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9年测土配方江西协作网双季稻配方肥试验总结 |
范文 | 李锦松 陈晓 刘美晨 葛伟 石银火 杨岚冰 徐沁 陈晓军
摘? ?要:为了实现粮食增产、化肥使用减量、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民投入,探索作物在不同生长期对肥料的需求量,在湖口县城山镇辕门村大户承包的稻田中进行双季稻配方肥试验,其按照不同生长期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来施用肥料,让作物能够充分吸收所需养分,对照方案使用当地主流普通复合肥料及其习惯施肥技术与试验配方施肥技术作对比。采用小区试验,通过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计算,了解双季稻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配方肥料的反应差异,为配方肥料的改进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测土配方;双季稻;配方肥;试验 1? ?试验目的 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200 m2),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最后通过水稻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了解双季稻不同配方肥减量的反应差异,为更好地科学配方肥料及应用大田生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地点 湖口县城山镇辕门村。 3? ?试验用肥 分别是早稻(18-15-12复合肥,用量400~450 kg/667 m2)、晚稻(20-12-13复合肥,用量450~500 kg/667 m2),肥料选用优质单质肥料,按照配方计量。 4? ?试验设计 根据方案:试验分为4个小区处理。 处理1(T1):空白区为不施肥区。 处理2(T2):大配方区。早稻:基肥每667 m2配方肥(18-15-12)30 kg、分蘖肥(插秧后7 d)尿素5 kg、穗肥(插秧后25 d)尿素4 kg;晚稻:基肥每667 m2配方肥(20-12-13)30 kg、分蘖肥(插秧后7 d)尿素7 kg、穗肥(插秧后25 d)尿素5 kg。 處理3(T3):小调整区。早稻:基肥每667 m2配方肥(18-15-12)30 kg,分蘖肥(插秧后7 d)尿素5 kg,穗肥(插秧后25 d)尿素5 kg、氯化钾7 kg;晚稻:基肥每667 m2配方肥(20-12-13)30 kg,分蘖肥(插秧后7 d)尿素7 kg,穗肥(插秧后25 d)尿素7 kg、氯化钾为8 kg。 处理4(T4):常规施肥区。早稻:基肥每667 m2配方肥(18-15-12)30 kg,分蘖肥(插秧后7 d)尿素6 kg,保蘖肥(插秧后15 d)复合肥(15-15-15)14 kg;晚稻:基肥每667 m2配方肥(18-15-12)30 kg,分蘖肥(插秧后7 d)尿素9 kg,保蘖肥(插秧后15 d)复合肥(15-15-15)19 kg。 4个小区处理均没有设置重复区,每个小区面积不小于200 m2,小区之间用50 cm田埂及薄膜隔开,每个小区均有单独的排灌系统,周围设置1 m以上的保护行,其他管理措施相同。 5? ?收获与考种 在早、晚水稻收获前,调查确定各小区的穗数,到成熟期按5点取样调查法,每点调查5蔸有效穗数,然后根据平均1蔸的穗数来进行考种,在每小区里随机取5蔸进行室内考种,包括每蔸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每小区成熟后单独收割、脱粒、晒干、称产,然后折算成每667 m2产量,同时必须称每个区稻草产量,以便计算每个小区的生物量。 6? ?试验考种数据 室内考种数据见表1、表2。 6.1? ?早稻 由表1可知,空白区产量低,结实率高,千粒重高;大配方区每蔸有效穗数较多,秕谷多,千粒重一般,产量一般;小调整区实粒数较多,秕谷率比大配方区少,结实率偏低,产量较好;常规施肥区分蘖率强,结实率高,千粒重比大配方区、小调整区要高,产量较高。 6.2? ?晚稻 由表2可知,空白区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但总产量较低;大配方区株高较高,秕谷率较高,结实率较低,千粒重一般,产量一般;小调整区分蘖率强,结实率一般,千粒重一般,产量较好;常规施肥区分蘖率强,谷粒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较高,产量高。 7? ?结论 综上所述,不施肥效果不理想。大配方施肥虽然分蘖率高、有效穗数多,但结实率和千粒重偏低,产量一般而且投入成本高。调整施肥比大配方略好,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表现一般。常规施肥分蘖率强、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产量高,要想达到既化肥减量又实现增产,建议在双季稻生产中推广使用常规施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