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分析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 |
范文 | 庄振杰 摘? ?要:近年来,容器苗栽培技术被广泛推广。其具有移栽方便和成活率高等优势,能够达到培育的要求,不仅可以发挥容器育苗技术优势,还可以降低栽培作业对培育技术和设施的要求。现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技术要点,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術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5-0041-01? ? ? ?中图分类号: S723.3? ? ? ?文献标志码: B 基于苗木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机械化栽植成为了主要趋势,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栽植技术的发展,容器苗栽植技术被积极推广,成为了现代化园林工程中的常用技术。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运用,要做好培育全过程的把控,保证苗木的成活率,使其健康生长,实现培育价值。 1? ?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优势 目前,各地区不断扩大造林和园林绿化工程规模,对苗木培育技术的要求和需求不断扩大。以某地区为例,杉木造林面积年均5.33万hm2,需要良种苗木大约1.4亿株。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年后每年大约造林6.67万hm2,苗木年需求量超过2.0亿株。基于此背景,各大研究团队加大了对苗木培育和栽植技术的研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杉木沙床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体系等,为造林和园林绿化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从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效果来说,具有以下优势:育苗周期短,能够快速成苗,且苗木的质量比较好;可以随时移栽,不需要缓苗,苗木成活率高,能够延长造林季节;产量高且土地利用率较高。 2? ?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要点 2.1? ?合理选择容器规格 根据实践总结,容器规格增大,栽植的苗木高度和地径等也会随之增大。栽植苗木时,要选择适宜的容器。例如,培育3年生油松时,选择规格为12 cm×20 cm的容器。 一般来说,容器较大,苗木可以生长得较好,不过会增加成本,因此在选择容器规格时,还需要结合苗圃地的大小以及培育数量等因素综合确定。常见苗木培育使用的容器规格如下:①0.5~2年的针叶苗木,使用13 cm×15 cm的容器,可培育高度在0.8~2.0 cm、胸径在0.8~2.0 cm的苗木,如油松和樟子松等。②1~2年的针叶苗木,使用15 cm×18 cm的容器,可培育高度在0.7~1.1 cm、胸径在1.5~2.5 cm的苗木,如油松和樟子松等。 2.2? ?苗木选择 采用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为保证成活率,要做好苗木选择,确保苗木培育的质量。通常来说,选择留床实生苗木移植。栽培的苗木,要符合干径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颜色正常、木质化程度好等要求。 2.3? ?苗木移植 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移植为重要环节,要做好严格把控。技术要点如下:①移植时间:当春季土壤解冻之后苗木萌动之前,开展苗木移植,一般为清明节前后。②移植方法:苗木移植前,对留床苗木要浇灌充足的底水。按照容器高度大小,确定断根的长度。正式起苗前的2~5 d,选择无风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对苗木的叶面以及枝干,喷洒蒸腾抑制剂。③移植过程:开展苗木运输作业,要做好根系保湿。使用生根粉,进行苗木处理。对于基质的选择,优选肥力较好的土壤作基质。苗木移植时,在容器底部装入1/5~1/4的营养土,将修整好的苗木放置在容器中央,深度控制为小苗原根颈埋痕低于容器口1~1.5 cm,放入苗木,填入营养土。开展填土作业时,要反复敲打容器,保证土壤和苗木根系可以紧密接触。当土壤填满之后,轻轻提苗木,保证苗木根系舒展,再紧紧压实土壤,使得土面能够略低于容器口。完成苗木栽植后,要浇灌适宜的定根水,达到水分饱和的状态。 2.4? ?移植后管理 完成苗木移植处理后,使用准备好的蒸腾抑制剂(TGP)100倍液,按照间隔10 d要求,连续喷施2~3次,最大限度地减少苗木枝叶水分的蒸发,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2.5? ?起苗 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运用,起苗环节要保证基质湿润,以此增强抗旱能力。一般来说,造林之后会进入短暂的干旱期,若苗木基质内含有适宜的水分,能够维持苗木的生理需求。对于起苗、运输以及栽植环节,要保证容器内的基质不轻易脱落。通常来说,选择起苗之前的1~2 d开展灌溉作业。起苗时不能用手直接拔苗,避免扯断容器内部的根系,使得苗木根系不完整。使用铁锹或者铲子,顺着容器下部,对延伸在容器外部的苗木根系进行处理,再起出苗木。整个起苗和运输过程,要保证基质处于原来的状态[1]。 3? ?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育苗技术的创新 从技术的应用角度来说,要加大育苗技术的创新力度,满足多样化栽培要求。具体方向如下:①加强种子处理,提高良种的存活率和利用率。技术研究中,要围绕良种种子供求不足以及种子利用率低下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播种作业前,对准备的种子进行处理,如消毒和浸泡等,保证发芽率超过50%,进而提高良种的使用率。②细化育苗流程,克服技术难点。对于移植容器苗木培育中常见的问题,如苗木分散和管理难度大等,要做好育苗流程的细化研究,提出精细化管理措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以及成苗率,保证幼苗能够健康生长[2]。③创新苗木培育技术,不断提高苗木的质量。分析培育时间、水肥等因素的影响,确保苗木培育技术得到有效利用。 3.2? ?做好技术应用的质量把控 移植容器苗木培育实践中,除了做好技术应用前期的质量把控外,还需要做好技术应用后期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灌水。为了确保苗木的成活率,要合理灌水。结合栽植地区的气候特点,制定灌水时间表,落实到实践,保证苗木的栽植质量。②扶苗。当首次灌水后,要及时扶正苗木,以免出现土壤松软和苗木倒伏的问题。③遮阴保湿。基于提高移植成活率的目的,保证苗木更好地适应生长环境,要做好遮阴保湿措施,确保苗木移植的成活率。④整平苗区。移植容器苗木培育实践中,移植后会进行多次灌水,使得土壤很容易产生塌陷或者坑洼不平等问题,因此要做好平整处理,为后续的浇水和施肥等工作奠定基础[3]。 综上所述,移植容器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各类工程的要求,具有成活率高等优势,技术优势显著。从技术的应用来说,要做好全面的把控,确保技术应用的质量和效果。具体措施有加强育苗技术的创新、做好技术应用的质量把控等。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培育技术的价值。 参考文献: [ 1 ] 赵广阔.提高容器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方法[J].现代农村科技,2018(12):45. [ 2 ] 魏建军,武云飞,程斌.蜀桧标准化容器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9):196-197. [ 3 ] 何兴爱.莱芜市区控根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8(8):245-2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