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产融合 打造美丽乡村 |
范文 | 闫晓媛 任秀萍 张婷婷 曾经,昔阳大寨人在七沟八梁的一面坡上,谱写了撼天动地的壮歌。如今,昔阳县没有停下奋进的步伐,掀起了乡村振兴的大胆创新和生动实践。 实施“三大革命”、培育富民产业、谋划美好未来,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打造美丽乡村,一幅产业蝶变、生态宜居、民富村美的乡村画卷逐渐显现。 乡村风景美如画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清新亮丽的街道小巷、随处可见的方便公厕、干净整洁的家庭院落……两年来,昔阳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中,始终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入手,高位谋划、持续发力、渐入佳境,走出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昔阳路径”。 脏乱差,不复存在。“以往的农村,农民生活习惯还比较差,污水、垃圾乱倒现象较为普遍,夏天蚊蝇滋扰,冬天结冰路滑。自实施污水、厕所、垃圾‘三大革命以来,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也向着更文明、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方式转变”,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海斌说。 2019年,昔阳县继续投资500万余元,在29个村展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全县230个村中,已有44个安装污水管网、净化设备,遍布12个乡镇;投资900万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做到村内大街小巷无坑污,固定人员清扫,配备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及时清运,确保环境整洁;持续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结合村庄地域条件,合理配建卫生公共厕所等,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5%。 “现在我们的日子才叫好,路上干净了,上下水方便了,可以使用洗衣机,在卫生间安装马桶,还能装个太阳能洗热水澡,和城里人的生活没两样,非常惬意。”家住赵壁乡东平原村村民赵利清感慨地说,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昔阳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兴水利,急民所急。2019年8月初,从科学规划到勘察设计,从政府公示到百姓认可,从工程上马到施工队进场,一场一呼百应、声势浩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攻坚战,在昔阳大地夜以继日、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此项工程总投资3 029万元,对全县72处标准不高、设施薄弱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巩固提升,涉及12个乡镇、74个村、4.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从曾经喝水难到喝上水,再到如今喝上安全、甘甜的饮用水,昔阳县集中优势兵力,尽锐出战,夺取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使脱贫之水、幸福之水、小康之水流到千家万户,造福一方百姓。 特色产业富农家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和支撑。从单调传统农业到“菜果猪菌药”五大特色产业,近年来,昔阳县立足县域实际,发挥区位优势,狠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格局,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在巩固以往产业项目的基础上,昔阳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引进公司化运作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形成市场潜力巨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新型产业,实现“一村一业”。截至目前,“菜果猪菌药”五大产业规模分别达到0.17万hm2、1.33万hm2、30万头、70万m2、0.2万hm2,特别是食用菌实现恢复性生产,双孢菇、球盖菇、平菇等品种纷呈、齐头并进,为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 从一“菇”惊人到百“菇”兴旺,村民受益匪浅。昔阳县双孢菇种植产业起步于2009年,当时仅北石龛一户种植1 600 m2,2010年成立合作社,发展到7 000 m2,户均年收入达5万元。2019年,该县出台更加利好的政策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力促司家沟球盖菇、谷兴沟羊肚菌、东平原双孢菇3个百亩食用菌示范基地的建成。“2020年的双孢菇长势好,产量高,效益也最优。”收获季节,赵壁乡东平原村村民韩占云和妻子装满一篮又一篮的双孢菇送到收购基地,仅3 d时间就收入过万元。 在百亩肉鸡养殖产业扶贫园区入股并上班的大寨镇安家沟村村民安占荣喜笑颜开:“原来只能种地,一年到头也就挣3 000多块钱,现在有了这个产业,不仅给我们分红,还能来这里打工,一年下来能挣四五万元,生活过得比以前富裕多了。” 此外,该县坚持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导向,着力培育杂粮全产业链,借力承办全国有机旱作农业论坛的契机,投资95万元,成功打造了9个区域稳定、技术成熟、生产规范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昔阳县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成功,争取上级资金200万元,实现了节水灌溉等农业设施的综合应用,成为继北圪梁现代农业产业园之后,全县第二个三产深度融合的示范典型。杜庄千亩枸杞、菊花、麦冬中药材种植基地,因地制宜推广间作套作、病虫绿色防控等先进理念,实现了旱作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 产业兴,则乡村兴。靠着“菜果猪菌药”五大特色产业,村民们缸有米、菌有棚、果满树、圈有牛羊猪,大家手上有活,兜里也有了钱。 科学谋划绘蓝图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明确了乡村发展新思路。 不待扬鞭自奋蹄,昔阳县在乡村振兴成效初显的基础上,紧扣“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县”的目标定位,高点谋划,精绘蓝图,制定“一圈两线一川”行动计划,并巩固发展“两道川十园区”,引领全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圈”是县城附近圈的11个村,“两线”指207国道线6个村和317省道线12个村,“一川”指赵壁川6个村。未来3年,将保障此范围内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足量洁净的生活饮用水,拆除违建,实施道路硬化工程,开展农房改造,进行庭院、环村绿化,推进卫生厕所改造,治理生活污水,加强垃圾中转站建设,建设美丽人家、美丽乡村。 “两道川十园区”是指,昔阳县以聚集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文旅生态型、资源盘活型、搬迁复垦型“六型发展”为统领,倾力打造巴洲千亩采摘园、沾尚万亩白萝卜有机旱作示范带,建设大寨枸杞园、安家沟肉鸡养殖园、高家岭肉鸽养殖园、李家庄苹果园、三都樱桃园、赵壁肉兔养殖园、闫庄果蔬间作园、东冶头生猪养殖园、孔氏五万亩干果园、西寨食用菌园,培育百个产业村。 “只有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才能提升竞争力,形成互补,相互带动,长久兴旺。”丁海斌表示,2020年昔阳县将坚持“粮头食尾” “农头工尾”发展导向,因地制宜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打造粮食产业经济链条,重点向“一圈两线一川”倾斜,同时加快推进“菜果猪菌药”五大产业农特产品初、精、深加工,形成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针对2020年生猪产量下降、价格波动较大的现象,昔阳县与新大象集团、天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簽订10万头种猪项目意向书,年底投产,该项目也将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同时,该县积极发展连翘经济林,打造2 000 hm2连翘走廊,辐射周边乡镇拓展连翘栽植产业,预计投资300万元配套建设连翘加工厂,进一步拓宽特色经济林业产业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如今,昔阳农村发展蹄疾步稳,内外兼修,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显著优化,各具特色的田园风光竞相出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悄然呈现。 “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昔阳县将站在新的起点,以不懈奋斗、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抓实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昔阳,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中国梦”在昔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变为美好的现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