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游泳解说的叙事特征分析
范文

    【摘? ? 要】鉴于自身传播特点,游泳比赛在国内的关注度显著增强。作为传播主体,比赛该由谁来解说,过程中又该说什么、怎么说,实现何种传播效果?本文从电视传播生产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播音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以美国广播公司游泳解说《菲尔普斯八金传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主体、叙事主题、叙事模式三方面出发简要分析游泳解说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体育解说;叙事主体;叙事主题;叙事模式

    游泳比赛历史悠久,于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设项,在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叙事中,它因赛程长、项目多等特点成为各代表团争相竞逐的竞技场。从竞技本体出发,游泳比赛因其赛程覆盖全年、赛事长短池各具看点而极具观赏价值,深受体育迷喜爱。近些年,随着中国游泳队成绩持续向好,游泳比赛在国内关注度显著提高,受众对于游泳解说的期待随之增强。作为一项高光赛事,游泳比赛到底该由谁来解说,说什么、怎么说?本文试从电视传播生产实践角度出发,结合播音学、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以美国广播公司(NBC)游泳解说《菲尔普斯八金传奇》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游泳解说的叙事特征。

    一、叙事主体:权责明晰的角色分工

    何谓体育解说?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仅从概念界定出发,“解说”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释义是“解释说明”,解说员(commentator)作为特定工种属舶来品,泛指电台、电视台从事现场报道的评论员。从功能划分来看,体育解说可从实务、理论两个面向进行深度解析。在第一代电视体育解说员宋世雄看来,体育解说是一种具体的播音实践,它是解说员对正在发生比赛现场的描述。解说员可根据不同项目采取不同播讲方式,表达个人观点。[1]而在一些以新闻传播学为学科背景的专家看来,体育解说的核心是叙事。学者魏伟从传播本质出发,认为体育解说是解说员通过评述、预测、烘托等表现形式对赛事本体的描述性敘事行为。[2]学者张德盛等则从具体操作层面出发,认为在一场具体的体育解说实践中,解说员叙事逻辑应遵循描述、解释、评价三个框架展开。[3]综而观之,体育解说是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基于已知媒介事件(体育赛事)完成的一次传播景观编码重构,它的魅力在于解说员驾驭直播的能力。专业储备、知识厚度、现场调控、突发处置、未知预判都是解说员完成一场直播所必备的基础技能,评判解说员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尺是其媒介叙事的能力。

    所谓“媒介叙事”它既是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思想的延续,又是媒介多中心、差异化的产物,通俗意义上,它就是讲故事。媒介表现形式不同,讲故事的能力、方式、内容也会千差万别。[4]在体育解说场域,媒介叙事尤其专注竞技本身——通过解说员的叙事建构将受众对未知的疑惑变为已知的解答,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专业度制约着解说员的媒介叙事能力。优秀的解说员能够通过对比赛现场的情境描述以及对比赛结果、运动价值的观点述评向受众提供差异化服务,而这也恰恰揭示了体育解说的本质——它是对已知信息的重组再造,是对赛事结果的深度解读,是对赛场人生的剖析点评。作为叙事主体,层次丰富的体育解说呈现的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项目文化、运动背景,建构的是信息丰沛、观点鲜明、内容独特、言语幽默的传播景观。[5]

    在对美国广播公司《菲尔普斯八金传奇》游泳解说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其解说工作是由解说员和解说嘉宾共同完成的,换句话说,解说员+解说嘉宾共同构成了游泳解说的叙事主体,这一点值得借鉴。作为叙事主体,解说员和解说嘉宾,角色定位清晰、节目分工明确。比赛中,解说员承担“信息集散地”角色,主要顾及信息汇总、背景阐释、看点推介、赛程跟进、悬念铺陈、气氛调节,负责提出问题,话题兼具竞技属性、新闻属性、文化属性,同时,总结全局、升华意义、画龙点睛;解说嘉宾承担“观点生成场”角色。解说嘉宾从竞技角度专业性切入,进行技术拆解、战术分析、前景预测、答疑解惑,解说嘉宾是观众看懂比赛的“好帮手”。在解说员、解说嘉宾二人话轮转换过程中,解说员更像是“引导员”,在牵针引线的气氛调节中引领解说嘉宾道出比赛精彩之处,引领观众更好地读懂比赛。

    解说员+解说嘉宾,作为叙事主体,这样搭配的妙处是避免功能重复,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一个从信息属性出发,交代背景、提出问题、推进赛程、把控节奏;一个从专业属性出发,拆解技术、提炼观点、释疑解惑、判断预测,二者功能定位泾渭分明。另外,鉴于游泳比赛参赛选手多、比赛节奏快,场上形势瞬息万变的实际情况,解说员专注赛程本身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看错队员、弄错泳姿的尴尬,而解说嘉宾也可以释放压力不必分心其他,这样的操作模式应该成为未来中国竞技游泳解说的范本。

    二、叙事主题:紧扣赛程的悬念铺陈

    叙事主题泛指媒介叙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经由文本研究“故事情节”发展而来,在当代媒介叙事中,叙事主题通常表现为一种程序化的叙事序列。[6]在对美国广播公司《菲尔普斯八金传奇》解说文本详尽分析后我们发现:解说过程中,解说员、解说嘉宾主要围绕“竞赛”、“征服”、“加冕”三大主题展开叙事,即菲尔普斯能否打破前辈马克·施皮茨一届奥运摘取七金的纪录?菲尔普斯能否创造一届奥运摘取八金的传奇?菲尔普斯实现这一传奇的可能性依据是什么?谁能帮助菲尔普斯创造传奇?菲尔普斯创造的传奇意味着什么?“竞赛”、“征服”、“加冕”三大主题暗合于具体设问之中,紧扣赛程脉络以悬念设置的形式铺陈叠加,充分调动受众观赛热情并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而“菲尔普斯能否摘取八金?”也成为完美嵌入2008北京奥运的最大议程,于水到渠成中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在以奥运赛事为表现形式的媒介事件中,媒体的功能是“维护定义”、“提供解释”、“保护格调和特权”从而形成集体记忆。[7]可见,忠实记录、服务解释、仪式呈现正是媒体在传播媒介事件过程中的职责使命。作为具有重大意义的媒介事件,在奥运观赛过程中,受众不仅是在看电视,更是在隔屏参与一次盛会、一场仪式,是受众与电视报道主体同构一场无与伦比的集体记忆。在全媒体融通传播格局下,受众亦可通过自媒体主动发声,凭借对赛会、运动员的评价去完成时空脱域场景下的生命体验。于是,电视解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他们该如何引导受众看懂比赛、建构记忆,而不仅仅是复述眼前所见之景?美国广播公司《菲尔普斯八金传奇》“竞赛”、“征服”、“加冕”的叙事主题为国内解说员建构自身叙事框架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而如许主题也恰如丹尼尔·戴扬、伊莱修·卡茨所言,它们是媒介事件的叙事脚本。

    所谓“竞赛”即突出强调行进中的比赛次序,这既是解说叙事的核心基础更是受众看懂比赛的脉络走向,毕竟,赛程和规则是受众读懂比赛的坐标。反复交代赛程,突出核心人物的参赛顺序,不仅可以为赛事解说设置议题,更可以方便受众准确收看比赛。美国广播公司的解说员关于“竞赛”的叙事主题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切入聚焦人物命运线,比如:某一比赛日具体会有几项比赛?菲尔普斯会参与其中几项争夺?这是菲尔普斯个人赛程的第几项比赛?从已知发展结果看,菲尔普斯距离创造传奇还有多远?解说员和解说嘉宾共同把八场比赛拆解成了行进中的“连续剧”。

    以具体文本为例:

    “接下来,菲尔普斯要征战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这是他参加的第三项决赛。前两项他都拿到了金牌,而且是相对困难的项目。从今天开始,他將陆续开始自己擅长的项目,让我们拭目以待。”

    “现在即将进行的是大家最喜爱的一项接力比赛,相比4×100米自由泳接力的险象环生,美国队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的实力要更为出众。这是菲尔普斯今晚的第二项决赛,他在拿到男子200蝶泳冠军54分钟之后就又回到泳池。不过,由于美国队实力太过强大,菲尔普斯只需完成自己的表演,悬念不是金牌而是纪录。”

    这就是以菲尔普斯八金传奇为叙事主线而建构的解说脚本,叙事主体通过赛程推进的反复强调试图调动受众对于菲尔普斯能否创造奇迹这个议题的关注。同时,通过对个人实力、比赛格局的详尽梳理,也从专业性上帮助受众知悉实现这一传奇的可行性与困难度。

    所谓“征服”即叙事主体反复强调叙事对象所创纪录的意义。“纪录”是一定时空范围内,某一特定领域从业者所取得的最好成绩。打破纪录是竞技者对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不懈追求与探索。而人类对于极限的突破,也恰是人性深处对自我的征服,意欲强调勇者无惧的无所不能。在对“征服”叙事主题的铺陈中,对叙事对象辉煌成就的歌颂也是在为偶像、英雄形象的建立奠定基础。

    比如:

    “看,菲尔普斯正在向自己第二块金牌发起冲击。这一刻,他不仅是接力队的一员,更是向曾经的传奇发起挑战的斗士。如果本场比赛美国队获胜,菲尔普斯就将超越历史最佳马克·施皮茨的金牌总数纪录。此刻,他已经完赛,美国队还稍稍落后,他能拿到第二枚金牌吗?他能超越施皮茨吗?这个悬念要靠队友来给出答案了。”

    “看,雷扎克入水了,美国队还在落后。天啊,转身之后他已经很接近领先者了。快看,雷扎克已经齐头并进了。三个领先队伍都将世界纪录甩在身后。太不可思议了!雷扎克率先到边,美国队拿到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很明显,今天的比赛让之前的纪录黯然失色,悬念一直延续到最后一刻,前三名都破了世界纪录。但是,雷扎克创造了奇迹,他逆转了比赛!菲尔普斯不仅超越了历史最佳马克·施皮茨,八金梦想也依然延续。这是一场完美的比赛!”

    解说员和解说嘉宾没有用更多溢美之词,仅是在对事实描述中就已经建构了纪录突破的意义所在,既留给受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也让悬念保留,这样的叙事主题埋线设计显得更高级。

    所谓“加冕”即运动员登台领奖的全过程描述,这既是仪式化的展示,更是王者荣耀的再现,还是集体记忆的升华。能否在国旗、国歌、奖牌呈现的瞬间通过媒介叙事升华运动英雄的功绩,实现内宣、外宣的价值观输出,这考验着解说员的功力。毕竟,仪式是送给英雄加冕的礼物,它营造出的振奋人心的氛围无与伦比。在对《菲尔普斯八金传奇》的文本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加冕”主题的媒介叙事中,解说员秉持“价值中立”立场,从事实层面对运动员成绩进行点评,规避对价值层面“好”与“坏”的论判。慎用“光环效应”不给运动员带高帽子、不盲目“造神”,尽量让运动英雄回归普通人并让其“人性”闪光。最大限度避免如纳西姆·塔勒布所言的“叙事谬误”——既不为憾事编造牵强解释让受众信以为真,更警惕自身无知用“直觉”、“知道”、“预感”等推测性语汇遮蔽真相。

    三、叙事模式:凸显魅力的圆形人物

    叙事模式是文学和符号学领域的重要概念,指叙事作品中对故事情节的描述,即叙述者建构人物形象的技巧、手段。我们认为,体育解说除了是对已知信息的重组再造,赛事结果的深度解读,赛场人生的剖析点评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经由解说员的言语景观建构运动员的人物形象。

    在人物形象叙事模式上,长久以来,一直秉持两种观点,即功能性人物观和心理性人物观。功能性人物观认为:人物是参与故事的一部分而非有特性之人。[8]心理性人物观认为,人物形象应该是建立在稳定而持久的个人品性之上的产物而非故事情节的产物,是特性聚合的自主性存在体。[9]由此,派生出建构人物形象的两种叙事模式——扁平人物模式和圆形人物模式。扁平人物模式的特点是人物形象辨识度高,人物性格特点类型化、单一化兼具漫画特质。圆形人物则给人以新奇感和说服力,具有人性的深度和多重性侧面并随叙事铺陈而推进。

    在人物形象叙事表述特征上,里蒙·凯南认为,叙事者主要通过直接形容法、间接表现法和类别强化法来建构人物形象。直接表现法明确说出人物性格特征,具有节省笔墨、清晰明确的特点。间接表现法采用对人物行动、言语、外表、环境等多种样态的刻画,用实际例证来再现人物性格,更具暗示性和不确定性,强调受众的参与。[10]利奥·洛文塔尔又从社会范畴、心理范畴、历史范畴、语言范畴指出媒介对人物形象的建构主要来源于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日常生活的呈现、自身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对生活遭遇的抗争、叙事者言语选择和信息渗透。[11]

    结合相关理论,我们认为,解说员建构运动形象的叙事模式有两种:突出意义建构的扁平人物模式和彰显个性魅力的圆形人物模式。美国广播公司《菲尔普斯八金传奇》的解说实践采用了彰显个人魅力的圆形人物叙事模式,即强调人物形象应该是自主性存在体,是人物特性的聚合,是建立在稳定而持久的个人品性之上的产物。该模式用更具暗示性、不确定性,强调受众参与创作的叙事方式,通过对人物行动、言语、外表、环境等多种样态的间接刻画以及实际例证来呈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历程,给人以新奇感和说服力,于丝丝入扣、层层铺垫的叙事过程中深入开掘人性深度和多重性侧面。该模式值得国内解说员在解说实践中借鉴。

    结语

    体育解说本质上是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基于体育赛事完成的一次传播景观编码重构,媒介叙事能力是评判解说员业务水平高低的标尺。从竞技属性出发,游泳解说叙事主体应由解说员、解说嘉宾共同承担,二者定位清晰、分工明确。比赛中,解说员是“信息集散地”,解说嘉宾是“观点生成场”,二者相得益彰、避免功能重复,有针对性地为受众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叙事主题选择上“竞赛”、“征服”、“加冕”三大主题暗合于叙述主体的具体设问之中,紧扣赛程脉络,以悬念设置的形式铺陈叠加,充分调动受众观赛热情并实现传播效果最优化。传播过程中,叙事主体采用彰显个人魅力的圆形人物叙事模式建构人物形象,在强调受众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对叙事对象行动、言语、外表、环境等多种样态的间接刻画呈现人物性格并给人以新奇感和说服力,于丝丝入扣、层层铺垫的叙事过程中深入开掘人性深度、多元侧面。

    注释: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19.

    [2]魏伟.拟剧理论和游戏模型视阈下的体育解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06):52-55.

    [3]张德胜,李峰,王子也.体育解说评论的三种逻辑及其科学运用[J].上海體育学院学报,2017(02):15.

    [4]师曾志.互联网时代媒介叙事下的生命传播[J].中国编辑, 2018(09):9-14.

    [5]尤宁.融媒体时代小众项目赛事解说初探: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攀岩解说为例[J].电视研究, 2018(04):81-82.

    [6]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9.

    [7]丹尼尔·戴扬,伊莱修·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 麻争旗 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6.

    [8]阿瑟·阿萨·伯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 姚媛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

    [9]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徐强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3.

    [10]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M].姚锦清 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74.

    [11]利奥·洛文塔尔.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M].甘锋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58.

    (作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频道新闻主播,主任播音员)

    责编:姚少宝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