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现状及提升对策
范文

    冯锋

    摘? ?要:首先探讨了人工造林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阶段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发展动态,提出了多项人工造林更新技术改进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现状;提升对策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森林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足,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和大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森林资源的快速消耗导致了环境问题突出。为了尽快提高森林覆盖率,国家提出了人工造林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突出作用。

    1? ?人工造林意义

    在当前历史背景下,开展人工造林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生产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温室效应频发。森林资源具有极强的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对于缓解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调节一定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其次,采用人工造林更新技术能科学地对人工造林工作进行规划,促进林木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加快人工造林效率,缩短树木的成熟期。最后,人工造林更新技术要求在树种的选择上尊重当地特色,灵活性及适应性更强,方便集约经营和集中管理,具有较高的森林生产效率。与此同时,相比于传统的造林工程,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具有更高的机械化劳动效率,适应现代的生产和管理方式。

    2?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现状

    2.1? ?人工造林工程取得巨大进步

    近年来,人工造林更新面积逐年提升,各地本着质量优先、慎用资金、加强管理的原则,全面提高人工造林的质量。经过多年的投入,我国人工林面积增长迅速,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当前,各种资源较为紧张,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人工造林更新的质量势在必行。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推动人工造林更新质量的提升和进步,成为了林业工作的重心。

    2.2?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存在问题

    2.2.1? ?管理不到位,思想重视程度不足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人员综合素质较差、队伍建设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的推广和人工造林工程的发展。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政府单位在荒山进行造林工程,只是为了完成绿化任务,重视结果而不管过程,质量把控不严,往往只是重视存活率和保存率,对于后期的管理较为疏忽,一旦造成质量问题难以挽回。

    2.2.2?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推广力度不足

    人工造林技术和后期管理技术是否跟得上,是直接影响树木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造林规划,造成树木成活率不高,植被生长不好。在部分偏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人工林后期管理难度较大,造林质量不稳定。

    2.2.3? ?抚育管理不到位

    人工造林工程“三分种、七分管”,不仅仅是当年林木成活就完成了任务,还需要在后期的管理和抚育中加大投入,如不加强后期抚育工作,幼苗的最终成活率难以保障,同时树木的生长状态和林木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人工林的经济收益和自然环境效益,制约了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的发展。

    2.2.4? ?因地制宜工作不到位

    在人工林树种选择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充分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与此同时,为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大力发展混交林,防止单一品种造成的各项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为了短期见效快,在种植过程中多选择前期生长较快的品种,而忽视了有潜力的林木种类,最终导致效率低下[1]。

    3? ?提升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的对策研究

    3.1? ?科学确定造林更新区域

    在人工造林开展之前,需要对更新区域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更新区域的自然特征、造林时间和适宜树木品种等。在更新区域的划分过程中,可以以树种的不同来划分,便于区域管理。在更新前需對原有的林木进行配置,科学选择逐步砍伐或者边砍伐、边种植等多种策略,避免砍伐造成的大面积土地裸露。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包括土壤的条件,以及温度、光照、水源、空气等,这些都会对树苗的成活率造成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苗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使苗木成活率得以提高,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尤为重要。

    3.2? ?选择合适的林木

    在更新林木种类选择上,应遵循树种原则和立地原则,要求更新的林木应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特征,并且和原有林木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不能影响原有林木的生长,最好能够发挥彼此的促进作用。为此,需深入研究植被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原理,一般来说,为保证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尽可能选择不同的植被品种。另一方面,应加强树种品质的把控,严禁种植病、弱树苗,强化林场树苗采购管理[2]。

    3.3? ?科学设置栽种密度

    人工造林更新之前,应合理地计算林场分布密度。天然林场林木生长较为缓慢,为提升人工林场的生产效率,应充分发挥土壤资源和光照资源,计算原有植被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以促进林木生长。林场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直径较小,林木的质量较差;林场种植密度过低,则会导致杂草丛生,土壤资源浪费。

    3.4? ?优化人工造林管理制度

    首先,应大力提升人工造林施工队伍的市场化参与程度,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使造林工作更加科学和高效。其次,要做好人工造林管理工作和检查工作,避免“一阵风”式的人工造林管理陋习,注重造林的长期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效益。最后,应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升人工造林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管理效率。

    3.5? ?加强人员培训,提供造林更新技能

    应该为人工造林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在种植时应保证幼苗直立、种植穴深浅合理、苗木根系充分伸展,并且利于后期的排水和施肥作业。除此之外,应在填土1/2之后进行踩实,最后覆盖虚土。除了进行上述基本的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培训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邀请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总之,人工造林工作对于提升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还可创造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人工造林更新技术仍然存在重视程度不足、档案管理混乱、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需要林业工作者加大技术和人员投入,充分研究和探索人工造林更新技术,促进技术创新,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胡久梅.浅谈造林更新的现状及管理措施[J].现代园艺,

    2019(16):222-223.

    [ 2 ] 李建中.浅谈人工造林更新的措施及注意事项[J].南方农

    业,2019,13(8):66-6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