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闻叙事主体的解构与重组
范文

    高冉在《今传媒》撰文认为,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背景下顺势而生的。与传统新闻相比,数据新闻更加注重事实本身的深度挖掘,从而获得隐藏于背后的深层含义。在数据报道中,新闻叙事主体发生了诸多变化,数据源和新闻团队共同构成叙事主体,又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数据源:轻“树木”重“森林”。

    传统新闻报道讲求“以人为本”、“客观真实”,为实现这两大目标,记者需要在主题中凸显叙事主体“人”在新闻故事中的引导作用,新闻当事人、知情人士、目击者、评论者,都是以个体的身份呈现在新闻作品中。同时,为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报道中需要呈现多方声音以保持中立,而这些声音多以个体意见形式呈现。

    数据新闻报道展示的是“大数据”的思维逻辑,与现代科学追求数字化、量化的理念十分契合。所谓的“数据库”,其实指的是数据新闻的数据信息来源,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事实的叙述者是具有普遍特征、代表多数群体的数据源。

    这些数据源的获取渠道丰富多样, 但无论是既得的数据,还是现抓取的数据,无一例外全是基于大量样本之上的统计分析。因此,作为叙事主体的数据源,在本质上是“森林”而不是“树木”。

    2.新闻团队:从“宣传”到“预测”。

    传统文字报道流程相对固定,训练有素的记者通常能够独立承担采写任务,编辑主要起到后期把关的作用。而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较为复杂,要经由数据抓取、分析、可视化等多个环节,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复合性的、跨界的,需要记者具备搜集、处理、后期制作的能力,尤其需要记者成为一名准数据分析师,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数据分析方法,通晓计算机编程、后期制作技能。在目前我国文理分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很難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目前我国的数据新闻生产多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因此,从传统新闻到数据新闻,记者经历了从“单枪匹马”到“并肩作战”的转变。

    在发声渠道多样化的数字传媒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记者”,传统意义上传受双方的界限第一次被打破。但不可否认,这些自媒体“散户”发出的声音良莠不齐,受众依然依赖于相对权威的媒体作为不在场民众的中介,来传达事件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传统模式下消息发出方的媒体,经历了两次身份转换。在传受双方第一次身份转换中,传统的新闻发布者转化为信息接受者;而演变为传者和消息源的“散户”在网络上的言论和点击行为,成为“数据泥巴”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经权威新闻团队过滤、统计、发布成为数据新闻,身份转换后的传受双方得以再一次回归传统身份。

    传统新闻报道讲求客观呈现事实,杜绝任何主观臆断和推测,因此作为传统新闻叙事者的记者,更倾向于扮演“传声筒”的角色。而在数据面前,新闻团队借数据说话,可以发挥数据本身固有的客观性和预测性的特征。因此,作为新闻叙事主体的数据新闻团队,扮演的角色也由传统的“传声者”身份,转变为“预测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