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变革中的新生机 |
范文 | 岳淼 2017年媒体行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2012年前后随着微信的诞生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信息传播从传统的纸质及网页端全面转移到移动端,这个变化其实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出最后的结果会是怎样。但我们可以大概描绘一下未来的前景。 从海外来看,国际顶尖传统媒体都进行了非常大的调整,主要集中在:编辑部从非常大的团队、非常大的系统变成了小而美的团队和系统;过去在意用户体验,大家看到的都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呈现,现在开始用社交化的方式在做各种各样的改变;还有就是技术去流量的变化非常明显,越来越重视移动端的社交分发。从《纽约时报》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大的變化,就是很多编辑被裁撤掉了,工程师大批进入编辑部,推出很多VR新闻。而BBC也开始大规模地去做新闻直播,包括借助Facebook提升订阅量,还有终端编辑的决策权变大了。从《华盛顿邮报》来看,他们通过A/B测试读者对版式的偏好,开通衍生品商店,关闭地方报纸捆绑主报的版面。在国内我们发现,《三联生活周刊》现在在做各种各样的衍生商品,包括从瓷器到茶叶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这些都是国际国内的一些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行业面临的危机是非常大的。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媒体转型最好的案例无疑就是《纽约时报》。实际上《纽约时报》和我们的党报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提供的是非常严肃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非常明显的数字在改变,在2001年的时候,《纽约时报》大概有接近80%的广告来自于印刷版,现在是60%,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降低,每年大概有5000万~7000万美元的下滑。其实在美国大概有40%的广告是来自于互联网,在中国这个数字远远领先于美国,大概有60%的广告来自于互联网,也就是说我们大家思考转型,应该看到互联网广告的趋势是不可逆的。 由此我们总结出几点,一是个性化阅读是媒体新的机会点,但是时效性新闻同样重要。根据企鹅智库《2016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不同年龄段用户观看的内容不同,50岁以上的用户更关注于时效性强的热点新闻,而年轻用户则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这种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化的分发,启动个性化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也是腾讯为什么在腾讯新闻的基础上推出天天快报的原因,简单说它需要提供个性化的、用机器的方式推荐用户希望看到的内容。这其实是媒体行业非常大的一个趋势。 第二,内容依然为王,网络直播的效应会变得非常强。比如腾讯的直播和《新京报》的合作。去年河北一个小孩掉到了深井里,救援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超过了上千万,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当一个新闻事件有1000万人观看的时候,毫无疑问它的广告效应会非常强。目前网络直播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长,而短视频内容访问量呈井喷式状态;时事、游戏、演唱会、体育内容更受欢迎。那么我们在做区域性媒体的时候,大家是否可以思考一下,既然用户对演唱会、体育内容更欢迎,我们是不是可以略微地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在传统分发模式的基础上,移动社交等分发渠道变得愈发重要。现在大家有一个特别直观的感受,就是简单地看朋友圈的新闻基本上就可以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周围发生了什么。也就是说,简单地浏览朋友圈,很多人就不再需要打开专业的新闻APP了,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强。据企鹅智库《2016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比较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比例大概是40%,而一年之后达到了50%多,我相信今年再看这个数字的话,将会变得更加庞大。用户依赖移动互联网生活使资讯需求更加碎片化,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进行分发和订阅,将为传统媒体带来更多流量和商业机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