪大,拖船靠近随时有撞礁的危险,船长命令小艇实施补给。 18时10分。记者乘坐1号艇登礁,从拖船到高脚层,小艇要闯过50米风浪区和1000米礁盘区,随时有艇翻物损的危险。小艇开足马力,在浪峰波谷间冲刺,宽5米的进礁口掀起2米多高的大浪,马达突然熄火。失去动力的小艇随浪左右倾斜约40度,记者作好了跳海准备。就在这时,一个大浪把小艇打上礁盘浅水区。 20时20分。对讲机传来2号艇遇险的声音:“船舵被浪打掉,船摇得厉害!王副艇长和电机长跳水推船。”30分钟后,2号艇被6名水兵推靠礁堡,艇上大米面粉安然无损。 21时45分。记者身穿救生衣参加3号艇补给,早被夜幕捂严实的进礁口突然闪现一星亮光,小艇摸黑冒险进礁口。记者看见,一名水兵在涌浪翻滚的礁盘口用手电筒充当船标灯。 海上补给战斗持续到次日4时5分。当20吨主副食品和淡水、燃料一两不少全部补齐时,12名又累又饿的军工瘫坐在礁堡上,成为真正的“水兵”。 这篇文章,既没有过多的风景描写,也没有过长的人物对话;既不抽象地代言人物的心理,也不琐碎地描写人物的装饰。作者以时间为序,按事件进展,用寥寥数笔记录新闻事件中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一个个细节,使人如临其境,脑中如有电影画面闪现。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南沙卫士为了祖国的安宁,乐在天涯战恶风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渲染烘托 与白描类似,渲染也是中国画技法的一种,是以水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质感和立体感。同时,渲染也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以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渲染烘托在新闻作品中的常用方法是:反复,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烘托,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在《难忘的时刻——小平同志会见最后一批外宾侧记》中,人民日报记者孙毅写道: 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刻,背景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 接见现场的一切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又给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感觉。 1989年11月13日,邓小平同志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外宾。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小平同志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站在屏风旁边,容光焕发,同来访的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的日本客人一一握手。当着几十位日本客人、几十位中外记者,小平同志向他们、也是向中国、向全世界宣布:“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将是我会见的最后一个正式的代表团,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 短短几句话,像以往那样说得明快、平和,几十位在场的中外记者却由此得到一条重要信息:今天,敬爱的小平同志将正式告别他60多年的政治生涯。 “退就要真退,这次我就要百分之百地退下来。我退下来,也是想让党、政府、军队的领导人能够放手工作。我相信他们能够把工作做好。” 记者注意到,当小平同志说这句话时,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的神情是坚定的,是自信的。…… 这篇短文,开篇就以两个“还是”、一个“依然”、一个“照例”,刻画出一个历史性时刻发生前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紧张感。作者提笔不凡、落笔有情,叙事则真实贴切,亲切感人;写景则摩景状物,情景交融;写人则筋肉丰满,栩栩如生;议论则精辟恰当,画龙点睛,生动表现了邓小平正式向政治生涯告别的胸怀。 三、锤炼语言 现场短新闻要增加现场感,就要学会笔挟风雷,使人如闻其声。而所谓如闻其声,除了对新闻事件现场发生的各种声音应有简练的表达之外,最要紧的则是要善于捕捉新闻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所说的反映其典型性格的语言,在关键时刻道出的揭示其内心世界的关键性语句。 《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就是这样的杰作: 六月开了门,乡里喜盈门。我们超卖了菜籽油,平均每人还分九斤二两油。分油那天,我兴冲冲提着壶赶去,只听会计伢蔡后建在那里左右开弓,嫌李二婶壶小,怪张大妈不抱个大坛来,还说我的油壶是拿来“做得玩”的。我心想,你这伢是“洋人的房子——光是门”,就说:“你这伢,去年拿这个壶来,是哪个笑话我‘心大壶也大的?”会计伢忙陪笑说:“二婆,您家把老花镜戴上看看唦!去年吃的是大锅饭,收的那点油还不够锅吃;今年分社吃饭,干活劲大了,收的油多了,壶就变小了呗!”我这才想转来:是哩!今年分组作业、联产计酬的方法就是好,以后再不吃“大锅饭”的苦头了。 这篇现场短新闻,生动地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尤其是农村俚语、歇后语的运用,语言俏皮活泼,烘托出丰收的喜悦,不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四、设置悬念 新闻事件不总是严密紧凑、波澜壮阔,要在篇幅短小的现场短新闻里写活拖沓冗长的新闻事件,就必须设置悬念。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写法容易引人入胜,形成波澜。 以《“不求人”求人故事》为例: 陈松军是大悟县阳平公社林场的社员,身板结实,字也识得几个,田里活儿拿得下,再加上脾气高傲,所以不轻易求人,湾里人便送他个“不求人”的雅号。 可是10月31日一大早,有人看见他提着一块猪肉,往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方安家里去了。看见的人都暗地嘀嘀咕咕:“怎么,‘不求人今天求人了?” 原来,在前几天秋播的火口上,他结扎的刀口还没好利索,看着别人都在田里吆五喝六地忙,心里急得像火烧,但又不愿求人。细心的陈方安知道他的脾气,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歇着,种麦子的事包在我身上!”陈松军说:“栽早稻的时候,我屋里(指他爱人)住院,你帮了我几天忙,连口茶都没喝,这回再不好意思麻烦你了,还是等我刀口好了再说吧!”陈方安说:“季节不等人,你就莫客气了!” 那几天,陈方安的爱人也刚落月,里里外外全靠他,可他还是放下自家田里活,从整地、下肥到播种,整整帮松军家里忙了三天。松军特意办了桌酒菜,可是三请四接,人家支书就是不来。陈松军急了,这才割块肉送到支书家里。他一进门就说:“今天你不收我就不走。”陈方安乐呵呵地说:“可得,不走就在我家吃早饭!现成的‘全家乐,我俩好好喝一盅!” 陈松军真的没走,酒也喝了,可是陈方安还是不收他的猪肉。这时,他的眼眶湿润了,喃喃地说:“我求你……” 作者先抑后扬,开篇便设置悬念,然后抽丝剥茧,通过陈松军由不求人到开始求人、怎么求人、求人结果,一步步反映出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方安见难相助,不吃请、不受礼,关心群众的高尚行为,真可谓“滴水见太阳”。 现场短新闻一般篇幅短小,所以设置悬念的通常做法有:标题法,利用标题设置疑问,制造悬念。例如《我三次猜错了姑娘的心》、《鲜花不知送给谁》,看了这样的标题,读者就会急切地往下阅读。倒叙法,把事情的结果或最精彩的部分特意提到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然后在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误会法,利用误会设置悬念,使新闻事件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读来妙趣横生。 (孝感日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