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采访是成就言论不可或缺的步骤 |
范文 | 托雅 写消息、通讯,头道工序必须是采访,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作为新闻中一种重要的体裁言论要不要采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太一致了。长期以来,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言论主要是谈思想、讲道理、说见解,可以闭门造车,用不着采访。事实上,几乎所有谈采访的书,包括大学里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里,说得也全是新闻的采访,而不论及言论的采访。这不是疏忽,而是误解。 一、吃透“两头”奠定言论根基 言论与新闻的确有不同的任务。写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是为了报道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而写言论,则是为了传播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闻人物、新闻事实来自生活,那么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呢?它们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从脑袋里自己长出来。照评论圈中的常用说法,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来自“两头”:上头——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头——群众的社会实践。评论员和言论作者只有吃透这“两头”,才能提出有针对性、有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见解。而要吃透“两头”,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央的大政方针外,就是向社会做调查。而且,真正要领会中央方针政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还得联系实际,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因为,中央的方针政策也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的。 我们所说的言论,是指报刊上常见的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无论是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一类,还是署名专栏评论,新闻性是它们的共同特征。言论所议论的问题,应该是社会生活的热点,人们认识上的难点和当前工作的重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作为评论员和言论作者,要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的热点、认识的难点和工作的重点,唯一的途径就是做调查。 言论与理论文章都是为了讲道理,但是在讲理的方法上,言论要求就实论虚,用事实说话。许多言论,尤其是署名的专栏评论,一般都有一个新闻事实作为“由头”,从而生发议论引出一个观点;而在论证这个观点时,又需要一些新闻事实作为论据。而且,对于言论的由头和其他作为论据的事例,都要求真有其事。所以,评论员或言论作者,即使他的脑子里有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而手头上没有足以证明他的思想、见解正确的新闻事实,那么,他也是无法把他的新思想、新见解写成文章的。而新闻事实的获得,也要靠采访。 言论要吸引读者,不能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一篇言论,如果语言干巴,官话、套话连篇,道理说得再对,读者仍然会敬而远之。反之,如果语言生动活泼,口语化,而且还带点幽默感,那么,即使说得道理并不高深,读者还是喜欢看的。要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文字活泼,多看些有关的书,当然会有帮助;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也是一个极有效的办法,因为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生动活泼的俗語、谚语、歇后语。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言论所担负的任务,它所具有的特征,还是从对言论写作方法上的要求来说,写言论与写新闻一样,必须要采访。 二、把握言论采写的本质特征 言论与新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言论的采访,也有一些与新闻采访相区别的特点。 区别一:采访的具体目的不同 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为写新闻所进行的采访,主要是采访新闻事件本身,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活动,以及有价值的细节等。言论阐述的是思想、见解,为写言论而进行的采访,主要是采访思想。 言论采访并不一概排斥事实,而且有时还必须抓住某些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深入采访。但言论采访事实的目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这个事实所蕴含的思想及其社会意义。所以,评论员和言论作者在采访事实时,不仅关心事件发生的起始、过程,更对周围人们的看法、评价感兴趣。 区别二:采访的对象不同 新闻采访的对象,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越是亲眼目睹,身临其境者,记者对他们就越有兴趣。而言论采访的对象,主要是思想活跃,有独到见解,经常能“生产”出新思想、新见解的人。 所以,有经验的评论员和言论作者,一般喜欢与下列几种人交朋友:一是领导干部;二是企业家;三是各级领导及企业家的智囊人物;四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等,还有各单位的“业余评论员”,他们的评头品足,甚至于牢骚之中,常常有闪光的东西。 言论的采访对象还可以比新闻更广泛。除了上面所说的特定的采访对象之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不特定的采访对象。乘车、坐船、逛街、闲谈等,凡你所接触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采访对象。在上述这些场合,人们谈论的,一般是大家共同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言论作者如果用心倾听,最好也参与议论,就可以从中了解到民情民心、弄清一般群众对重大社会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他们的呼声和要求。 言论采访还有一种对象,是新闻采访所忌用的,那就是向报刊“采访”。报刊上每天发表大量的新闻,其中有一些新闻蕴含着有意义的思想,以这些新闻作由头,把隐藏在事实背后的思想挖出来,可以起到新闻报道所难以起到的作用,还有一种新闻,可以称其为“顾此失彼”式的。这类“顾此失彼”式的新闻,在眼下的报刊中,并不少见。抓住这类新闻做点“反面”文章,对于正确引导舆论也很有益处。所以,很多评论员和言论作者,都有博览群报的习惯。 向报刊“采访”,除了可以得到言论素材之外,还有一大优点,就是了解全局,掌握动态。这也是写言论所不可忽视的条件。 区别三:采访的方式不同 新闻采访常采用问答式,采访者提出问题,被采访者回答问题。言论的采访,用问答式那是肯定要失败的。言论的采访,需要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互相争论、互相辩驳,在探讨、交流、争论、辩驳之中受到启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言论采访更需要有“唱反调”的人,不同意见的争论、碰撞,常常能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区别四:采访的结果不同 新闻采访的结果是为了写报道。而言论采访就不一定,除了已经有了题目,只是想补充点内容,搜集点材料这种采访,采访之后,文章也就可以写了。其他大量的采访,对于言论作者来说,是起个“信息储存”的功能。新的思想、新的见解,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在意的话而突然迸发出来,而它的背后,则是长期的积累在起作用,可谓厚积薄发。 三、借鉴新闻采写成就上乘言论 言论与新闻的采访有诸多区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一是性质相同。无论是新闻采访还是言论采访,都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项活动。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既然都是调查研究,调查者,也就是采访者,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离开了这一条,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还可能对客观事物作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以至在舆论导向上发生偏差。 二是作用相同。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新闻界同行之中,有“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之说,就是说采访对于写作起决定作用。言论的采访作用在整个言论写作过程中,到底占几分,一时难说清,但言论采访决定言论写作,这同样是毫无疑问的。有的言论作者,也不赞成言论需要采访,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拿着录音机、笔记本,一问一答才算采访。这显然是把采访的范围划得太狭窄了。 三是对工作态度的要求相同。都要求采访者虚心、深入、全面、严谨,都反对主观武断、先入为主、浅尝辄止、以偏概全。否则,写出来的新闻可能是假冒伪劣,写出的言论就可能是浅的、偏的。 有道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又源于实践。一篇好言论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即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去发现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去修正自己的理论。唯有如此,才能成就上乘的言论之作。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编辑:王洪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