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都市报能有它那样的好结局吗?
范文

    大家都在说都市报要完了,跟前几次的不同,这次基本上没有看到一篇力挺都市报的文章;而仅仅是在2012年,我在一次报业会议上说了句“最先消亡的报纸是都市报”,可是有好些人跳起来批判我的。还记得2005年,《京华时报》时任社长吴海民提出“报业寒冬论”,或许就遭遇了比我遭遇的多得多的指责。那时候,人们仍然能够拿出大把的论据来反驳这种悲观论调。

    看来,现在的人们已经都对都市报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已经失望到不能找到一个有力证据来反驳“消亡”论。

    我最近在研究历史,报业转型的历史,我在故纸堆中发现,都市报并非无药可救,但关键是对自己的未来结局要有个清醒认识,不要过高期待,也不要妄自菲薄。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晚报开始繁荣,90年代中期,都市报异军突起。而这些信息功能更纯粹的市场化报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独领风骚的广播电视报来说,如同现在的都市报在面对新媒体时一样,简直没有招架的机会。广播电视报很快败下阵来,发行量开始大幅下滑,有的期发行量由高峰时的几百万份跌到几十万甚至几万份;有些报社开始入不敷出,甚至连工资都发不起,靠广播电视局(台)补贴度日。

    面对广播电视报的困境和晚报都市报的成功与繁荣,广播电视报朝三个方向转型。大部分广播电视报开始着力转型为竞争对手——晚报都市报。如同现在都市报纷纷转型为新媒体一样,增加信息量成为首选。大部分广播电视报逐渐从过去仅仅预报广播电视节目、剧情、演员、拍摄细节的展示等的收视指南型报纸,转型为如都市报那样的综合性都市类周报。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报纸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单”,舆论监督成了都市报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广播电视报也全面模仿,舆论监督力度加大,试图“跻身主流媒体”。{1}湖南经济电视台对治理三乱持续报道了一个月,《湖南广播电视报》以汉寿县政府撤销交通局长职务为新闻由头,采写新闻专稿《得了“三乱”款,丢了乌纱帽——湖南经济电视台暗访纪实报道大快人心》,介绍治理三乱连续报道的社会影响。1998年起,《大连广播电视报》与大连广电联办“百姓咨询热线”, 由专职人员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系,给予答复,以民生热线的形式报道涉及民生的一系列问题,受到读者欢迎。{2}

    进入新世纪,还有很多的广播电视报开始涉足时尚周报定位,关注都市女性的消费,以大量的时尚生活专刊强调广播电视报的服务性、实用性。一些广播电视报纷纷开始改名,彻底改变定位。2007 年 7 月,《湖南广播电视报》开始改变定位风格,并力图成为都市报中的高级报纸,读者定位为“精英人群”,并将报名更改成《金鹰报》。以此作为起点,全国的广播电视报掀起了更改定位与更名的风潮。曾经发行量最大的省级广播电视报——《辽宁广播电視报》更名为《城市生活信报》,也选择了“高大上”的读者定位思路——“中产阶级和小康家庭”。还有大庆、无锡、亳州、郴州、南阳等地的广播电视报都纷纷改名,更改定位,在报纸内容风格上改变,其共性特点就是定位纷纷以“主流”“精英”作为诉求,反映了报纸试图成为“主流媒体”的愿望和想法。

    变身为竞争对手、吸取竞争对手优势、转型为专业媒介,广播电视报当年走过的这三条转型之路基本上是弱势媒介面对强势媒介时的典型应对举措,也是必由之路。有效、能够继续存活,但绝对无法延续往日的辉煌与荣耀。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广播电视报又跌跌撞撞地走过了都市报当大哥的20多年,很少有竞争强者,至今很多依然在艰难中寻找生存空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历史也在重演,都市报也正在走着当年广播电视报走过的老路,有效、能够继续存活,但也绝对不要指望能够延续往日的辉煌。

    衷心希望都市报能有一个好结局……

    注释:

    {1}王娟.困境的应对与突破——浅析广播电视报如何发挥优势重塑自我[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7.

    {2}柳杨.正确理解补充与延伸——办好广播电视报.声屏世界,2001(11).

    作者简介:陈国权,《中国记者》杂志值班主编,著有《报业转型新战略》《新媒体拯救报业?》

    编辑:徐 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4: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